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形成性考核5119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形成性考核5119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国开形成性考核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课程ID : 51193 ,随机抽题,Ctrl + F查找更快捷,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第一次形考作业题目几乎每部作品集都得到周作人赞赏的作家主要有0等。A:沈从文B:俞平伯C:废名D:冯至答案:废名俞平伯题目:2、在酒楼上、孤独者和伤逝都表现了知识分子觉醒后无路可走的悲哀,是鲁迅知识分子题材的三大杰作。(V)题目:3、下列引文的出处是:流水可画得桃花,雁字不妨在云外抒写,天下事真是逃不过我佛之掌,梦中何曾爱惜诗人之笔,然而这时才晓得人生最可懊恼的乃是没有一个题目可做,崭新的东西我却每每看得出它的腐朽,想起那时有一个有经验
2、的师傅,耳提面喻,叫我只管用心,我想那就是有一个金箍帽罩在头上我也应该不怕痛了。读者幸莫笑我有什么大道理在这里头,我是什么道理也不懂,只是喜欢撒野罢了。A:桥灯笼B:纺纸记楔子C:莫须有先生传D:菱荡答案:纺纸记楔子题目:4、铸剑中眉间尺的父亲留给他的剑是()。A:雄剑B:双剑C:宝剑D:雌剑答案:雄剑题目:5、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做的第二件“无聊的事”是给三岁的弟弟迁葬。(X)题目:6、吕纬甫讲的第一个无聊的事,符合原作的有关情节是()。A:吕有一个小兄弟,三岁就死去了。B:吕受母亲之命,为小兄弟迁葬。C:掘开坟一看,棺木快烂尽了,尸首不见,只剩一点头发。D:吕只好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弟弟身体
3、所在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迁葬。答案:吕有一个小兄弟,三岁就死去了。吕受母亲之命,为小兄弟迁葬。吕只好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弟弟身体所在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迁葬。题目:7、废名原名叫冯文炳。(V)题目:8、下列弓|文的出处是:菱荡属陶家村,周围常青树的矮林,密得很。走在坝上。望见白水的一角。荡岸,绿草散着野花,成一个圈圈。两个通口,一个连菜园,陈聋子种的几畦园也在这里。A:桥灯笼B:莫须有先生坐飞机后C:菱荡D:莫须有先生传答案:菱荡题目:9、周作人说“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是指鲁迅作品铸剑。(X)题目:10、“扭住了眉间尺的衣领,不肯放手,说被他压坏了贵重的丹田”的人是
4、()。A:干瘪脸的少年B:武士C:黑色人D:一个画衣的胖子答案:干瘪脸的少年题目:11、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以教书谋生的城市是()。A : S 城B:太原C:济南答案:太原题目:12.黑色人要替眉间尺报杀父之仇,要眉间尺的两件东西是()。A:眉间尺的雌剑和青衣B:眉间尺的青剑和青衣C:眉间尺的雌剑和头D:眉间尺的雄剑和头眉间尺的雄剑和头题目:13、废名的莫须有先生传深受哈姆雷特的影响,二者在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均有相通相似之处。(X)题目:14、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做的第一件“无聊的事”是买剪绒花。(X)题目:15、下列弓I文的出处是:两个小孩,在水磨部寻得了两个乐处,一是拣柴,一是洗衣。小孩子
5、的乐处也便是莫须有先生的乐处,莫须有先生也觉得此二事甚可乐也。不过捡柴的乐处也是贪。其实世间一切的乐处都是贪,只有孔颜的乐处不是贪,故孔颜是圣贤。A:菱荡B:莫须有先生坐飞机后C:桥灯笼D:莫须有先生传答案:莫须有先生坐飞机后题目:16、小说在酒楼上出自呐喊(X)题目:17、下列弓I文的出处是:莫须有先生蹬在两块石砖之上,悠然见南山,境界不胜其广。大喜道:“好极了,我悔我来之晚矣,这个地方真不错。我就把我的这个山舍颜之茅司见山斋。”A:莫须有先生传B:菱荡C:桥灯笼D:莫须有先生坐飞机后答案:莫须有先生传题目:18、小说原题铸剑,收入故事新编时改题为眉间尺。(X)题目:19、有关铸剑正确的说法
6、有()。A:有两种调子:主客问答,抑客扬主;主人的崇高,客人的荒谬。B:有两个高潮,前一个高潮是“三头相搏C:有两个高潮,前一个高潮是“铸剑开炉D:有两种调子:悲壮与嘲讽,崇高与荒谬。答案:有两个高潮,前一个高潮是“三头相搏”。有两种调子:悲壮与嘲讽,崇高与荒谬。题目:20、铸剑中的人物“宴之敖者”用的就是鲁迅自己的一个笔名“宴之敖”。(V)题目:21、菱荡就是一篇“诗化”、“田园牧歌”般的短篇。此小说最能代表废名早期风格,诗意乡趣,恬淡平和,历来为读者所喜爱。(V)题目:22、鲁迅小说铸剑取材于列异传中干将莫邪的传说。(V)题目:23、铸剑中的眉间尺对老鼠忽憎忽怜,说明他的性情()。A:胆怯
7、B:优柔C:刚愎D:大度答案:优柔题目:24、废名被称作京派小说“鼻祖”的废名,原本就是在鲁迅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乡土文学”作家,虽未能得到鲁迅的赏识,却得到了周作人的偏爱。(V)题目:25、下列引文的出处是:灯点在屋子里,要照见的倒不如说是四壁以外,因为琴子的眼睛虽牢牢的对住这一颗光,而她一忽儿站在杨柳树底下,一忽儿又跑到屋对面的麦城里去了。这一些稔熟的地方,谁也不知谁是最福气偏偏赶得上这一位姑娘的想象!不然就只好在夜色之中。A:莫须有先生传B:莫须有先生坐飞机后C:桥灯笼D:菱荡答案:桥灯笼题目:26.废名的小说,对现实的苦痛有着超越的意趣,往往有一种淡淡的禅味。主要有0等。A:竹林的故事B
8、:桃园C:浣衣母D:社火答案:桃园竹林的故事浣衣母题目:27、莫须有先生传共10章,不容易解读,其中充斥了某种玄学意味,具有“理趣”与“禅趣”的特点。(X)题目:28、废名的桥是一篇故事性极强的小说,写的是一个类似桃花扇李杨二人之间的爱情悲剧故事。(X)第二次形考作业题目:1、骆驼祥子中,作为祥子命运的补充的人物,除了小马儿和他的祖父、二强子外,还有()。A:虎妞B:阮明C:刘四爷D:小福子答案:小福子题目:2、“她不但自己爱赊,而且颇看不起不敢赊,不喜欢赊的亲友。虽然没有明说,她大概可是这么想:不赊东西,白作旗人!”这个“她”是正红旗下中的大姐的婆婆。(V)题目:3、正红旗下里写得最为传神的
9、人物是二哥福海,小说里有两处突出的场面描写是()。A:当油漆匠B:洗三C:请安D:加入白莲教答案:请安洗三题目:4、关于黑孩这个人物形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由于在野地里偷萝卜,他受到了队长和老头的折磨。B:黑孩从小缺少家庭温暖,沉默寡言,吃苦耐劳。C:透明的红萝卜在黑孩眼中是野性和圣洁的象征,作者借助这一意象表现了黑孩在苦难中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D:黑孩常常受到菊子姑娘和小石匠的帮助和关心。答案:由于在野地里偷萝卜,他受到了队长和老头的折磨。题目:5、祥子为攒够买第一辆洋车的钱,用了整整0年的时间。A:五年B:一年C:三年D:二年答案:三年题目:6、边城中,大佬与二佬的父亲是杨兵马。(
10、X)题目:7、正红旗下中,“不会骑马的骁骑校”是()。A:福海二哥B:大姐的公公C:大舅D:大姐夫答案:大姐夫题目:8、骆驼祥子中祥子从营盘逃出,牵回三只骆驼,卖了 0元。A : 100 元:300元C : 50 元D : 35 元答案:35元题目:9、沈从文出生在湖南凤凰的一个军人家庭,曾祖母和祖母是苗族,母亲是土家族,身上流着湘西边地军人和少数民族的血液,对他后来的人生和创作产生了最基本的影响。(V)题目:10、都属于老舍创作的小说的一项是()。A:二马、猫城记、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B:正红旗下、龙须沟、月牙儿、四世同堂C:老张的哲学、猫城记、结婚、断魂栓D:赵子日、骆驼祥子、断魂枪、茶馆
11、答案:二马、猫城记、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题目:11、正红旗下中,大姐夫跟大姐讨论:“福海二哥真有先见之明,我看咱们也得想个法后来大姐夫()。A:参与变法:学徒C:加入白莲教D:当鸽贩子答案:当鸽贩子题目:12、子夜是蚀三部曲的第三部,既是茅盾小说创作的处女作,也是其成名作。(X)题目:13、1961年,老舍创作自传体小说()oA:老张的哲学B:我这一辈子C:四世同堂D:正红旗下答空正红旗下题目:14、莫言在透明的红萝卜中所传达的一种情感是()。A:悟:愁C:爱D:恨答案:悟题目:15、关于透明的红萝卜,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小说共分为六个章节。B:它是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艺术上追求一种超现
12、实的诗化色彩。C:它是反映中国特殊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部作品。D:黑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它是反映中国特殊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部作品。黑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小说共分为六个章节。它是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艺术上追求一种超现实的诗化色彩。题目:16、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开创了 30年代“社会剖析小说”新的文学范式,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并在文坛留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深远影响。(V)题目:17.边城是沈从文“湘西世界”的集中代表,体现着他的人生理想和文学理想。(V)题目:18、子夜中吴老太爷的“护身法宝”是太上感应篇。(V)题目:19、在骆驼祥子中,如同“无底的深坑”的“白房子”是()。
13、A:赌场B1C1D1案院I 11答妓厂院馆车妓烟题目:20、老舍被人称为()小说的鼻祖。A:北京市民诗人B:海派C:京派D:京味答案:京味题目:21、正红旗下中,“他请安最好看,坐着好看,走道儿好看,骑马好看,随便给孩子们摆个金鸡独立,或骑马蹲档式就特别好看。”这个人是0 OA:大姐夫:大舅C:大哥D:二哥福海答案:二哥福海题目:22、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创作可分为“现实”和“怀旧”两种情况,萧萧和丈夫可视为现实题材。(V)题目:23、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出生于满族正红旗一个平民家庭。(V)题目:24、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对祥子其“人丁其“车”的描写,比较正确的理解是()。A:对祥子其“人”的描写,可以说是青春、健康的赞歌。B:语言充满了诗意。C:对祥子其“车”的描写,可以说是劳动的赞歌。D:在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注入作者自己的“陶醉”之情。答案:在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注入作者自己的“陶醉”之情。语言充满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