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管理及班主任工作常见问题和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管理及班主任工作常见问题和对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班主任管理及班主任工作常见问题和对策一、常见的问题(一)学校管理过于行政化。行政化就是采用有效的行政手段去进行管理,教育管理行政化就是不考虑教育、学术规律,一味地凭借行政权力,采取各种行政方式、手段和相应的机制来对教育实施管理。一线班主任可能会在学校面临这样的疑问:怎么校长什么事都要管? 一面由于学校的核心工作内容都需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安排和审批,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内部管理部门也是按照政府机关来设置的,班主任由学校直接任命,听从学校的安排。这就造成了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核心管理者,实际上既无行政权力,也失去了自身的学术权力。这种过于行政化的管理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化成长,也严重制约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2、。(二)学校评价过于片面。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教育工作及其有关因素中的状态与绩效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新的活动。目前大部分学校在评价班主任老师时,班级学生成绩是紧密相关的,围绕班主任班级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过于片面强调结果评价。例如本学期期末考试,这位班主任班上学科综合排名第一,期末表彰中便被评为了优秀班主任。这种激励方式这种评价基本上是将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简化为学生的考试分数,忽视了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教师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导致教师过于注重分数,认为只有班上学生成绩好才是一位好班主任,使得教师注只重视钻研教材、考点、考题,而忽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制了教师自身
3、成长,也无形中影响了班主任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融洽氛围。(三)家庭教育严重失衡。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由学校来完成的,学校应该承担孩子的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而且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几乎不与学校及老师联系,这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几乎处于脱钩状态。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普遍存在隔代教育、过于溺爱和缺失关爱的问题。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课本知识学习和考试成绩,对于孩子在各种技能、心理素质、价值体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则较为轻视。这种应试教育的观念在大多数父母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界定。使得大多数学生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忽视了自主发展。个性成长。(四)校外
4、安全隐患日渐增多。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各种各样的诱惑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如父母离异,留守儿童,私租房屋引发的不安全因素;上网游戏、聊天、不健康书刊音像作品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校外不良人员对在校学生进行言行和心理的危害;周边发生的暴力、打斗、伤害行为等,这些都给班主任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造成影响,都将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五)班级管理观念陈旧。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的关键管理者,其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各个方面。然而,在一线教学管理中,很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环节,对学生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旦学生出现问题或者错误,教师常用的方式就是批评教育。这种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损害
5、了学生的自尊心,长期如此,会导致学生与教师处于对立的局面,师生之间缺乏正常和谐的交流,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不重视,为学生产生幽闭症、抑郁症以及孤僻性格留下了隐患。(六)学生习惯养成不系统。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对于学生性格与学生习惯的养成有着较大影响。从现阶段小学班主任管理来看,当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存在着方法简单生硬,讲抽象的道理多,用实例启发感染少,特别是缺乏感知实践活动的问题,导致班主任不知该从哪里抓起,该如何去实施。对于学生的习惯培养,班主任习惯以口头语言提醒、要求和约束,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培养体系,不能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开展良好习惯培养
6、。还有少数学校盲目设定习惯养成目标,过于追求速成,往往大张旗鼓地提出要求、制定规则、布置任务,之后便放松要求,甚至放任自流,最终于导致学生习惯培养流于形式。二、具体对策和建议(一)行政管理措施要科学化、人性化。虽然现在许多学校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行政化问题,但是,就目前学校教育发展而言,还不能完全摆脱行政管理,因此,全面深入地分析小学教育管理现状,梳理总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意见便成立当务之急。首先要引导行政部门正确认识到,其主要职能是要为师生提供相应服务;其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实施行政化管理措施中应对班主任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做出综合考虑,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出更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一
7、是积极推进学校自主发展。随着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由“有书读”转向“读好书”,内涵发展成为基础教育新一轮发展的主要方式,校本发展成为新一轮发展的基本策略,要持续提高基础教育的内在品质、品味和品牌。要探索推进政府部门简政放权,学校校长要转变自身传统的家长式角色,学校应充分发挥竞争上岗和择优录取的原则,对行政人员和班主任的阅历、专业知识,以及个人能力做出综合考虑,并将其是否适合行政管理和班主任管理工作视为主要评判标准,从源头优化管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发挥作为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过去开学前,学校要等教育局召开校长会议后,才能明确学校要做什么。现在,我们不用等就能清楚地
8、知道学校应该做什么,因为,我们不仅提前谋划了下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还从长远规划,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目标。二是完善校长弹性任期机制。学校的办学效能取决于学校内部各类资源的整合水平、人与组织的互动水平,即形成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与和谐、高效的运行机制。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领导人员的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校长等领导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热情,应构建出完善的能上能下的校长流动机制。在任免机制、流动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健全的情况下,可根据业绩考核成绩,适当减少或延长任职年限。为班主任班级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三是提升班主任岗位地位。相关研究理论表明,人的需求会随着所处情景的改变而发生变
9、化的,只有充分满足其低层次的物质、生理与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才能够产生尊重、自我实现的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对于中小学班主任教师来讲,其是否能够走上专业化的教师道路,逐步上升到终身从教的精神境界,关键还是在于其各方面的基本需求是否得到满足。针对现阶段的教师发展需求来看,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地位还有待提升,而要想提升其地位,首先就要提升教师的工资水平。工资不仅可以为班主任教师的生存、发展提供一定保障,也是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完善、稳定师资队伍的重要管理手段。四是构建民主教育管理机制。积极推动督导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形成合力,融入学校的行政监督和评价中,同时不断完善形成合力的运行机制,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目
10、前,由于基层学校的行政化力量过大,导致校代会形同虚设。这不仅对学校的管理有着重要影响,也关系着班主任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发展。通常情况下,一个组织中多数人的利益对该组织最高利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教育就是学校的最高利益,所以与其利益相关的人员,也就是师生、家长都应该参与到管理当中。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当中,并以此来避免行政化问题的产生。五是强化家委会教育管理。积极倡导家长代表等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中,他们可以通过学校家委会会议来了解学校最近运营情况,了解学校的招生、基础建设、财务和人事等情况,进而发表他们独特的看法。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家长开展家长沟通大会,让家长参与到家校互动和学校建设中。设
11、立志愿者岗位,欢迎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路队管理、食堂监管等学校管理工作中来。学校的一些特色课程可以聘用一些社会专业人士来进行教学,进而实现社会和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二)实行多层次评价机制。学校评价不能简单地把教师工作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而是要构建多层次的评价机制,以激发班主任自我发展、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一是科学设立绩效分配原则。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原贝晨坚持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师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力求科学编制分配方案,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坚持向工作量倾斜,向踏实肯干的
12、教师倾斜,向班主任、骨干教师及作出突出贡献的业绩优秀者倾斜。注重过程与结果并重原则。既重视教育管理过程的质量,又重视教育结果的表现,坚持向教学第一线倾斜。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分配的原则。学校对教师采用教学检查、考勤记载、评议评比等考核方式,对全校教职工进行绩效考核。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与其绩效考核正相关,实行按月分配与按期按年分配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尊重教师的差异,实现多层次评价标准。班主任工作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的动态系统,班主任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客观上存在差异。评价标准既要强调统一客观的标准,又要重视教师的差异,根据教师成长规律,对不同发展阶段和背景的班主任,其评价标准要有一定的层次和多
13、样性,使每一位班主任既要遵守学校的基本要求,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又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达到标准的具体方式、时间和途径。例如:将教师评价分为基础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基础性评价部分考核内容为学校要求每个教师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常规要求,以及根据不同岗位必须完成的基本工作任务。发展性评价是学校根据班主任师资现状,制订师资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学校在内容细节上提出多个层面的工作要求,供不同的老师自订为发展目标。比如:论文数量、学习进修情况、优质课获奖、教育科研等。三是做到定性评价定量统计。教师评价的内容,应以教师发展为基点,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教育业务能力,敬业精神,情感态度等诸方,客观反映教师在工
14、作和发展中的需求,发掘其潜能。要引导教师全面发展,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而且要评价教师的德;不仅要评价教师在知识、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的素质,而且要评价情感、人格等非认知因素。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观念:不管什么样的评价机制,评价主体肯定是人,其次我们要分析哪些人可能会对教师工作期间的表现产生了解。1 .学生评价。要推行学生参与教师评价的制度,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有利于教师科学地改进教学,而不是无原则地取悦学生。其次在运用评价结果时,对学校来说,应重在改进学校管理策略;对教师来说,应重在对照、反思、完善、提高。2 .家长评价。首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长也是教师工作上的伙伴,他们也在直接或间接
15、的参与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对教师的改进和提高会产生积极影响。其次,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是教育作为一项服务工作的必然要求。3 .同事评价。同事对于教师的工作有着更深刻的共鸣和更准确的理解。所以同事评价是重要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从同事的评价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对于改进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4 .领导评价。领导参与教师评价,可以促进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的整合,激励教师拓展自身的潜能,在自我的不断超越中推动学校的发展。同时,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有的放矢的指导,能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增强与教师的沟通和互动。5 .教师自我评价。在教师评价中强调教师的自我认同非常必要。一是有助于保证教师评价的公正,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二是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三是把评价活动和过程作为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可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工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