《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食盐和水泥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教学目标:1 .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2 .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3 .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4 .了解物质的变化与垃圾分类的关系,用所学知识改变生活状况。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教具、学具:1、学生准备:杯子、筷子、
2、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2、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出示食盐和水泥: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拟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大家都知道食盐是颗粒状的,水泥是粉末状的,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这两种物质。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一:观察食盐的变化教师发实验材料,出示活动要求:1 .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发生什么变化。2 .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观察食盐水发生了什么变化。3 .完成实验记录表一)。实验记录表一)物体名称实验方法现象食盐活动二
3、:观察水泥的变化“如果用同样的实验方法,水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完成水泥的变化实验。1 .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2 .教师:同学们,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那么,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3 .完成实验记录表二)。实验记录表二)物体名称实验方法现象水泥通过两次实验,我发现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根据学生的实验发现,在汇报交流中可有选择性地进行。预设1:学生发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见了。而进行加热后,食盐水中又出现了白色的固体。教师及时跟进指导判断这些白色的固体是什么物质,即研究通过加热后,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又析出了,回
4、复到原来的样子。1. 学生汇报实验发现。即实验时将食盐溶于水中,食盐形态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固体小颗粒不见了,水有咸味。2. .能过加热,食盐水中又析出固体的食盐颗粒,食盐又回复到了原来的样子。3. 讨论交流: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针对这样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预设2:学生发现水泥加水后,过一段时间就凝固了,由粉末状变成了块状。而对块状的水泥进行敲打,水泥再也无法变回原来细腻的粉末状了。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要提醒他们把水泥的形状说清楚,如:粉末状、块状、颗粒状2. 讨论交流:水泥的这种变化与食盐的变化情况是一个类型的吗?如何区分开这两种变化?在学生分组汇报的根底上,引
5、发全体学生对这两种变化进行比拟、思考,明白食盐的变化是可逆的,而水泥的变化是不可逆的。结合生活,引发思考:自然界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我们身边的事物,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类似的变化。那么,就让我们去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呢?1、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出示教科书提供的三组物质变化示意图。先观察第一幅图:按箭头方向观察水有哪些变化?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水一一水蒸气一一雨或冰一一水)2、观察第二幅图:按箭头方向观察玻璃有哪些变化?汇报结果:碎玻璃玻璃融化炉玻璃制品)3、观察第三幅图:本组图片包括五种物质的变化。分别让学生观察从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种子发芽的变化、西瓜到西
6、瓜汁的变化、泥土到砖块的变化、树到椅子的变化。提出问题:这些物质的变化与前两幅图片的变化有何不同?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1、谈话:今天我们所认识到的上面物质的变化,看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些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几大类?怎样分?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预设:学生可能说出有些物质,在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如食盐、玻璃、塑料等。而大局部有物质在变化以后是回不去的。3. 全班结论:像食盐、水和玻璃等物质发生变化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恢复原状的,这种变化叫可逆变化:像水泥、木头、种子等物质发生变化后就不能恢复原状了,这种变化叫不可逆变化。五、稳固应用,拓展提高1 .根据课本提供的步骤,自制胶水。在自制胶水的过程中,分别观察脱脂牛奶、醋、小苏打等物质的变化,以加深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理解。2 .补充材料:垃圾的回收和利用调查、了解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对于一些可逆的物质我们应该怎样充分利用,实现它的再生?大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调查,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你的调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