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骨盆髋臼骨折诊疗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骨盆髋臼骨折诊疗进展.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骨盆骸臼骨折诊疗进展骨盆骰臼骨折是创伤骨科治疗领域中的一大难题,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 这一领域之所如此重要,不仅因为其诊疗的复杂性和高难度,更在于其对 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医师在 手术技术、内固定器械、围术期管理、关节置换、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认识 及理解逐渐深化,骨盆骸臼创伤的治疗理念和技术也日新月异,取得了跨 越式进步。本文对2023年骨盆骸臼骨折的高质量研究进行概述,旨在提供最新的诊 疗进展和研究动态,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和治疗这种严重的骨折, 提升临床医生的综合诊疗能力,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和整体满意度。一、骨盆骨折为了比较手术或非手术治
2、疗LCIb型骨盆环损伤的早期疗效,Tucker等口 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27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6名患者进行保 守治疗。结果表明,手术组在术后6周时相比保守组使用助行器的比例更 低,术后2周后仍处于亚急性康复期比例也较低,且在随访时残留的骨折 移位更小,故认为手术治疗在早期具有一定优势。为了评估和对比传统透视技术和机械臂辅助下采用舐器或经靓骨螺钉治 疗骨盆骨折的效果,Gilani等2纳入2021年至2022年的骨盆骨折患者 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分为机械臂辅助组(10例)和传统透视组(11例I 结果表明,相比传统透视组,机器人辅助下置入舐器螺钉或经舐骨螺钉能 够显著减少额外的骨皮质或椎间
3、孔的破坏,并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因此 在骨盆骨折的治疗中,机器人辅助下置入既骼或经舐骨螺钉可能是更好且 更有效的方法。对于是否需要在骨质疏松性骨盆骨折手术中固定前环的问题Arand等 进行了生物力学实验。使用标准化骨质疏松性骨盆模型制作Ic型骨盆骨 折,一组使用7.3mm空心螺钉和短7.3mm空心螺钉在S1进行固定(16 例),另一组使用经舐骨棒和短7.3mm空心螺钉在S1进行固定16例、 每组中有一半样本(8例)接受7.3mm空心逆行经耻骨螺钉进行前环固 定。结果提示使用经骨氐骨棒固定和额外的前环螺钉固定能够提供更高的稳 定性,提示额外固定前环能够改善整个骨盆环结构的稳定性。对于不稳定骨盆骨
4、折,北京积水潭医院吴新宝团队开发了一种机器人辅 助下智能微创骨盆复位系统,该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2021年 11月的22例利用该系统进行复位及微创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 者。机器人系统根据患者术前CT三维重建智能设计最佳位置和复位路径。 术中通过图像配准实现骨折的三维可视化,机器人完成骨折的自动复位。 根据Matta标准,复位优良率为95.5%o该机器人复位系统的应用为机 器人辅助下微创骨盆骨折手术铺平了道路。为了探究智能化骨盆骨折复位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辅助治疗骨盆骨折的早 期疗效,北京积水潭医院吴新宝团队回顾性分析了 49例通过该方法进 行手术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患者术前、术后
5、均行骨盆正位、入口位、出 口位X线及骨盆CT检杳。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结果 表明,骨盆后环复位质量优良率为93% ,骨盆前环复位质量优良率为 100%o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优良率为79%o研究指出,智能化 骨盆骨折复位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能够实现高质量骨折复位以及微创化内 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对于不稳定骨盆骨折术后取出舐器螺钉是否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问题, McKibben等5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至2019年间 通过骨氐熊螺钉治疗的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且术后主诉局部疼痛至少持续4 个月的患者。螺钉取出组(14例)与相匹配的螺钉保留组(对照组
6、)(40 例)在疼痛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且螺钉取出后的功能改善与对照组也没 有统计学差异。这表明拆除舐骼螺钉不会带来明显的疼痛改善或功能获益。为了探究骨盆解锁复位架联合智能可视化系统(HoIoSight)辅助复位与 固定治疗TiIe C1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易成腊团队7回顾性分析了 2019 年至2022年治疗的Tile C1型骨盆骨折患者26例,其中13例采用 HoIoSight智能可视化系统辅助复位与置钉,13例采用徒手复位置钉。 HoIoSight辅助置钉组相较于徒手置钉组的复位时间和固定总时间较短, 透视次数较少,能够有效降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难度,缩短复位和固定时间,减少对患者和医生的透
7、视辐射。二、践臼骨折骼腹股沟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是进行骸臼前柱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 术的常用方法。Scrivano等8等对比了骸臼前柱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中采用熊腹股沟入路(48例)与改良Stoppa入路(42例)的临床结局 和并发症。结果表明,改良Stoppa入路的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 失血量更少,熊腹股沟入路在骨折复位质量方面表现更佳。该研究认为改 良Stoppa入路是治疗骸臼前柱骨折的更好选择。在骸臼骨折手术中,通过骸臼下通道从前柱向后柱置入螺钉 (infra-acetabular screw, IAS )以稳定双柱。虽然IAS有助于增加固定 强度颗臼下通道复杂的解剖结构使
8、得准确放置IAS具有挑战性。FUkUoka 等9回顾了 50例采用骸臼下螺钉治疗骸臼骨折的患者资料,分析X线平 片及CT图像,并在骨盆入口位测量耻骨联合后上缘到骸臼下螺钉理想入 钉点的距离以及置入螺钉的角度和长度。结果表明,以耻骨联合作为术中 解剖标志有助于准确置入骸臼下螺钉。对骸臼骨折进行手术固定的手术时机非常重要,但其对围术期出血量的影 响仍不明确。Mullis等10开展多中心研究回顾195例采用前方入路治疗 骸臼骨折患者,探究早期手术(48小时内)对失血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进行早期手术相比延期手术的出血量更高,但早期手术并未造成输血事件 的增多。目前已有研究表明BMI及腰臀比较高是骸臼
9、骨折手术治疗后出现相关并 发症的危险因素,但尚无研究表明手术部位肌肉脂肪比(MAR )是否可以 预测骸臼骨折固定术后的伤口并发症情况。Avilucea等11回顾性研究了 193例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骸臼骨 折患者,研究表明,MAR是发生伤口并发症的重要预测指标,MAR较低 意味着骸臼骨折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轻微移位的骸臼骨折(X线中移位2mm )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基于 CT测量的骨折移位和关节面台阶能否预测非手术治疗后的结果尚不明确。 Trouwborst等12对170名接受非手术治疗的骸臼骨折患者进行了一项 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结果显
10、示在5年随访时,骨折移位和关节面台阶 2mm、24mm或4mm的患者的骸关节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移位 2mm时,后续需要接受全骸关节置换(THA )的风险较低,而移位2mm 以及年龄60岁是进行THA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关于骸臼骨折急诊行全骸关节置换术(THA )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尚 不明确。Mackenzie KelIy等13对美国国家数据库中2015-2020年间 956例急诊行THA的骸臼骨折患者的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其中241例 同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715例仅进行THAo结果显示总体术后翻修率 为18.2% ,总体主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6.9% ,内科并发症症发生率为 13.2%
11、o研究认为应当谨慎扩大急诊行THA治疗骸臼骨折的适应症。为了探讨采用骨科导航机器人辅助置入施臼下螺钉治疗髓臼骨折的疗效, 郭晓东团队14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的患者资料,根 据固定方式分为机器人辅助组和徒手置入钢板组。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相较于徒手置入钢板组,机器人辅助组的置钉时长短和术中出血量小。机 器人辅助组置钉精准率为100%o综上所述,机器人可以规划置钉路径并 辅助精准、安全地置入骸臼下螺钉,创伤小,避免了应用耻坐钢板过程中 暴露过大及出血量多的不足,术后疗效与钢板治疗相当。为了探讨机器人导航经皮前柱螺钉联合后路钢板固定治疗骸臼横断伴后 壁骨折的疗效马信龙团队口
12、5回顾性分析了 13例相关患者的临床资料。 手术时应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后柱后壁的复位固定并间接复位 前柱,应用机器人导航经皮前柱螺钉固定前柱。根据Matta影像学评估方 法,13例患者中11例骨折解剖复位,2例因前柱存在1 2mm间隙而评 价为不完全复位,解剖复位率为84%o综上,机器人导航经皮前柱螺钉联 合后路钢板治疗骸臼横断伴后壁骨折安全,术后近期疗效满意。三、总结及展望目前,骨盆骸臼骨折的诊疗已经逐渐成熟并标准化,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仍然存在一些失败病例和并发症。因此,我们 需要加强创伤骨科理论的基础教育,以实现国内创伤骨科治疗水平的同质
13、化。只有通过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传统治疗方法,并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 动态,我们才能进一步创新和突破,实现更好的发展。我们所盘点的内容 尽可能包括了有创新和高质量的文献,但难免有所疏漏,希望这些内容能 给各位同行带来一些启发和收获。同时,从2023年度文献中我们可以窥探骨盆骸臼骨折的发展方向,在机 器人辅助下骨盆骸臼骨折精准化治疗、围术期综合管理、新型手术技术或 内固定器械等方面可能是未来研究的热点。参考文献1Tucker NJ, Scott BL, Heare A, Stacey S1 Mauffrey C, Parry JA. Early Outcomes of Operative Versu
14、s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f Stress-Positive Minimally Displaced Lateral Compression Type 1 Pelvic Ring Injuries. J Orthop Trauma.2023 Oct 1;37(10):506-512.2Gilani S1 Mohamed M, Hartley B, Zamora R, Zou J, Daccarett M, Carlson JB. The Use of a Robotic Arm for Fixation of Pelvic Fractures. J Orthop T
15、rauma. 2023 Nov 1;37(11S):S28-S32.3Arand C, Mehler D, Sauer A, Hartung C, Gercek E, Rommens PM,Wagner D. Do we need to fix the anterior fracture component in insufficiency fractures of the pelvis? A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n an FFP type IIIc fracture in an osteoporotic pelvic bone model. Injury. 2
16、023 Dec;54(12):111096.4Zhao Cz Cao Q7 Sun Xz Wu Xz Zhu Gz Wang Y. Intelligent 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reduction system for reduction of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Injury. 2023 Feb;54(2):604-614.5McKibben NSz Zingas NHz Healey KMz Benzel CA, Stockton DJz Demyanovich Hz Slobogean GR OToole RVz Sciadini MF, OHara NN. Does iliosacral screw removal reduce postoperative pain in unsta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