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资料.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4555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9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酒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白酒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白酒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白酒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白酒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酒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酒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资料.docx(5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手册白酒制造有限公司2019年10月1日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22、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清单132.1 设备设施清单132.2 作业活动清单133、风险辨识、分析评价记录151.1 安全检查表分析及评价记录(准备车间设备设施)151.2 安全检查表分析及评价记录(曲酒车间设备设施)161.3 安全检查表分析及评价记录(勾储车间设备设施)181.5 安全检查表分析及评价记录(动力车间设备设施)191.6 安全检查表分析及评价记录(公共设施及建筑物)211.7 作业危害分析及评价记录(生产作业)241.8 作业危害分析及评价记录(检维修作业)274、风险点分级管控台账2

2、94. 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设备设施)295. 2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作业活动)465、较大以上风险等级清单52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目的为明确本公司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标准方法和过程,组织好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全面识别我公司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及预防控制措施,将我公司开采加工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各种危害的发生,从根本上降低或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适用本公司范围内的所有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风险评价与控制。3定义3.1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

3、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3. 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3. 3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3. 4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全过程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3. 5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3. 6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4评价组织与职责成立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由经理任组长,副经理任副组长,安全员、车间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公司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职责如下:(一)贯彻执行国家、河北省关于双重预防体

4、系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标准,落实地方政府相关安全生产工作指示。(-)审议通过本公司双重预防体系文件,并监督执行。(三)审议公司级双重预防体系实施目标及实施方案。(四)每季度组织双重预防体系工作会议,总结、部署、评比、通报班组双重预防体系开展执行情况。(五)研究解决双重预防体系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生产重大事项,对各项双重预防体系费用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落实。(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作建立,并监督各班组有效落实。(A)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组长、副组长及各成员职责,具体见公司双重预防体系责任制。5工作方法和内容5. 1风险点确定1、风险点划分原则1)设施、部位、场所、

5、区域风险点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风险点可按照按照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等等进行划分。2)操作及作业活动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管控。2、风险点排查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6、。5. 2危险源辨识1、辨识方法1)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DIA)。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2)针对设备设施等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2、辨识范围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1)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2)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3)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4)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5)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6)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7)

7、地质、气候及环境影响等。3、危险源辨识1)本公司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2)辨识时应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3)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本单位采用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的方法。4)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

8、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5. 3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方法本单位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 o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2、风险评价准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2)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条款;3)设计文件;4)自身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3、风险评价与分级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9、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I)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C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级、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级、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4、直判确定重大风险按照双体系标准规范及风险分析,结合公司实际,直判本公司直的重大风险。5、风险点级别确定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

10、的5. 4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2)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3)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4)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5)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

11、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6)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是否产生新的风险;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5. 5风险分级管控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1)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2)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结合本单位组织机构简单的实际情况,风险管控层

12、级分为公司级、车间级及班组级3级。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3、风险告知1)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分别在公司显著位置设置重要风险点分级管控告知牌,各车间及区域设置本车间、区域的安全风险告知牌,标明风险点、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管控层级、责任人、报告方式等内容。2)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6文件管理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

13、档管理。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统计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7分级管控的效果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1)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2)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完善;3)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4)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5)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

14、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6)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8持续改进1、评审每年12月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2、更新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信息:1)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2)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3)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4)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5)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9

15、沟通结合本公司安全生产会议、外来人员告知卡等形式,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10风险评价方法本单位风险评价方法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 , R=LXS,其中R是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表A-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