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分析抒情手法及其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5分析抒情手法及其作用.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限时训练3分析抒情手法及其作用一、指出下列诗句所用的抒情方法。(12分)1,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6.1日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练习题。(13分)1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 .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的抒情方式和表达效果。(3分)2.分析这首诗尾联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3
2、分)2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 .这首诗颔联和颈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好在何处。(4分)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71-5中考考点:分析抒情手法及其作用一、考点解说古诗常见的抒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它的特点是不要任何凭借物,也不讲究含蓄委婉,直截了当地宣泄,毫不遮掩地袒露。这种抒情方式,往往以坦率和真挚感动人心。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反,作者不直接宣泄或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
3、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渗透自己的感情。它的特点是含蓄婉转,耐人寻味。二、方法技巧分析抒情手法及其作用是中考阅读理解题的重要考点之一,这类题目在诗歌中考查的方式一般是:分析诗句的抒情方式及作用;说说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找出诗歌直抒胸臆的诗句。直接抒情是以第一人称直接对有关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从情感和表现上来说,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比较直观地袒露襟怀;从语言上来说,诗句中有直接表明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直接抒情往往借助感叹、呼告、反复等手法,直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使读者感觉亲切自然,如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事
4、抒情,借人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议抒情(寓情于理)。另外,像衬托对比、虚实结合、联想想象以及对比等手法,也属于间接抒情方法。此考点在诗歌中的常见答题模式:诗歌采用方式,表明了,表达了诗人的感情。参考答案:一、1.(借景抒情)2.(托物言志)3.(直接抒情)4.(借事抒情)5.(托物言志)6.(用典抒情)二、1.融情于景。描绘了海上的太阳在残夜中升起,江上的春天在旧年未尽时已至的场景,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2直抒胸臆,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3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4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和对故乡的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