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系统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6988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评价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多元评价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多元评价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多元评价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多元评价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元评价系统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评价系统建设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多元评价系统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1 .宏观政策背景1.1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结合国家“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的任务安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3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计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将

2、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智能环境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且已经开始深入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主要发达国家均已意识到新形势下教育变革势在必行,从国家层面发布教育创新战略,设计教育改革发展蓝图,积极探索新模式、开发新产品、推进新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创新。我国已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发展智能教育,主动应对新技术浪潮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教育信息2.0行动计划是充分激发信息技术革命性影响的关键举措。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已初步显现,但与新时代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不强,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

3、具备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高端研究和实践人才依然短缺。充分激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需要针对问题举起新旗帜、提出新目标、运用新手段、制定新举措;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必将成为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必将带来教育科学决策和综合治理能力的大

4、幅提高。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构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传统教学评价面临的问题2.1 目前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教学质量评价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各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也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在宏观教学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相关的教学监管制度及评教渠道,具体表现为:(1)为了加强教学检查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制定了教学督导制度。督导员都是有丰富的教学或教学管理经验,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高职称的教学人员或较高职务的学生管理领

5、导人员。教学督导由教学督导办公室负责,督导人员包括督导专家和督导秘书,一般以院系为单位给每34位专家配备1名秘书。督导采用计划督导和随机督导相结合,以随机督导为主的形式,将需要督导的教师一学期的教学安排告知督导专家,由专家自行决定督导哪次课。每位授课教员在一学期内会接受3次督导,但不知督导的是哪次课;(2)质量评教工作的反馈模式:一是督导专家在听课后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当面与任课教员进行交流和探讨进行反馈;二是详细的督导意见和建议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反馈,要求督导秘书在督导专家完成督导后两天内反馈给任课教师;三是以简报的形式,每月公布一次督导结果,指出当月教师授课质量、教学设备、教学管理、学生学习等

6、方面的情况;四是要求新任教师在接受教学督导后撰写教学反思日记,对当次课进行反思,明确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以及如何改进,然后将反思日记提交给督导专家,专家点评后再反馈给任课教师;五是必要时安排督导专家和任课教员座谈,进行当面交流;(3)建立了学生、同行评教渠道:教务处统一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所有学生在学期末对本学期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打分,或者采用分发调研问卷的方式,收集后通过人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工作;教师之间也可对同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评教对象为每学期进行课堂教学的所有任课教师,任课教师通过完成每学期的听课任务,对同行教师

7、进行评教。2. 2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也体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化的深入,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模式需要进行改革。目前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实践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仍存在几大主要问题:2.1.1 统计分析方式落后,效率低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评价工作仍然是完全人工化,信息采集还采用原始的人工调查统计方式。督导员通过分发、查阅纸质课表,当课表变更或者出现调课时,任课信息无法及时更新,会对专家的查课带来相当多的不便。另外,制作的督导课表使用率比较低,但是工作量大,一旦查课结束后就没有其它作用,无法循环使用,制

8、造大量的办公垃圾;同时面对大量的调查结果,督导秘书除了要对学员意见表进行统计之外,还需要对问卷的有效性作出甄别,增加了督导秘书的工作量。此外,目前教学督导过程中主要进行的仅仅是统计工作,对于教员个体的数据深入分析较有限;2.1.2 教学督导工作重视“督”而忽略“导”以往高校教学督导以检查为主要方式,督导主要停留在“督”,即听课查课上,而“导”,即专家与教员之间的交流相对不足,经常只有课间的十分钟可供使用。专家通过督导反馈表的方式对教员的所上课程进行评述,但是这种单向的、远距离的交流实际效果很有限,教员对于专家的意见也难以进行直接反馈。督导员对教师工作提出建议方式的单一性、不便捷性导致缺乏与教师

9、之间深入的沟通与交流,不能及时对教学督导与教学质量的现状进行讨论,从而延缓提升教学水平的进程;2.1.3 2.3评教体系尚未系统化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会有不同的工作重点,评价结果应当准确地反映学院各个方面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目前高校评教工作更多的是对结果或结论进行评教,无法对过程进行客观评教,缺乏系统、动态的评教方式。且评教指标多采取固定且相对单一标准,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及教师风格的差异性无法做出科学的调整,由此导致教评工作的质量出现偏差、难以做出准确的评价;2.2.4 学生、同行参评率较低、参评结果不准确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也是

10、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有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他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是最重要的,但由于受到个人的主观性、评价工具的不便捷性、评价渠道的单一性等原因,学生参评率较低且评价结果略失全面、公正和客观,从而影响了最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同行同样作为教育者,对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创新方面有着更为深入、透彻的理解,而同行由于同样承担着较多的课程任务,经常无法真正到课堂中听取其他教师课程,进而影响评教结果的准确性;2.2.5 评教反馈周期长、落实不到位教学评教反馈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工作的建立使各教学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有关教学信息,对于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从而提高高职院校

11、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但目前采用的纸质听课记录方式通常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结束才能将评价信息汇总,得到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和反馈的信息,有关评价、监控的信息对于改进教学工作的作用明显滞后,难以掌握教师教学情况的动态发展,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虽然部分高校教学部门对收集到的教学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并反馈到相关部门,但由于受到反馈渠道单一、汇总工作量较大化及反馈方式的不便捷性等原因导致了反馈结果的滞后性,从而影响了反馈结果的最终落实情况。3.建立系统的评教体系,成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开展的当务之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简称纲要)对职业教育提出“

12、到2023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价。”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鉴于目前高职院校评教工作存在的不足,需要建立科学的、高效的、先进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系统,能够强化督导力度,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专家与教员的交流,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二、建设的必要性从宏观来看,评价的目的更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整个国家的教育质量;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指出:“要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

13、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美国于2010年发布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ationaIEducationTechno1ogyP1an)中强调各级各类教育系统要利用技术来测量、评价学习过程,教育管理者应该利用技术来收集学习过程中的实时数据,为持续改善学习效果提供依据;中美两国的重要教育文件都揭示了教育评价在整个国家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并预示着教育评价将在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的转型取向,在现代教育价值趋于多元化的基础上,教育评价方式面临全面转变的现实需要,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做好学生成

14、长记录、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时数据等评价措施的提出,体现了评价理念从以往“经验主义”向“数据主义”转变的趋势;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以及提供持续改善学习效果等评价目标的提出,体现了评价内容从以往注重认知水平的“总结性评价”向综合素养的“发展性评价”转变的趋势;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评价主体的提出,体现了评价方式从“单一封闭”向“多元开放”转变的趋势;事实上,上述教育评价的转型并非全新的理念和思想,依据数据所提供的证据进行判定是实证主义的基本思想,发展性原则一直是教育评价本身应有之义,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的校外评价也是很多学校采取的评价方式之一,然而近几年

15、来,这些思想在国家教育纲要性文件中被显著地提及,说明其在过去落实的力度欠缺,或者说直至今日这些思想的落实方才具备可操作性的条件,这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和评价信息化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用武之地;1评教工作涉及信息的采集、统计及分析工作需要智能化目前评教工作涉及信息的收集方式多为人工方式,工作量大、维度单一、层次浅薄、数据处理效率较;要解决上述问题,需改变原始的人工调查统计法,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发挥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强大优势,将现代化的信息收集、统计及分析手段应用于高校评教工作的全过程,动态记录教师教学活动、灵活设定统计范围、随时调阅教师评价数据;此外,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评教统计信息进行深层次

16、的挖掘、全方位的分析,可以挖掘上述数据的最大化价值,也是教评工作涉及信息的采集、统计及分析工作智能化的重要作用之一,通过可视化分析工具能够在稀疏的教育大数据中过滤、挖掘各类隐含的教育信息和规律,帮助我们理解学生个人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探索学生个体的社会学习网络的演化规律,揭示教育事件在特定时空呈现的特征。2 .学生、教师、督导参与教评所使用的平台应当便捷化为使参评的方式更加便捷、评教结果更加客观和真实,学生、教师、督导参评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建立网上评教系统,使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和高效化,也便于克服评教结果中人为干预的弊病;同时,为保证参评结果的有效性,系统还需对学生、教师评教数据进行必要的过滤,以“去掉百分比人数的最高分”及“去掉百分比人数的最低分”的方式避免无效数据对结果的干扰,使评教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使用信息化手段参与评教的工具或平台都应该更大程度的考虑用户的使用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