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人际交往策略.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42841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青少年人际交往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青少年人际交往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青少年人际交往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青少年人际交往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青少年人际交往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青少年人际交往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青少年人际交往策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谈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人际交往是青少年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基本形式和途径。人际交往为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青少年的内在需要也是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的。因此,人际交往既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条件,又是他们保持心理平衡和完善个性的有效方式。一、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在青少年所处的人际关系中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占据着突出的地位。下面就这三方面的人际关系加以探讨。(一)青少年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1、青少年同龄团体的特点同龄团体是指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在相同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活动而形成的一种组织。青少年团体的作用因其性质的不同、类型各异而不完全一致。

2、青少年的同龄团体有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之分。正式团体是根据定员编制、章程或其他正式文件而建立的团体,学校中的主要正式团体包括班级集体、团组织和各种课外活动小组。非正式团体是在心理动机方向上一致、观点接近、信念一致、承认权威或个别人威望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大多数青少年都加入到非正式小团体中,这种同伴团体的发展在初中阶段达到顶峰状态1。青少年非正式团体中的人数一般以2-3人为最多(占67.8%)。非正式团体是青少年基于情感交流和寻友结伴等需要,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因而成员间交往频率高,他们相互依托、相互关心、感情融洽;成员愿意遵守不成文的规范,能够自觉维护团体利益,凝

3、聚力强;在非正式团体中都有一两个自然形成的中心人物,他们在团体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3.青少年友谊的特点朋友之间的情谊称友谊。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恰恰反映了他们对友谊的要求和愿望,因此友谊对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少年友谊的特点表现为:首先,青少年生理机能的变化使们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欲求体验,心理的闭锁性又使得他们在这些欲求冲动中羞于启齿。但是他们在朋友中,在相同经验的基础上,得到了客观上的沟通,彼此间爱护和支持、谅解以至体贴。关于性知识的奥秘青少年大多数是从同龄人那里知道的,他们的心理闭锁性只有在同伴中才能得到缓解。其次,随着青少年需要层次的不断递增,他们不再局限于儿童时期低层次的生理

4、和安全需要,开始上升到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友谊正是满足这些需要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期友谊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选择性:青少年结交的朋友大都在班内或校内,即在空间距离较近的同伴。其中以同性同伴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异性同伴的接纳性也逐渐提高,之所以不敢交异性朋友,主要是怕引起别人的误解和非议。青少年选择朋友的标准主要有“同忧同乐相互关心”、“兴趣相投”、“弥补不足”、“思想、性格好”、“成绩优秀、有特长到了高中时期为初中生所看重的“成绩优秀、有特长”已不那么重要了。这种特点只有与优秀的品质同时具备,才会成为受人欢迎的特点。(2)稳定性:在小学时期儿童还难以把友谊同伙伴

5、分开,但到了少年期个体已开始认为友谊是唯一的个人关系了。人的年龄越大,外部情景性因素对他的友谊关系的影响就越小。在少年期,友谊常为一些琐事产生的矛盾而结束。所以初中生的朋友关系还在变动,不十分稳定。但到了青年初期,即高中阶段朋友间则能宽容交往中的小矛盾,以便保持更深远的共同性。(3)亲密性:少年期的友谊往往是以活动为中心而不以精神交往为中心的。因此他们的友谊感并不深刻。这种友谊不仅仅限于个人间的好感,更侧重于对群体的向往。随着独立意识的加强和接触社会的增多,青少年逐渐不满足于一般的交往,而是更多的需要共同交流思想、探讨问题,互相帮助,结成深厚的友谊。通过与同伴的交往,他们重新建立自我。从朋友身

6、上,他们可以学习到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这是他们融入更为广阔的成人世界时很重要的一个环节。4、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青春期的到来以性成熟为标志,进入青春期之后,青少年对异性的兴趣逐渐增大,渴望和异性交往。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但是,在最初阶段,他们对于异性的兴趣却是以一种相反的方式予以表达,或者在异性同学面前表露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或者在言行中表现出对异性同学的轻视;或者以一种不友好的方式攻击对方。总之,从表面看,他们并不相互接近,而是相互排斥。到初中阶段的后期,男女生之间逐渐开始融洽相处。而且,在一些男生与女生心中,会有一位自己所喜爱的异性朋友。调查表明,女生一般对那些举止自然、友好、不粗鲁

7、、有活力的男生更容易产生好感;男生一般对那些仪表好、文雅、活泼的女生易产生好感。但男女生一般都不将这种情感公开出来,在许多情况下,只是一个永久的秘密。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与成熟,随着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和调整,产生于初中阶段的这种情感很可能就渐渐地淡化下去了,甚至完全消失。(二)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父母是影响儿童早期成长的重要人物,在童年期以前儿童的眼光里,父母的形象至高无上,他们对既尊重又信任。进入青春期以后,初中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许多方面。如:1 .与父母在心理上的断乳父母是影响儿童早期成长的最重要的人物。在少年期以前

8、,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形象至高无尚,他们对父母既尊重又信任,父母既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又是避难所。但从少年期开始这种关系开始发生变化,首先在情感上与父母不如以前亲密了,不再象儿时那样与父母无话不谈,甚至开始挑剔父母,力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获得真正的自我。青少年要求在心理上摆脱父母的控制的现象称之为心理断乳。青少年在试图摆脱对父母依赖时伴随着一系列的表现。首先,他们常常要找到一个可以重新寄托感情的对象。另外青少年还要将一部分感情寄托在同龄伙伴身上,他们要在同龄人中找到对自己的认同。其次,在行为上开始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由于这时期自我意识发生的突变,使青少年要求独立的愿望十分强烈,并表现出自我教育的

9、要求和调节、支配自己行为方面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第四,在思想上他们对于以前一直信任的父母的许多观点都要重新审识。正是由于从前习惯于相信父母总是正确的过分理想化的看法,使今天父母的缺点更为突出,从而使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应该看到虽然父母与青少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但父母的影响在许多基本问题上仍是最重要的。2 .与父母间的矛盾心理断乳期的到来,打破了已往亲子之间平静的关系,青少年与父母间的矛盾明显的表现出来。矛盾的产生一般是来自双方的。一方面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因为他们往往不能随孩子年龄的增大而改变对孩子的态度,仍常以儿童期的方法来对待孩子们,使得子女对父母的这些“幼稚”的处罚和约束深感不满。还有一些父

10、母持有错误的教养方式例如把孩子当做其苦恼和冲突的发泄对象;或是认为孩子应无条件服从父母的一切要求而无需任何理由,否则就应实施惩罚,。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却不对孩子予以指导和帮助,过分放纵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青少年会由于不知道父母的期望感到无所适从而变得惹事生非。这些都会加剧青少年的反抗心理,而使他们变得爱挑衅。另一方面从青少年的角度来看,要摆脱对父母的依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既要想脱离父母而独立,又认识到自己实际上是依赖父母的,他们常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斗争,在独立与依赖、反抗与自责、爱与恨、希望与恐惧之间波动,在这中间他们会变得任性、乖戾、自私、对父母冷漠、处处与父母对着干。第三方面,矛盾还来

11、自于两代人“代差”,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由于在年龄、经历、历史条件、看问题的角度等有所不同,因而必定会形成在思想、行为、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即“代差二社会历史发展的速度越快,各代人之间的差异也就越大。(三)青少年和教师的关系教师是除了父母以外与青少年保持长久而密切的关系的主要成年人。与亲子关系及同伴关系相比,师生关系表现出它自身的特殊性。1 .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小学阶段,教师在儿童的心目中具有绝对的权威,甚至要高于父母。对教师的要求,他们几乎能无条件服从,对教师的判断,他们很少怀疑。所以这时期大部分儿童与教师的关系都比较友好。进入少年期,由于思维水平的提高,同伴之间交往的增多,教师的权威地位开始受

12、到了动摇。学生不再盲目的信赖和服从教师。他们对教师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并重新以一种批评的态度去看待老师。2 .师生关系的典型模式师生交往的主要类型有教师与全班同学的单向交往,教师与全班同学的双向交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往。不同的交往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显示出不同的教学效果。师生的单向交往是传统的教学中的经常使用的方式。采用这种交往模式,教师虽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却难以了解学生的反应,师生间的沟通效果较差。师生的双向交往增加了学生的反馈信息,使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改善了沟通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间的多向交往不但保证了教师与学

13、生间的双向交流同时也为学生间互相学习提供机会,从而使学生能从多渠道的交往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在课外的师生交往中,交往的类型按照交往的性质可分为正式交往和非正式交往。这两种形式的交往对于促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增进师生情感具有重要意义。正式交往是指教师作为课外辅导员指导青少年的团、队活动及课外小组活动而与学生发生联系。非正式交往是指教师在节假日参加学生的游乐活动,或在课余时间与个别学生进行学习、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总之,师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性质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也制约着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效果。因此建立良好的,多种形式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

14、、青少年进行有效人际交往的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的提高是通过自觉学习和实际锻炼逐渐培养起来的。具体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正确的交往目的人们的交往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怀着功力的目的去交往,一心想着对方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就很难对那些暂时不能帮助自己的人做到肯定认同。2、树立交往的信心青春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因此这一时期的个体对他人的态度和评价特别敏感。而每个人又不可能很完美。一些青少年认为自己在某一点上不如别人,就以为别人会看不起自己,从而产生猜疑、嫉妒、紧张和焦虑等消极情绪。由于缺乏交往自信,所以他们在交往时常常表现出被动性和较强的心理防御性,从而使交往无法展开。这时,可以

15、运用想象的方法暗示自己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喜欢交往的人;主动激发交往的行为无须过多地在意他人的评价,即首先向别人发出友好的信号,如面带微笑、主动与人打招呼、主动关心别人等。真诚关心他人,通过对他人表达关心、了解和理解,可以学会更好地观察外部世界,知道别人的处境、心理和需要,这是发展友谊,受到欢迎和爱戴的重要条件。3、把对方看成重要人物强烈的自尊感和要求被人认可是青少年重要的心理需求,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忽略了别人的感受。对此,青少年年在交往的时候要注意对方的感受,正如杜威所指出的“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冲力是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J具体方法有:(1)让他人保住面子,不要通过挑别人的毛病和漏洞来显示自己的聪明。当别人的错误损害了自己时,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批评。例如从赞扬和诚心的感谢入手,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诚恳地提出批评,对方往往更容易接受,批评时对事不对人,对现在不对过去。(2)不要试图通过争论使他人发生改变。同学之间为探讨问题争论是有益的,但试图以此来改变对方,则往往适得其反。(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