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是谁?——辛弃疾三首词专题阅读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16157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是谁?——辛弃疾三首词专题阅读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是谁?——辛弃疾三首词专题阅读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是谁?——辛弃疾三首词专题阅读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是谁?——辛弃疾三首词专题阅读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是谁?——辛弃疾三首词专题阅读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是谁?——辛弃疾三首词专题阅读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是谁?——辛弃疾三首词专题阅读 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是谁?辛弃疾三首词专题阅读教学设计【辛弃疾三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鹃坞。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2、。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习目标:品悟辛弃疾的英雄情怀。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通过填表格方式,梳理三首词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A青玉案元夕。总结:到1203年,64岁的辛弃疾被执掌大权的韩俯胄所起用。这之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倔胄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1204年,辛弃疾被任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倔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俯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并把辛弃疾调离

3、了镇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读词上下阕,很容易体会出辛弃疾悲愤之情。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写于1176年,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了,在江西担任刑法狱讼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一天,()探究:“那人”是谁?生1:作者的意中人。她是一位高贵的女性。她与众不同、非同一般。她躲开了狂欢极乐的人群,独自一人在灯火稀疏的冷僻处,有一点孤独,又自甘寂寞,不同流俗。生2:女人在元宵夜晚,不都出门看花灯凑热闹嘛。为什么躲到“灯火阑珊处” ?是情人,很难说通。我认为是作者自己,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生3:我认为

4、是作者的理想和抱负,冷清孤寂,难以难实现的收复失地的凌云壮志。生4:也有可能是作者一直寻寻觅觅的知音。知音难觅,知音总是不同凡俗、自甘寂寞,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作者在寻觅着志同道合的知音。所幸,作者寻到了。师:“那人”还可能指什么?(看见没有人回答,继续提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此句作为做学问、成大事的第三种境界。【PPT展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柳永蝶恋花)此第二境也。王国维从青玉案元夕词联想到了做学问的境界,把这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即经过艰苦奋斗,目标终于达到。生5:老师,还可以指一种“灵感”。当我们苦苦思考一道数学题时,突然来了灵感,得到了正解。(生笑)师:很好,无论灵感说,还是王国维境界说,都是对原词的拓展,赋予原词以一种哲理。当然,辛弃疾无论是路过造口郁孤台、登临北固亭,还是眼见元宵节的花千树,难以忘却的总是自己的理想抱负。这让我们不仅为辛弃疾的爱国情怀而感慨万千,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三)拓展阅读播放学习强国视频:浅斟低唱亦英雄此视频,选自中华经典资

6、源库,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诸葛忆兵讲解。诸葛教授从辛弃疾的艳情词入手,对比此类词南宋与北宋的不同,并阐释青玉案元夕中辛弃疾的别有寄托,即另一类的英雄怀抱。先是讲解内容,指出“那人”不是实写,而是虚写,用了比兴寄托和虚构象征的手法,意在阐明“那人”寄托作者的感情,是英雄怀抱的另类表达。诸葛教授深入拓展:比照辛弃疾的另外一首艳词祝英台近晚春,比照南宋的姜夔,周邦彦等爱国词人;追溯到屈原离骚,屈原曾以“臣妾”自比;引用清人周济的评价“北宋人无寄托,南宋人有寄托”。以青玉案元夕为例,通过对“那人” 一句的解读,得出结论:宋词艳情词,到了南宋有变化,到了辛弃疾这样的英雄这儿也发生变化。布置作业:背过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和青玉案元夕,再品悟辛弃疾的英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