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中学师德建设运行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远中学师德建设运行机制.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致远中学师德建设运行机制我校高度重视构建师德建设的运行机制,因为道德作用于社会或个人不是自发的,各种道德规范及制度的形成,都是为使人们自觉实践的结果。师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运用教育、法律、政策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从心理、思想、行为、权利义务等方面构建师德建设的运行机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手段,借助于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道德等所产生的力量,使教师自觉遵从师德,实践师德。为了做好师德建设,我校着重做了以下7方面的工作:1、加强师德教育,使教师掌握师德内涵。心理学认为:品德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成分。道德认识是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师德
2、的形成取决于师德内涵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是自发形成的。因此,要重视师德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借助各种载体、媒介向教师灌输富有实践意义的师德观,使其为教师理解和掌握,增强教师实践师德的自觉性、主动性。要改变那种单纯的道德说教。2、加强师德规范化、系统化、条文化建设,是师德规范制度化,做到有章可循。应制定明确的职业道德规范,让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和道德义务。因此,应当加强师德规范的条文化工作,使其细化、量化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改变师德空洞泛化,缺乏操作性的状况。为此,应开展师德规范的编撰工作,做到教师人手一册。3、加强师德实践训练,使教师养成实践师德的行为习惯。人的品德甚至整个人格是我们各种习
3、惯系统的产物,通过学习养成了良好的系统的行为习惯或方式,就会出现好的品德。对于师德的培养,在师德认知的基础上,应通过环境、社会文化、榜样、强化、社会实践等途径,加强行为方式的训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应注重教师言谈举止、教育教学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实训,以使教师养成良好的师德习惯;注重克服散漫粗俗、不拘小节、不重仪表的日常不良行为。4、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探索道德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应把对教师道德教育的导向性体现在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各项管理中,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教师法、高等教育法中有关教师责任和义务的落实工作,并结合中共中央发
4、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明确教育理念和目标。5、建立学校、社会师德监督机制,形成次金师德建设的良好校园和社会环境。组织有领导、教师、学生等参加的师德监督检查机制,设立相应制度,配备相应设施,开辟相应渠道,对教师师德进行监督检查。鼓励学生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建立师德监督网络,通过社会媒体等多种渠道,对教师师德起示范和警戒作用。通过法律,约束和规范教师,促进良好师德的养成。6、探索师德行为的汇报激励机制。长期以来,道德只重义务而不讲权利,只重付出不讲回报,一些奉献社会的良好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奖赏,在市场经济下,导致善行退化,道德滑坡。为弘扬善行义举,鼓励奉献,应建立师德行为的回报机制,通过激励那些尽义务、尽责任,践行师德的教师得到应有的公正评价和物质精神回报,形成奉献和回报的良性循环。而对那些没有师德的教师予以批评教育,使其受到应有的惩戒,促使其回归师德。7、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实践师德的使命感。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实践,提高教师政治素质,自觉为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总之,师德建设的运行机制的建立是系统工程,应广泛探索,创建各种新形式,通过自律与他律,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全社会关注共建师德的良好氛围,促进师德的提高。致远中学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