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1月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0年1月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A)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A .政府B .企业C .个人D .社会组织2(D)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A .立法机关B彳亍政机关C.司法机关D.执政党3 .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C)。A.全球性B.突发性C.多样性D.复杂动态性4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B)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A.公共政策分析导论B.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C.理解公共政策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5 .在自上而下研究途径中政策被视为高层决策者的(A)。A .财产B .工具C权威D手段二、
2、多项选择题6 .官方、半官方、民间思想库在政策分析的专业问题上分离出的流派包括()。A .专家政治主导派B.专家政治指导派C .专家政治协商派D .专家政治影响派7 .公共政策环境主要包括(AB)。A国内政策环境8 .国际政策环境C .客观环境D .主观环境8 ,魏墨和维宁认为政策备选方案的基本来源有(ABCD)。A .现有的政策提案B ,通用的解决方案C ,调整过的通用解决方案D ,非现成的解决方案9 .政策效果评估包括(CD)的整合性评估。A ,环境发展Bt会公平C .事实层面D .价值层面10 .政府利益的表现形式包括(ABC)。A .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B.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等小集团
3、利益C.整个政府的机构利益D.第三部门利益三、名词解释1:L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既是多数人的公共性,同时又是少数人的公共性,一方面它应该最大 限度地满足多数,另一方面它也应当尽可能地保护少数;在对强势群体特别是由少数人组成的强势群体 加以限制的同时,也应该对具有正当的利益要求的弱势群体加以保护。12 .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公共政策的一个主要目的就 是通过规范目标群体的行为和目标群体之间的关系来调整社会利益和分配社会价值,因此目标群体作为 政策对象,关系着政策的最终实现和完成,故而研究政策过程中的政策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13 .知识化:是指知识作为一种生产
4、要素和资源,被人们吸收、创新、转化利用,从而提高个人素质, 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知识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经济则又成为知识化的 重要载体。14 .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 策的一种行为。政策终止不仅是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四、简答题15 .简述公共政策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答:公共政策学科首先在美国形成并获得巨大发展,日本学者药师寺泰藏曾指出,公共政策学之所以诞 生于美国,是因为美国的确具有适合公共政策学生长的土壤。所谓适合公共政策学生长的土壤是指 当时的美国社会所具有的三种特别因素:普遍流
5、行的行为主义方法、日益加剧的社会问题、接受政策替 代方案的文化。正是这三种社会文化因素构成了公共政策学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1)第一个因素是普遍流行的行为主义方法。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行为主义的研究浪潮在 美国流行开来。两股力量推动了行为主义在美国的发展。一股力量是一批祟尚实证分析的犹太学者为美 国政治学研究注入行为主义活力。另一股力量是一些财团通过出资支持对美国的政治行为进行研究。(2)第二个因素是日益加剧的社会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80年代,美国的社会问题日趋增 多。政治学家、科学家和学者们一方面对政府的错误政策提出猛烈的抨击,另一方面也提出要对公共政 策的制定系统进行研
6、究和改进。(3)第三个因素是接受政策替代方案的文化。日本学者在考察美国总统竞选中选民的投票倾向时,发 现美国人具有从党派投票倾向向问题投票倾向转变的文化。16 .简述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要素。答:直接主体:立法机关最重要的因素;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2)间接主体:利益集团;公民个人;大众传媒;非政府组织;公共政策研究主体。17 .简述政治法律环境的主要内容。答:具体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既有的规范性法律政策体系,如宪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国家政策等。这些 因素规定并保障了公共政策系统中权力和资源的分配,保证了公共政策系统运行的协调性、规范性和科 学性,同时影响新政策的原则方向。第
7、二,涉及实际政治权力分配的国家政权制度,如整体制度、国家结构形式、议会制度、政党制度、 选举制度、舆论控制制度、决策制度等。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策主体的构成、民众参与决策的机会 及深度,也会影响政府决策内容的偏好。第三,国内政治形势及特定时期的政治人物。任何国家及政府在特定的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奋斗目标。 五、论述题18 .试论述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答:社会问题要进入政策议程,既要有能够发现问题的观察机制,又要在公众与政府、上级与下级之间 存在良好的沟通机制。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影响因素有如下几种:第一,政治领导人的作用。政治领导人是决定政策议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出于政治优先权
8、的考虑,还是因为对公众利益 的关切,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政治领导人可能会密切关注某些特定的问题,将它们告之公众,并提出解 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例如,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由于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 视,而将解决知识分子的问题纳入了政府议程。1974年,尼克松政府关于放松清洁空气法案中某 些污染控制标准的建议,直接地提上了国会的议程。第二,政治组织的作用。政治组织是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政策问题是涉及国家和社会全局的大事情,关系到人们的切 身利益,因而政策议程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必 须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如政党、政治团体和社会组织
9、等)。在我国,这些政治组织主要包括政府、政党、 工会、妇联和青年组织。第三,政府体制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政府体制,特别是其民主程度和开放程度,从制度上规定了信息的沟通渠道和利益的表 达方式,从而对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政府的产生方式是民主选举,执政理 念合乎民主潮流,组织程序符合民主要求,政务信息向民众开放,决策过程吸收民众参与,倾听民众意 见,接受民众监督,那么大量的社会问题才能正常而顺利地进入政策议程。相反,专制、封闭的政府则 会将大量社会问题阻止在政策议程之外。第四,利益集团的作用。利益集团在问题构建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游说、宣传、助选、抗议等手段
10、, 迫使政府将其提出的问题列入政策议程,并采纳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建议,或者通过各种手段阻止对自己 利益产生损害的政策,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团体成员的利益。戴维杜鲁门在政府过程一书中认为, 各种利益团体寻求着某种合理的平衡状态,如果某一事务威胁这种合理的平衡,那么它们便会做出反应。 当某一团体的平衡被严重破坏时,各种各样的行为就会出现。如果这种破坏不是太大,那么团体的领导 人将努力使先前的平衡得到恢复这种努力将使团体求助于政府成为必要。第五,专家学者的作用。在各研究领域中,专家学者通过对课题的分析,能够发现某些重要问题,并能凭其专业优势和特长, 运用科学理论和分析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进程进行科学
11、预测。他们一旦取得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产生巨大和深远影响的成果,也能通过各种渠道,将其列如政策议程。例如,三大院士的联合签名导 致奥运会建设费用的缩减,直接使鸟巢建筑大幅度改动。第六,公民个人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都是由私人问题引发的。公民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 于某些影响或损害其权益的问题不满,一般会通过各种渠道,将自己的问题告知公众和媒体,或将与之 有类似看法的人组织起来,掀起一场群众运动,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抗议,或以正当形式展开对话并提 交政策议案。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群众还会采取一些威胁性的方式(如游行、示威、抗 议、罢工、暴乱等),向政府施加压
12、力,迫使政府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非正式关系在政策 议程建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七,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介被誉为第四种力量,具有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力强和传播迅速等特点,能 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从而促使政策议程的建立。有的社会问题可能会引起新闻媒介的注意,通过新闻 媒介的报道,它们可能成为政策议程上的事务。例如,贫困地区儿童失学的问题,通过新闻媒介的披露, 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而促进了 希望工程的出台和实施。大众传媒的作用体现在:首先,把问题广泛传播,以争取多数人的理解与支持,为建立公众议程创 造了条件。其次,它能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再次,它是连接
13、公众与政府决策系统的桥梁,使公众参与 决策成为可能。最后,它能发挥政府决策系统外脑的作用,是政府决策系统了解和掌握社会信息的重要 工具。这种互动过程使得大众传媒日益成为政策问题的重要提出者。第八,问题自身的作用。社会问题自身的特征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美国学者罗杰科布和查尔斯爱尔德 指出:一个问题的定义越模糊,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特殊性程度);一个问 题被认为社会意义越大,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社会重要性程度);一个问题被 认为长期的关联性越大,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关联期的长短);一个问题被认 为越不具有技术性,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问题复杂程度);一个问题被认为越 缺少明确的先例,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先例的明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