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常见病与防治.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38515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梭子蟹常见病与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梭子蟹常见病与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梭子蟹常见病与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梭子蟹常见病与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梭子蟹常见病与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梭子蟹常见病与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梭子蟹常见病与防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梭子蟹常见病与防治梭子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蟹类,因其食用价值高、生长快。1981年就已被列为我国水产养殖对象,是我国沿海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且受环境污染、自身污染、养殖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的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已成为制约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分析。总结了梭子蟹养殖中常见疾病的流行情况、主要的疾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一、弧菌病1流行情况 大多数弧菌为条件性致病菌,该病是造成近年暂养梭子蟹较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期从暂养开始一直持续到起捕。当环境污染,水质恶化,弧菌大量繁殖达到一定数量时,体质弱或受过伤的梭

2、子蟹易发生弧菌病。尤其是在高温闷热天气,可引起较大的死亡。水温较低时,病程可持续较长时间。死亡也相对减少。2主要症状 该病在夏季高温季节较常出现,死亡率达50%左右。病蟹身体消瘦,行动迟缓,食欲减少甚至不摄食。严重者在池边静止不动,呈昏睡状。鲤水肿,不透明,鲤上皮加厚。步足颤抖和麻痹,由于身体失去平衡,部分病蟹翻体后不能复位,养民称之为“翻体”病,也有些病蟹伴有自切大螯和步足现象。成蟹被细菌感染710天后出现较高死亡率。被感染的病蟹甲壳上往往有创伤,解剖症状为血淋巴不凝固或凝固很慢,血细胞减少,肌肉浑浊,高倍镜下观察血淋巴可见活动的细菌。3防治方法 避免蟹体受损。以防细菌侵入。养殖期间每隔10

3、天用鱼虾菌毒净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二、固着类纤毛虫1流行情况 该病在梭子蟹养殖中的发病率在90%以上。主要发生在暂养中后期,病情较轻一般不会导致成蟹死亡;病情严重时,往往会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死亡。放养密度过大,饵料投喂过量,养殖塘水体中有机质含量高,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水温20以上、盐度达到20左右时发病最为严重。2主要症状 感染了固着类纤毛虫的梭子蟹,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肉眼可见蟹的步足、游泳肢、尾扇及背部甲壳上有一层灰白色棉絮状附着物,手摸体表呈滑腻感;鲤呈灰黄或灰黑色,鲤尖尤为明显。固着类纤毛虫大量附着在鲤上时,鲤丝变黑甚至腐烂。呼吸困难,用显微镜检查可见钟形虫

4、、累枝虫、斜管虫等纤毛虫。在水中溶氧低时向浅滩处爬行,最后窒息死亡。3防治方法 放养前彻底清淤消毒,保持良好水质和合理的放养密度,减少残饵,养殖中后期每隔15天左右泼洒鱼虾菌毒净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外用水虫清,7天左右大量换水后再重复1次;内服三黄粉,57天为1个疗程。同时开增氧机或向池中投放安进钙加氧,刺激蟹蜕壳而后大换水。三、甲壳溃疡病1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流行于成蟹和越冬期的蟹,主要发生在养殖后期,在池塘底质发黑、淤泥多的情况下易发此病。该病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致命性危害,但可继发性感染其它细菌或真菌,引起病蟹死亡。同时也影响梭子蟹的品质。2主要症状 病蟹甲壳上、步足各节、背甲、胸板或腹部

5、有数目不定的黑褐色溃疡性斑点,尤以蟹的腹面较为常见。该病主要由一些能够分解几丁质的细菌所引起。发病早期为一些黄褐色斑点,斑点中心稍凹陷,呈微红褐色。继而溃疡斑点扩大,并互相联成形状不规则的大斑,中心处有较深溃疡,边缘变为黑色。到疾病晚期溃疡中心部加深,甲壳被侵袭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最终导致死亡。如发病期间蟹蜕壳,病状可消失。3防治方法 防止机械性损伤,发现病蟹及时清除。养殖过程中定期用鱼虾菌毒净消毒水体,能够有效防止该病发生。四、蜕壳不遂症1流行情况该病是影响梭子蟹暂养成活率的主要疾病之一,死亡率可达10%30%。发病高峰在10月前后,其中体重在200g左右的梭子蟹发病率较高,尤以临近交配的

6、雌蟹更甚。11月中旬以后,随着梭子蟹生殖蜕壳的结束,此病即不再发生。水中溶氧不足可能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梭子蟹蜕壳时耗氧比平时高好几倍。2主要症状蟹 的头胸甲后缘与腹甲交界处已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导致死亡。3防治方法 梭子蟹蜕壳时,最好能适时供给新鲜海水,或充过氧气的海水,并保持安静。在饵料中增加钙质、甲壳素的含量或全池泼洒安进钙加氧。五、乳化病(又名牛奶病)1流行情况 该病感染迅速、发病范围广、死亡率高,是梭子蟹养殖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通常发生在9月至翌年2月,911月的育肥期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率高的达到60%以上,病蟹死亡率可达100%。在水温20以下,池底受污染,有机质含

7、量高时也易发生。2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病蟹活动减弱,食欲减退,继而蟹体消瘦,肌肉萎缩乳化,后期体倒位,拒食。7天后出现大量死亡。切断游泳足有乳白色液体流出,打开甲壳体腔内亦有大量乳白色液体。同时,从乳白色液体内能镜检出满视野单一形态的酵母菌,肌肉、心脏、肝胰脏等部位也曾分离出酵母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发现,对健康梭子蟹具有致病性。3防治方法暂养蟹进池前可用苯扎澳镂消毒,蟹池水体用鱼虾菌毒净消毒。保持良好水质,避免蟹体受伤,每10天左右泼洒10%聚维酮碘溶液。发病初期治疗外用10%聚维酮碘溶液,隔天全池泼洒水霉净,每千克饵料添加三黄粉35g连服7天。六烂鲤病1流行情况 此病一般发生在8月份的高温季节,

8、尤其是池底恶化、水质败坏的养殖池。2主要症状 鲤部因细菌感染发生病变是该病的主要特征。发病期,鲤丝腐烂多粘液,局部鲤丝呈暗灰色或黑色,严重时鲤丝全部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3防治方法 定期换水,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投喂新鲜的经消毒的饵料,投饵适量。发病时在每公斤饵料中加出血烂鲤停6-8g和菌毒先锋2-4g,连用5-7天。全池泼洒10%的聚维酮碘溶液七、蟹奴病1流行情况 89月为发病盛期,一般不会引起大批死亡,但会造成梭子蟹生长缓慢,性腺发育严重受阻,被寄生的雄蟹躯体瘦弱,雌蟹卵巢发育不良,不能养成膏蟹。严重感染者蟹肉有特殊味道,失去食用价值。2主要症状 常寄生于蟹的腹部,蟹奴外体暴露

9、在梭子蟹体外,呈囊状,柔软造成蟹的腹节不能将其包被而露在腹部之外;内体不分节,也无附肢,多数呈根状细管,伸入梭子蟹体内组织,吸取蟹的体液作为营养物质。受蟹奴感染的蟹,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外体逐渐长大,症状明显。病蟹身体呈红褐色,腹部臃肿,脐盖突起,不能与头胸甲贴紧,蟹不能正常爬行,游泳速度缓慢,摄食减少。3防治方法 可用水虫清全池泼洒进行清除。用工具将蟹奴摘除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用烟丝83.3X10-6处理或苦楝叶110X 10-6处理对蟹奴幼体有一定的杀灭效果。八、病毒病病原主要有疽疹病毒及小核糖核酸病毒。多发生在5T0月份,病蟹行动迟钝,呈昏睡状,蟹爪无力,血淋巴变白,肝胰腺脓肿

10、变白,腐烂发臭,死亡较快。此种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适量换水,用机械增氧。饵料中加入复合免疫多糖连续投喂一周。九细菌病海蟹被细菌感染后,常表现两种症状:(1)甲壳和附肢等部位凹陷溃烂,如甲壳病;(2)引起局部组织器宫感染或转为全身性败迹,在整个生活史中都可能受细菌感染而发病,主要有弧菌病及细菌性甲壳病。对细菌性疾病,日常应加强养殖管理,避免机械性损伤,发现病蟹害要及时清除,以防疾病蔓延。养成期要降低养殖密度,提高饵料质量和换水率。对于患病的蟹可全池泼鱼无忧100g/亩.米,连用2-3天。也可以1kg饲料中加入菌毒先锋2-4g连用5-7天十.真菌病常引起梭子蟹真菌病的病原一般有水霉菌、毛霉菌或链壶菌

11、等。此病多由菌种侵入受伤的梭子蟹身体表面所致,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不愈合,伤口部位组织溃烂并蔓延,最后死亡。对于真菌性疾病,日常管理时应彻底消灭敌害生物,减少在捕捞、运输、放养等过程中的机械损伤。病蟹可用5%食盐水溶液浸洗5-lOniin,并用10%的聚维酮碘溶液涂抹思处。同时用水霉净进行水体杀菌。十一.寄生虫病多由固着类纤毛虫如聚缩虫、杯体虫或钟形虫等引起。病蟹体表长满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最终因无力蜕壳而导致死亡。患病期间可用水虫清全池泼洒并更换1-3次病蟹池水。0.5-1 ppm的新洁尔灭与5-10ppm的高钵酸钾混合液浸洗病蟹。其它还有才女虫、阿脑虫

12、及蟹奴等寄生虫病,一般从蟹体表或内脏都能看到虫体,流行季节一般为7-10月份或开春。梭子蟹活动少时易得此类病,一般可用0. 5ppm高镒酸钾或水虫清全池泼洒杀灭十二.环境引起的疾病池塘底部有毒气体硫化氢、氨及生物毒素和高浓度用药引起的急性中毒。病蟹背甲后缘胀裂出现假性“脱壳”或三角膜出现红黑泥性异色或腹脐张开下垂四肢僵硬而死亡。般要加强水体管理,定期用亚硝净或者亚硝盐速降处理底质。发生中毒症状要立即更换池水,换水量为池水的30%-50%o并使用解毒应激灵进行全池泼洒。营养性脱壳不遂、肝肿大或其他内脏疾病,一般为缺少钙磷或脂肪摄入过多引起,也有因缺乏维生素等引起。可以在平时使用安进钙加氧来减少和

13、预防此类病害的发生。十三、发光病病原及症状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和亮弧菌等发光细菌。主要危害蚤状幼体的各个时期,幼体感染此病后会陆续死亡,严重时死亡率在1天2天内可高达8096以上。具体症状表现为幼体活力明显下降,并下沉到水的中下层,摄食量降低,体色白浊或全黑,不透明,趋光性差。夜间关闭灯光可发现随着充气形成的水流,池中出现四处游动的荧光,并上下起伏,重症时池中荧光闪烁,育苗池表层只有少数活的幼体;死后的幼体随水漂动,糜烂的幼体仍可发光1天2天。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该病只发生在人工育苗期,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病率增多,因此,多在蚤状4期以后发病严重。防治方法预防:在育苗期间,当发现有发光细菌出现后,

14、应对发病池隔离,并且换水等工具应单独使用。使用后及时消毒处理,以防交叉感染。十四、丝状细菌病病原及症状梭子蟹病原体为毛霉亮发菌,菌体为头发丝状,不分枝,基部略粗,顶端稍细,长度一般几微米到1毫米以上,菌丝一般透明无色。主要附着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蚤状幼体的鲤、附肢、体表。当受精卵的表面有丝状菌附着时,卵一般停止胚胎发育而死;当它附着在蚤状幼体的鲤及体表时,危害极大,在体表伴随着大量菌丝的附着。菌丝之间往往黏附着许多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及其他污物,并伴有大量纤毛虫寄生,从而使幼体游泳能力明显减弱,处于水体的下层或水底,摄食量降低,最后沉入池底死亡;当附着幼体鲤上时,大量的黏附物阻碍了

15、水在鲤丝间的流通,使其呼吸困难窒息而死。养成期间丝状细菌附着在鲤丝、附肢及甲壳周边的刚毛上,鲤丝之间黏附着大量杂物使鲤丝变黑,尤其是鲤丝末端处症状尤其明显,并常伴有纤毛虫附着,最后导致机体窒息死亡。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丝状细菌的发病主要是水质污染造成的,人工育苗期间,当投饵量过大,尤其是池底变质更易发生此病,该病的发病率几乎100%;养成期,特别是在高温期,发病迅速,对处于生殖蜕壳期的成蟹危害最大。防治方法预防:人工育苗期间与预防弧菌病相同。养成期,对养殖池要彻底清淤消毒,保持良好水质,养殖中后期每隔15天左右全池泼洒鱼虾菌毒净。十五、链壶菌病病原及主要症状发病率不高但危害较重,是由链壶菌与链壶菌状的真菌寄生引起的主要寄生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蚤状幼体的体节处,一旦发病,菌丝快速生长,感染率高,菌丝缠绕在幼体肌体上,使幼体活力下降,不能摄食,严重时在1天-3天内死亡率高达100%o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