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树那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那山那树那水.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那山那树那水家乡的移民因于两个因素,一是山区连年干旱,逼迫迁移;二是国家脱贫政策,致富人民。多数人搬迁到河西走廊的玉门、瓜州(安西)、嘉峪关,新疆的哈蜜、阿克苏、乌鲁木齐、伊犁地区,少数搬到本县裴家营、黄花滩。如今村庄变为遗迹,那山那树那水依旧,恋着石碑湾人的心,牵着游子们的魂。那么我就说说山、树、水吧。.先说山。家乡的山没有陇南的山俊秀葱郁,却敦厚踏实。夏日山色青青,冬季枯草黄黄,喂饱了骡马牛羊。山上长着茅尔刺、牛荆条、麻朵萝、柏姜场挞、野榆、兔耳条、蒿子秆等灌木,刨来作为炉灶的燃料。山里地下蕴藏着煤炭,洪野沟、碾盘沟、上吊沟、下吊沟、四道湾、坡头有大靖花庄人、裴家营人、骗马水人、石碑湾周边
2、人常年挖煤不止,拉煤驮煤络绎不绝,供山川人家取暖做饭。靠山吃山,大山的恩赐养育了祖祖辈辈山川人的生命。雨水好的年代山上柴草茂盛,野花盛开。平坦的山坡有野葱花可采,陡峭的沟壑有山丹花可拔,潮湿的山洼有野韭菜可摘,地边的梁上有野蒜可挖,下雨后坡后有地域菜可拾,肥沃避风的坝窝地有蘑菇可搬。那熟悉的山梁想起来就觉得亲切,吊扁m梁、庙湾、大东湾、地沟、皮条溜子、高岭湾等等。一代一代的乡亲们足迹踏遍了每一道山梁,走过了每一处羊肠小道,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绵延。把童年的顽皮丢在了山里,把青春的浪漫歌在了山里,把中年的汗水洒在了山里,把老年的希冀留在了山里。村子西北有一座最高的山。南北长,两边渐进而上,愈来愈高耸
3、起来,东西窄,两边逐步陡峭突兀起来,谷底仰望矗立云天,峰顶俯视深不见底,似悬挂在云端的“扁钟”,山的起名很智慧地叫吊扁石梁。有人说这山是贵人山,保佑村人兵燹地震旱灾时无恙。山西北的猫儿刺湾沟深坡陡,确有窑洞和荒冢,不知是什么人避难在此。山东南的土涝坝沟涧壑而下,多处有石品牌(岩洞),民国二十年代村民在那里躲过马家军的骚扰。小时候是我们避雨乘凉玩耍的去处。比这山低很多的庙湾梁上有一座庙,青砖青瓦坐北向南。小时候看大人们上庙求雨,现在还能想起他们的虔诚来。二零一九年我登上吊扁后峰顶一览众山,四周群岭起伏,一片寂静,悠远渺茫。近处的村庄遗迹只有几棵树与我相望,微风抖动着衣袂,像是给我述说什么。我只有
4、感慨:“秋雁已南飞,青山依旧在;悠悠云起处,遥遥阳关外。万籁皆俱寂,西风轻入怀;日垂祁连山,霞生乡愁来”,以此表达西迁的乡亲们对故土的眷恋。二说红柳树。我家门前的红柳树算来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年岁了,壮实的树干繁茂的树冠象征着它的生命毅力,粗皮隆起的凸凹不平记录着它的沧桑。红柳树长成直径二十多公分的粗干,七八米的高度,在山区是不多见的。五十多年弹指一挥间,但要细数它的成长过程顿觉漫长而艰辛。干旱、严寒、风雪、牲畜啃食、人为折枝,还能生长壮大!?生命之顽强恰似乡村人的形象。两棵红柳树一左一右排立在老院子的大门口,面朝东方,迎来每天的太阳。我经常想起乡亲们在树下酣喧(亲切地聊天)。一声“吃了吗”是贫困
5、年代最温情的话,一杆旱烟锅换着抽,传递最信任的友情,一段西游记消磨半天的时光,是他们最愉悦的时候。他们朴实敦厚,轻松闲静,和睦亲切。尽管物质贫困,小世界充满阳光。我经常想起父亲坐在树影下编背匏、搓草绳。盛夏骄阳下的枝叶撑开如伞,他一边干着活,一边思考全家柴米油盐问题、儿女婚姻问题,子孙教育问题。为儿女们编制希望的梦。父亲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言放有的、行定有果的大写的男人。二零一七年七月我们回到了故乡,这是妻子阔别二十二年后的第一次探望(我去过很多次)。我们站在红柳树下仔细地端详着树干、树枝、树冠,寻找藏在枝叶里关于我们的故事。妻子抚摸着壮实的树干,轻轻的,慢慢的,从上到下的,一圈又一圈的,不
6、舍得松手。曾经的幸福和辛苦从她掌心划过。常说命运握在自己手中。人生本就是酸甜苦辣甘辛咸,日子说到底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风雨过后见彩虹那就是生命的意义。小小树苗我们看着它长大,不断茁壮。而后红柳看着我们老去,历经沧桑。它见证了我和妻子传统的、规矩的、纯洁的、自由的、自然的爱情。青梅竹马相盼相望,同甘共苦相扶携老。我想婚姻不也和红柳树一样吗!能长成如此粗壮的主干,枝叶繁茂,就是她们牵手共勉,相依不分离,风雨同途共担当的原故。我们在红柳树下拍了照片,也是一左一右并排站着,面朝东方,迎接东方的太阳。现在村庄丢了,只有红柳树和两棵杏树一棵白杨树相望。它们扎根于干涸的黄土,屹立于凌风的高原,守护着乡村的历史
7、,牵挂着离乡人的生活,迎接着游子们梦回故乡。再说小井子水。沟底的泉水叫小井子。从山村到小井子沟的羊肠小道,曲曲折折四道弯向下延伸。轻桶下山半个小时可达沟底井口,重桶上山四十分钟到家。毛驴或骡马驮着装满水的木桶,走走歇歇吃力地上山,木桶里的水有节奏地晃荡,驴蹄有节奏地踢踏。晃荡音与踢踏声谱成了弯道上特有的音符。这是生命的曲调,天天、月月、年年、代代不停地奏响在沟壑里。清晨驮水最集中的时候,上上下下驮水的驴或骡马自然、井然、有序地穿梭,是一副最生动的山村运水水墨画。下坡让上坡,轻桶让重桶,自觉遵守的游戏规则形成了自然,经久不变,代代传承。规则形成于民风,礼让体现山村人的和谐。冬春时节大雪封山,雪漫
8、沟壑,弯路不见。须晴日,全村人除雪开道直至井口,打开驮水小路。铁锹、扫帚扬雪,人在路中劲舞,弯道似蛇蜿蜒。阳光下沟壑银色里,山欢人笑,又是一派生动的扫雪风景图。小井子水是大山对石碑湾人的特殊恩赐,因为方圆十多里外的山区大多是苦水井,水中含氟对人体骨质有害,唯有小井子水甘甜清冽,水质优良。此水胜过矿泉水,事实为证:这水煮茶清香四溢,十米之外香气扑鼻,品一口苦中带甜绵软清爽,喝一杯沁人心脾身轻气畅。四周乡邻村子的人们有事无事借故蹭茶解渴,赞美小井子水甘醇爽心。这水酿醋,黑紫带琥珀色,浓郁鲜亮。醋香入鼻、酸醇略甘,入口绵柔,酸味十足。方圆十里醋味飘香,来我村买醋的络绎不绝,常年不断。茅台酒产于赤水河
9、而驰名,故乡醋产于小井子水而有赞。与山西陈醋不分上下,和镇江香醋可争高低。小井子水养育着石碑湾祖祖辈辈人,也资助了十里八乡人的生命质量。他们不辞路远常来取水,也是月月年年辈辈。喝过小井子水的人终生不忘,不少老人病榻中,临终前念念想喝一口小井子水,儿女们十几里路外背水行孝,慰籍两代人的心愿。山不阻挡,水不吝啬,人敞襟怀,水深情真。这是山的恩赐,水的大义,也是故乡人的包容。井的历史究竟有多长没有人能说准确,但历经洪水掩埋,淘挖磊砌是多次了。位置在变,脉系不改,沿着它的细脉路径泅储,直到涌近井口。平常井水供人取用没一点问题,取之不竭。但遇夏季少雨或大旱年份水量减少,加之外乡多人取水,水常见底。这个时
10、候驮水的人们昼夜等候。特别是白天取水更难,骡子拴在井口大石头上,人下到两米五左右的井底,挖一小坑,待水渗满小坑,舀上一马勺倒到铁拉子(打水桶),待装满一拉子,人爬上井口提出拉子,灌到骡子身上的木桶里。如此往复,约一至二小时才能装满两木桶。滴水如油,使人担心舀断,又不叫人绝望;使人恐惧干涸,又给你希望;使人焦急,又不得不耐心等待;最终让人舀满需要的水量,满足人的盼望,也塑成了人的处世性格一平静、稳重、踏实、坚持。到了城里用水总觉得豪爽奢侈了。回望小井子,更加体味什么叫真正的水,什么叫生命之水,什么叫珍惜水。滴水成泉总有源,游子千里故乡情。感恩生命之源,感恩小井子水。那山的包容,那树的精神,那水的情义,积淀的这些故乡文明,将在五湖四海的游子们身上继续传承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