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土门印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乡土门印记.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故乡土门印记故乡的点点滴滴,好多随着岁月流逝被我们渐渐遗忘,突然有一些关于泉埴的文字出现,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一点点被我再次忆起。友友们也在群里纷纷述说对泉埴的印象和怀念,以及关于泉埴流传的一些故事。有文友恰在泉脑附近居住,兴致所致,竟然冒雨去了泉埴,并拍了现在干涸的泉眼,因为激动,不免兴奋,多说了一些关于泉埴的话题。对于泉埴,我们曾与她有着怎样的渊源呢?小时候,在未修通井水之前,吃水特别困难,我们和邻居五六个孩子,常常跟着大人们到泉埴下游一个叫头口子的地方拉水或是抬水,路途很远,要经过一段很深的沟,大人们将那个沟叫做深路壕,很奇特的名字,壕两边的土层上有腐朽的棺木或是白骨,还有看似很大的洞,
2、黑黑的。每到此处,我和大姐便加快脚步,连大气都不敢出。后面的小伙伴也是抬着桶小跑,只听见水“噗噗噗”地往外洒的声音,等过了那段路,我们才坐下来歇息。看看小伙伴的桶里,洒的只有多半桶水,很可惜!对泉埴,最让我好奇的是,小时候在张家后院居住之时,爷爷和老人们喧起来,总说起曾经好多人在泉脑挖龙骨的场景,据说泉埴龙骨,大约有火柴盒大小,乌黑光滑。谁弄破手指或是脚丫,爷爷拿小刀在龙骨上刮些粉末,敷在伤口上,很快就止血了。爷爷说用舌尖舔一下,会有粘舌头刺刺的感觉,但我是不敢尝试的。好多年过去了,这段往事又被提起,好奇心仍然不减当年,也看到资料记载:“据北凉志记载,晋代张轨时候,捕次县(即土门)的嘉泉(漪泉
3、),有一条黄龙呈现。在1960年,人们在泉埴掏泉时,在黑泉处挖出一具恐龙化石,长约一丈有余,首尾及四肢全部完整。1990年10月20日,新堡干城一带发生6.2级地震,泉埴周边地质结构也发生变化,泉水从此断流。”传说中的龙骨,竟然就是恐龙化石,那爷爷那块也一定是恐龙化石了,也许后来用完了,也许被人当石子扔了。多么可惜!后来我问了一些老年人,谈及此事,老人们特别激动。滔滔不绝的讲述那时候掏泉时的情景:“66年发大水,上面的桥冲毁了,才修建的大桥,经过两三年的时间,大桥修好T,可是马石河里的水越来越少,后来几乎没有了,人们以为是发洪水时淤泥堵了泉眼,就发动人们去掏泉,当时那场面,阵候大了,几个村的人
4、,挖下去有两层楼房那么深,太多,就在边上挖个台台子,人们接力运土”“有没有挖出龙骨?”我最想知道的还是龙骨,老人叹了口气说:“有人说挖出来了,但我没见到过。舍死忘命的挖了那么久,越挖越没水了。我们小时候,泉埴的水有水桶那么粗,河湾里的庄稼长得好哩。你看看你们小时候见的泉水,只有碗口粗了。”言语当中无不可惜。是啊,曾经有那么好的泉水,一下子没了,可不是谁也不愿意吧。而那关于龙骨的传说,也给泉埴增加了不少神奇的色彩。我记得最清晰的是,八几年大队号召村民引水,将泉埴之水引到台子村。在村民们奋战几个月之久,在戏台附近的高台上,修建了一口井,当一股清泉被引到那口井里之时,人们欢腾了,我们的喜悦,绝不亚于
5、大人们。因为,从此以后,我们再不会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拉水抬水了。井台上热闹起来了,拉水的,挑水的,抬水的,人人脸上漾着笑,谈论着今年的庄稼如何如何好之类的话题。是啊,人们多年为吃水奔波劳累,现在泉水就在眼前,用水多么方便!后来,村民们将这口井的水通到我们巷道一口井里,一天里井边总有人取水,下午水快被用完了,等第二天早上,井里仍然满满当当的一井水,无比清澈,夏日的农家小院里,蔬菜郁郁葱葱,鲜花飘香,那种日子,只在记忆当中了!这股泉水流了几年我不记得了,总之有了泉水之后,我们没有再为吃水发愁,后来,终因人们不断在上游掏泉,也或许是周边地区发生地震,泉水越来越小,最终干涸断流。不得已,乡邻们便在自家院
6、里挖池子,用水泥灌了,再花钱请人到机井那里拉水存储。泉埴干了,而那股清澈的泉水总是流淌在我的梦里我细细的回味,所有过往,便像串串链一样,不断涌现。我的故乡是一个小镇,过去叫做哨马营,小镇的繁华始于早年间。老祖宗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将那片土地经营得红红火火,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于此,曾有一句:“要想挣银子,走一趟大靖土门子。”小镇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南来北往的生意人极多,贩羊的,卖布的,打铁的周边土地肥沃,民风淳朴。小时候只记得故乡的麦田好宽阔。故乡的老桥也是我念念不忘的。记忆中,它高大威威,气势恢宏,桥上车来车往,人流络绎不绝。石桥下面是马石河,对于这种叫法,我至今不明白其中有什么
7、奥秘。桥头有一棵古老高大的柏树,上面有很大的鸟巢。我们常常趁大人不注意时溜出去,在桥头台阶上上下下玩耍,累了,钻到桥墩里面玩抓嘎啦,天不黑不回家。而且,那时候常常有部队驻扎,晚上就在大桥下面宽阔的地方放电影,都是战斗片,我们跟着大人每场必到。经年之后,中间我回去好多次,竟然忽略了脚下的老桥是否还在?纠结之余,打电话问大姐老桥的情况,大姐乐了:“你路过的不是老桥吗?前几年也重新修过了。”终于释然,原来桥两边盖了许多店铺,自己目光所触及的都是新面貌,老桥反而被我忽略,但它永远留在我的心中,那些年,也许是我人生当中最快乐的时光。记忆中还有就是和小姑妈一同到柏台后面的渡槽上玩耍的趣事,小姑妈大我好几岁
8、,是舅爷家女儿,文文静静,大眼睛,梳两条小辫子,特别漂亮,她喜欢摸着我的短发说:“让嫂子(我妈妈)给你留起来吧,梳个小辫子多好。”妈妈不让留,没空给我梳。”她便不再说话,顺手掐一把马莲,拉我到树底下,用心为我编戒指。我喜欢跟着她玩,因为她会带我到从来没去过的田野里玩。提着小篮子,边走边把猪草,一会篮子满了,便是我们无拘无束玩耍的最好时光。我最愿意的是走渡槽,渡槽是两岸之间引水的水道,赤脚在清清的水中走过,便到了另一个村子,对于小孩而言,看邻村的一切也是极为新鲜的事情,对面村子有大大的果园,我们只是远远地,看着围墙里面硕果累累的枝头,想自己大队也有果园多好。时隔多年,一切都变了,出门便没再见小姑
9、妈一面,就像我再也没见老家那大片大片的麦田一样。马石河,那条小时候总是流淌的小河,曾带给我们多少欢乐和笑声。夏日我们到河边玩水,赤着脚在小河冲击的淤泥里打晃晃,一边说:“稀泥稀泥晃晃,马家奶奶逛逛。”说完了大笑。到底不知马家奶奶得罪谁了,被编成这样的词了。到了冬天,满河都是厚厚的冰,那时候的我们,匪气得就和猴子一样,大人一眼看不到,便到了马石河玩冰,我们家都是姑娘,自然没有马簧做的冰车,冰车就是在一块木板底下扎两个马簧,很简单,在冰上玩耍时,只要盘腿坐在冰车上,手里拿两铁棍在冰上点,冰车就滑行,而且速度很快。看着男孩子在冰上飞速滑行,我们也不甘落后,坐在冰上一个搂着一个的腰,就从坡上滑下去了,
10、来来回回,乐此不疲。直到大人们大声喊我们回家吃饭,才恋恋不舍地陆续回去。当然会被妈妈骂惨,还得给我们洗了裤子,放在火炉边烤回忆总让人发笑,也在后来一些文字当中了解了一些关于马石河的资料。”漪泉河古称大羌河,现在又称马石河。匕口1惨大住J也羊壬心豕“囚。豕也1豕。比壬坏早幺U因,忐泉水、石沟水、月牙泉水及龙王庙台阶下泉水汩汩流出,汇成两溪清流,蜿蜒而下,流出山口合起来有水量每秒大概有125立方米,周年不断。在流水落差大的低处,人们利用其非常丰富的资源,梯级开发,沿河建起水磨,代替畜力、人力,进行磨面、榨油等农产品加工。民国十六年(1927)大地震,使得漪泉水源水量骤减。1957年,在泉脑泉滩连续三年大挖地下水,使得水层遭到破坏,泉水涌出量急剧下降,已无法带动水磨。”曾经的一切遥远又美好,对于我们来说,故乡,那就是一个最美的梦!人在旅途,只愿故乡越来越好,人们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