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艺术类情境法在小班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35129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艺术类情境法在小班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艺术类情境法在小班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艺术类情境法在小班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艺术类情境法在小班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艺术类情境法在小班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艺术类情境法在小班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艺术类情境法在小班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免费范文整理了关于幼儿艺术类论文情境法在小班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内容摘要:小班幼儿的绘画处于涂鸦晚期,有其阶段性的特点和价值。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情境法是最适合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运用情境可催生小班幼儿有目的的涂鸦动机;借助情境语言可以传达教师对幼儿的作画要求;利用情境可激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成果;多元情境的创设,为幼儿绘画提供了更自由广阔的表现空间。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注意情境的新颖性、情境内容的实用性和情境创设方法的启发性,明确情境存在的意义在于更好地服务于具体的绘画活动目标,为小班幼儿提供一个更自由、更快乐的涂画天地。关键词:绘画教学;情境法;小班幼儿;

2、涂鸦前苏联教育家德寥莫夫曾说:“并非所有的儿童都会作诗和唱歌,但是所有的儿童都会画画。”1绘画是儿童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儿童自我表达的一种语言,也是儿童成长生活的一种需要。儿童的绘画行为是由手部动作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我国学者屠美如在其1991年出版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中,将儿童的绘画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涂鸦期(L5-4岁)、象征期(4-5岁)和概念画期(5-8岁)。每个儿童都遵循这个绘画成长的必然规律,即从涂鸦期到象征期再到概念画期,并按照这一规律持续性地成长。与此对应,小班幼儿年龄在3-4周岁,他们的绘画正处于涂鸦期。一、小班幼儿绘画的特点和绘画教学的价值(一)小班幼儿绘画的特点涂

3、鸦指的是幼儿从一岁半左右由于能够独立行走,用手进行探索变得更为自由。这时候他们喜欢到处随意地涂抹,在纸上、墙上、地面上画点画线,这是幼儿的感觉和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作出的一种新的探索,是一种无目的的手臂动作练习,涂鸦是幼儿绘画的最初阶段。小班幼儿处于涂鸦期的尾声,他们的绘画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1 ,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开始萌芽。一形多义是这个时期幼儿绘画的主要特征,圆圈是这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涂鸦符号。2 .个体生理、心理发展速率的不尽相同,使幼儿之间的差异较大,但随着幼儿动作逐步精细化,幼儿之间的差异将会渐渐缩小。3 .偏爱鲜艳明亮的颜色,能区分3-4种或更多差异明显的

4、色彩,但对颜色深浅尚不敏感。4 .空间知觉开始萌芽并逐步发展,思维由缺乏目的性向稳定性逐步过渡。5 .喜欢摆弄新奇、易操作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只关注摆弄的过程,对结果不在乎。运笔由手臂控制逐渐过渡到手腕控制,操作材料的能力逐步增强。(二)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的价值涂鸦是小班幼儿喜爱的一种艺术游戏活动。幼儿从涂鸦中可以获得一种满足感,他们不受拘束地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简单的点、线和图形来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涂鸦也是小班幼儿的一种创造性的游戏方式。幼儿的观察、记忆、注意、想象和思维能力等都能在涂鸦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小班是幼儿的涂鸦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若根据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科学地组织绘画教学会

5、对幼儿心智的成长和未来美术能力的发展大有益处。1 .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在涂鸦过程中需要有视觉的配合及触觉的控制,尽管小班幼儿在涂鸦初期的手眼协调性不强,只能是点、线的混沌状态,但经过反复的锻炼幼儿的动作逐渐趋于灵活。通过教学活动幼儿能初步认识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学会辨别红、黄、蓝、绿、橙等几种基本的色彩,开始感受到直线、曲线、折线及各种线条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对于要画的事物会积累一定的经验,能够自觉主动地观察事物的粗略特征。小班后期的涂鸦作品开始有形出现,幼儿常常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明自己所画的东西,有时甚至会为自己的作品命名。这说明幼儿的形象知觉、大小知觉和空间知觉已有

6、所发展,幼儿的各种认知能力正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2 .推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小班幼儿在命名涂鸦阶段逐渐能够将点、线以及各种简单的图形加以组合,并开始有对他们命名的涂鸦作品进行涂色的冲动。他们大多喜欢用鲜艳明亮的色彩给作品涂色,这说明小班幼儿已经对涂鸦有了审美体验。此时教师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绘画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选择符合幼儿兴趣和需要的绘画内容,引导幼儿感知绘画对象的审美特征,为幼儿创设松愉快的绘画氛围等,让幼儿就在对绘画工具和材料的操作过程中产生审美愉悦,在快乐的涂画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指出:“创造性是

7、人类所具有的本能,它是我们解决和表现生活困难的主要直觉,儿童尚未学习如何去使用它以前,就懂得使用。”2小班幼儿的思维非常活跃,往往会有许多奇思妙想,通过绘画活动大胆、夸张地表现出来。但这种艺术创造如果不正确地加以引导,就会不经意地被扼杀掉。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引发幼儿的创作的欲望;通过启发式的语言帮助幼儿开阔思路、启迪智慧;通过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组织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小班幼儿从最初的乱涂乱画到画出一些符号和形状,再到把各种基本形状有选择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图像,如人物、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其创造力通过绘画作品表现出来,同时也在绘画过程中得到不断地发展。

8、4 .为幼儿未来美术技能做准备。涂鸦是每个人走进美术艺术世界的必修课。小班幼儿涂鸦对练习肩、手、腕等部位的关节和小肌肉群的灵活性非常有效,能帮助幼儿较顺利的完成执笔的训练。涂鸦过程中出现的点、线即各种简单图形是最简便、最直接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这种最基础的美术技能练习为后期的如何运笔、构图等美术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情境参与,让小班幼儿快乐涂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应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3小班幼儿涂鸦不仅是一种美术活动,而且是他们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周围的大人和小朋友交往、获得肯定的一种天然成长方式。但由于小班

9、幼儿的绘画目的性不强,绘画技能不完善,他们还不能自如地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教师应将情境法运用于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中,通过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的情境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弓I导幼儿通过绘画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所谓情境法指的是教师根据幼儿绘画教学的需要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场景,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弓I发相应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幼儿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一)巧设情境,催生有目的的涂鸦动机小班幼儿兴奋强于抑制,情绪多变,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作画时缺乏明确的目的,他们往往由所画的图形联想到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绘画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教师

10、应为幼儿创设贴近生活、凸显趣味的情境,为幼儿提供充满丰富感受的体验活动,在情境的驱动下架起幼儿体验与表现之间的桥梁,帮助幼儿完成从无目的的涂鸦到有目的的绘画过渡。例如,小班上学期的一个绘画教学活动目标感知分辨上下方位,有控制地练习直横线涂鸦。活动前教师认真分析了此目标与本班幼儿的绘画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直、横线涂鸦是小班幼儿涂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涂鸦符号,但是大多数幼儿的线条涂鸦都是一种无控制的、随心所欲地在纸上任意描画。如何既保持幼儿对线条涂鸦的兴趣,又能引导他们从无控制的涂鸦向有控制的涂鸦过渡呢?最后教师设计了大扫除这一教学情境,将两支深浅不同的水彩笔用胶带捆绑在一起,模拟吸尘器除去地毯上的

11、灰尘。双色水彩笔的出现立即弓I起了小班幼儿浓厚的兴趣。孩子们饶有兴致地握着这样的“吸尘器:从“地毯”(画纸)的一端“吸”到另一端,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在情境的驱动下孩子们实现着从无控制涂鸦向有目的的控制涂鸦过渡。(二)借助情境语言,向幼儿提出作画要求一个良好情境的创设,能让幼儿积极地投身到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在愉快的情境中领会绘画的要求和目标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自身也要沉浸在情境中去,运用情境语言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如美术活动送礼物,活动目标是训练幼儿有控制的表现封闭的圆。_我是分割线_由此,教师设置情境“包装礼物”用水彩笔沿着礼物画封闭的圆,满足幼儿涂鸦圆圈的需要。在幼儿作画过程教师中运用情

12、境语言:“礼物包起来了吗?”、别让礼物从小洞洞里掉出来哦、”给礼物扎上漂亮的蝴蝶结”等提醒幼儿有意识地从现有的不封闭的圆逐渐过渡到有控制地表现封闭的圆,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领会到作画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利用情境,让幼儿分享绘画成果绘画是儿童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和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外化儿童情感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美术活动中,孩子除了体会画笔的痕迹给他本身带来的新鲜兴奋以外,还会发现,原来他可以这样把心门打开。因此,有人曾说:“孩子的绘画作品中,即使是一根非常简单的线条,也表达了他们的情绪和情感。4然而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有限,他们往往只用一些简单的符号和图形组合象

13、征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成人常常难以读懂他们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所以在小班幼儿绘画活动的结束环节老师应采取“退位”的方式,将作品评价交由幼儿自己来完成。利用情境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作品的内容、分享绘画成果。如小班下学期绘画活动快乐的郊游,伴随郊游欢快的音乐,老师给每个幼儿分发大客车教具,请幼儿在旅游车上自由添画上自己的好朋友,带上他(她)一起去郊游。活动结束环节,老师请幼儿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添画的朋友是谁,并说说自己画中表现出了朋友的哪些特征。通过在情境中分享,让孩子们体验到和朋友一起活动的快乐。(四)创设多元情境,激励幼儿自由绘画1 .创设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让幼儿“敢”画小班幼儿

14、在绘画过程中,一般不会边观察边画,往往急于求成,画出的作品粗糙、散乱,有的孩子则表现出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运用形象性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作画。如小班绘画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老师在示范添画小鸡的外形特征尖尖嘴、圆眼睛、小翅膀和小脚时配以儿歌:“小小蛋儿把门开,小小嘴儿钻出来,圆圆眼睛睁开来,拍拍翅膀钻出壳,小小鸡儿站起来。”孩子们学会了儿歌后边念儿歌边添画,不知不觉中,可爱的小鸡娃很快就添画好了。2 .创设身临其境的生活化情境,激励幼儿“乐”画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创设让孩子身临其境的情境,会让幼儿倍感亲切,能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15、,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好吃的火锅”就是一次模拟真实生活情景的小班绘画活动。本次活动老师事先准备了圆圆的肉丸、鱼丸、贡丸,方方的豆腐干、冬瓜,还有椭圆形的鹤鹑蛋、香肠,长长的宽粉等。这些真实物的提供仿佛带孩子走进了真正的火锅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铺垫,下面的活动自然是进行地顺理成章,水到渠成。3 .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励幼儿“会”画游戏是学龄前儿童发展的主要源泉。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游戏从心理方面来说是儿童的第二生命游戏从教育方面来说是幼儿的优良老师。”5纲要也指出:“游戏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幼儿各领域教育的重要途径。6我们将游戏与小班幼绘画活动进行优化组合,借助游戏情境推进、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图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小班绘画活动洗澡共有四个环节,从第一个环节开始教师就以游戏“躲猫猫”的方式展开,让幼儿在与游戏场景的互动中,对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的明显特征进行复习巩固。接着开展了角色扮演的游戏,幼儿通过表演小动物们洗澡的过程(淋湿身体一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