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比较中建构单元整体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在比较中建构单元整体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在比较中建构单元整体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随着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单元整合教学 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单元整合教学是以语文教材编排体系结构为 基础,把一个单元当作一个教学整体,围绕单元教学目标,整合重 构相关教学内容,统筹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大单元的灵魂是统 整。因为统整,它远远超出了知识与技能的层面,直接指 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它的表现形式一般是群文阅读,因 为群文阅读,才能开拓阅读视野,激发思维碰撞,直抵学 生灵魂。它的思维模式是比较,因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 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俄国教 育家乌申斯基)。在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中适时准确地运用 比较策略,能
2、大而化之的整合联结课程、教程、学程,扩大知 识联系的范围,提高对知识联系的程度,进而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化水平,促进思维发展,形成学科素养目的。如何发挥比较策略在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过程中的积极 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做了大量的探索实践,提出了许多思 想理论。何立新老师说:“比较是将不同言语主体、不同言语环 境的多个言语作品的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阅读获取的信息 或感受进行比同较异。”这里的“言语”更多地指向为 文本。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一个单元由多个 文本组成,按照文本内容类型和语文要素进行组合,从整体上构 建语文能力系统,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找到多个文本之间的 关联,以整体
3、的教学构想和对文本特点的充分把握为前提,找到 一个有可比内涵的比点,进行“比同较异”,以比较的方式, 整合多个文本以落实单元目标和单元学习任务。“比较”在多文本组合而成的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尤 为明显。本文试以初中语文教材部分单元为例,在单元教学中 整合和处理教材如何运用比较法进行“比同较异”做一探讨。一、寻找共性大联结,“多快好省”提素养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实行“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的双线组 元。以“双线组元”的结构进行单元整体编写,为教师在教学前 进行单元编排的整体认识提供了依据,也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某 一单元从而培养起阅读某类文本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单元整 体学习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组织
4、在同一单元的文本全部放在 一起来思考,挖掘单元人文主题和各种语文要素之间的有机关联 或相同之处,从语言、知识、技能、思想情感等方面,找一个可 “比较”的点,进行求同比较教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比较文本的文体特征、基础知识、表达艺术、作品风 格、写作理路等,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单元多个文本在内 容、主旨、语言风格、写法等方面的共同的因素,也可以选择其 中一个最典型的文本作为范文讲读,然后指导学生自读其他文本,通过联系、比较、分析、归纳、印证、探究等方法,探求其 中的共同点。同一个单元的多个文本有共性,或人文主题和或语文 要素。郑桂华说过“教学设计的一种策略是找到文章的共 性,
5、以便从一个角度进入单元文本的整体,并使这些理 解角度和结论建立起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得整个单 元学习具有整体性” 1。因此,教师在单元设计时应当 找到这些特定的角度,引导学生从共性点比较文本。比如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选编的四 篇课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 泰和美丽的颜色,从内容主题看,四篇课文都可 以视作多件事(或材料)写人的文章,都与“生活回 忆” “重要他人”有关,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 亲是写人记事类的回忆性散文,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传记式作品。四 篇文章都是选取典型细节真实可信的记人叙事,都抓住 了人物极具个性特色的细微之处,运用恰当的修辞手 法
6、,进行细腻的描绘。结合这些共同点及本单元的写作 训练学写传记的要求,可以先指导学生掌握四个学 习材料的阅读策略,以“我口抒我心”讲故事大赛为总 体情境,设计“讲典型事件”、“评经典细节”、“品 精彩语言”、“悟作者情感”、“析写作特色”五个任 务来驱动。完成任务探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找出相同相似点,概括总结得出:写人记事文章内容必 须真实可信,事件必须细致典型,必须注重艺术表现的 特点。再如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醉翁 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行路难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可以让学生 先了解这几篇散文诗词作者写作时的背景,从背景的比 较中,学生能够得出:都是作者人生
7、遭遇挫折之时,或 仕途失意、或怀才不遇、或理想失败。最后能够得出共 性“几篇文章(诗词)都是作者在人生遭遇挫折时所 作,在描写山水、抒发感情的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政治 理想和精神追求。”加深学生对古代文人墨客“忧乐情 怀”的具体感知。同样,在这个单元的艺术表现形式 上,还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概括出写景寄情散文的艺 术特点。可以说统编教材的单元组元都有共性点,在教学 中,教师只要以这些共性作为单元教学的支点,利用文 本间的联系,让学习过程由零散而结构化、整体化、项 目化,就能“多快好省”地解决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 局限性。既实现迁移阅读目的,又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 成,提升学生的思维。二、比较差异
8、大整合,“听说读写”促创新单元整合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共性层面的比较探寻 上,组成单元的每一篇文本还各有其特点,其“这一 篇”呈现的方式与内容都独具特色,个性鲜明。要观照 文本的具体特点,解读出独特之处,要辨析文本的 “异”,发现其差异点。此时运用“同中辨异”的比较 方法,在辨异性思维活动中,开掘适切的教学内容,研 究其相似中存在的差异点,把握单篇文本表达的特质, 使学生对单元文本的理解走向深入。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编的五篇散文背影 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和 昆明的雨分属于四种类型:写人记事、托物言志、 哲理散文、写景抒情。虽然类型不同,但其散文体裁的 基本特点、语言特色、情感主题以
9、及引导学生感悟生 活、思考人生等共性特点都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讨论探究环节,让 学生从五篇文章的选材、语言、主题、写作特色等方面 找出相同和不同,概括每一种借物抒怀散文的写作特 点,从物、人(事)、怀(情或志)三个方面画出思维 导图,总结“物”与“怀”之间的内在规律,学习从 “思想”到“言语”输出的言语思维技能;初步建构归纳和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盐城市初级中学王娟老师在执教本单元时,作了这样的设计:第四单元单元整体教学核心任务是写一篇借物抒怀 的散文,完成北楼文学社“人间草木皆有情一一讲述自己成 长的故事”的主题征文。主要分为三个学段开展学习,预 设需要课时10课时
10、。第一学段预设四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温故知新,学 生自主梳理初中已学的18篇散文,进行分类归纳,区分 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议论性散文” 这种比较陌生的散文类型,拓宽学生的散文视野。第二课 时,主要引导学生探究散文“物” “我”之间的关系,学 会选择典型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第三四课时,通过绘 制写作结构思维导图把握不同类型散文的结构特点,学会 谋篇布局,根据写作内容选择合适的结构。第二学段预设三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欣赏 语言,探究不同散文风格的语言特点,学会根据写作的内 容选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来抒发内心的情思第三学段预设三课时,完成北楼文学社”人间草木皆 有情一一讲述自
11、己长的故事”的主题征文。第一课时,现 场写作;第二课时,小组修改,升格作文第三课时,作文 展示课。在创作和修改的学习过程中,要反复引导学生这样思考:我这样创作和修改是学习书本文章方法贯通读写,充分发挥教材的文本价值。其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学生在理解白杨礼赞昆明的雨分别属于托物 言志和写景抒情两种类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比较:1 .托物言志和写景抒情散文在写“物”有什么不同?2 .茅盾与汪曾祺两人经历同样的战争生活,为什么 眼中看到的景如此不同?请各小组结合文章内容和助学 资料讨论探究。资料一:(1)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当时正处于抗 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加强对国民政府的威
12、 逼利诱,蒋介石实行“不抵抗”的消极政策,中华民族处 于了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 坚持民族大义,历史地担当起了团结人民积极抗日的民族 重任。1940月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之后到延安讲学。在 延安期间,他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巨大作 用,感受到了解放区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了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力量,夜不能寐,满怀激情地写 下了礼赞白杨树,讴歌抗日军民的不朽篇章白杨礼赞。(2)题白杨图茅盾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 游。羞与楠榜伍,甘居榆枣侍。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 仇!资料二:(1)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一九三九、一九四O年, 三天两
13、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昆明 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 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 炸。日本的空军指挥部还真言而有信,说来准来!一有警报, 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跑” 和“警报”联在一起,构成一个语词,细想一下,是有些 奇特的,因为所跑的并不是警报。这不像“跑马”、“跑 生意”那样通顺。但是大家就这么叫了,谁都懂,而且觉 得很合适。也有叫“逃警报”或“躲警报”的,都不如“跑 警报”准确。“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唯有这 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 富生动的内容。有一个姓马的
14、同学最善于跑警报。他早起看天,只 要是万里无云,不管有无警报,他就背了一壶水,带点 吃的,夹着一卷温庭筠或李商隐的诗,向郊外走去。直到太阳偏西,估计日本飞机不会来了,才慢慢地回来。这样的人不多。一一汪曾祺跑警报(2)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 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 信心和信念。一一汪曾祺(3)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 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 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散文中的“物”是“物着我色, 物即我形,物融我情”托物言志散文描写之“物”往往集中于一个,常在所 写之物的特性
15、与人的品质间寻得相似点或相关性等共同 处,在写物性的同时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味;而写景抒情 散文描写之“物”往往多样,大多通过绘景来表达情思。 茅盾选择白杨这一意象描写,是因西北高原上的白杨与抗 日军民有着相似点,文章直抒胸臆,激发民众的抗日斗志; 汪曾祺选择很多美好的景物,是为了让人们在那艰苦的年 代,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信念。作家的不 同个性也决定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从这一单元整体教学中,王老师紧紧抓住散文的“不 同”展开教学,学生能够在比较探索的过程中实现散文知 识的互补,在比较差异点中加深对人文主题和单元知识的 理解。“散文阅读教学,始终在这一篇散文里。分析这 一篇散文作为课文
16、的独特价值。” 2其实所有的经典文本 都有其独特性,在比较辨别中深入挖掘独属于某个文本的 个性,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阅读文本,找到不同文本的个 性。例如教学小说故乡时,教师往往比较闰土和杨二 嫂的前后变化,笔者在教学时,还让学生比较闰土和杨二 嫂的性格不同之处,得出一“奴性”一“市份性”的结论, 这正是作者要“呐喊”,要唤醒国民的精神的原因。这样 的比较,也能让学生理解这篇小说有别于一般小说很少使 用议论的写法。比较是一种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促使其认识世界的方法。在 单元整合教学中通过求同、求异比较的方式发展思维能力,让 学生梳理多个文本、互补理解单元整体、辨别文本个性特 点、探究文本独特性、迁移学习,不仅提高教学效率,也 可以将学生从单一、零星式的教学知识点中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