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泉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阳泉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阳泉市人民政府二。二二年一月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地质灾害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三五”防治成效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四五”防治形势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规划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规划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地质灾害易发区及防治分区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地质灾害防治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调查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二)监测预警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综合治理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应急防治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实施安排与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年度实施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投资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六、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组织机构管理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制度保证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资金保证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宣传教育保证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1阳泉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投资匡算表2 .阳泉市地质灾害分布及易发区图3 .阳泉市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图前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
3、、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构建科学高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以及阳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规文件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所指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规划范围为阳泉市域范围。规划基准年为2023年,以2023-2025年为规划期。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一)地质灾害现状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复
4、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具有种类多、分布广、群发性强的特点。截至2023年底,我省范围内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302处,威胁人口约20015人,威胁财产约48940.5万元。按类型划分,滑坡21处、崩塌142处、泥石流12处、地面塌陷127处;按险情等级划分,大型6处,中型48处,小型248处。(二)“十三五”防治成效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坚持依法依规防灾,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完成了阳泉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全市6个县(
5、区)完成的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每年开展地质灾害年度“三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工作,准确掌握了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的数量、规模、发育程度、分布特征、危害程度及危险性,完善更新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建设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阳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盂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定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阳泉市矿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区域实施了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企业减少了评估数量,降低了评估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为我市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2、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市气象局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累计发布3级
6、以上(含3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329次。市辖各县(区)编制了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监测人;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确定群测群防监测人608名。全市发放“告知书”1343份,“避灾明白卡”份和“工作明白卡”57000份。2023年,使用中央财政资金112.8万元,对1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普适型监测仪器(平定县5处、盂县5处)。3、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搬迁避让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十三五”期间,利用国家财政资金1686万元、省资金1809万元、市级资金531万元,先后完成了平定县柏井
7、五村滑坡、平定县娘子关村崩塌、盂县西潘乡均才村滑坡、盂县西潘乡庄头村崩塌、矿区赛鱼滑坡等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利用国家财政资金490余万元开展的我市北山西侧滑坡治理项目正在治理中。通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受益人数2131人。使用省级资金4512万元、市县资金3242万元,完成747户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的任务,减少地质灾害威胁2241人。4、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建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以应急、自然资源、住建、交通、水利、气象、民政、财政及相关机构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建立完善了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各乡镇国土所配备有专职地质灾害管理人员,建立了应急值班制度,应急值守与信息报
8、送不断规范;组建了防灾应急抢险机构,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提供了组织保障。积极开展以避险为主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其中大型综合演练5次,应急避险演练106次,参加人员15590余人,提高了群众的避险自救能力和相关部门的应急救援能力。5、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制定出台了阳泉市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演练工作方案,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以及“安全生产活动月”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市、县(区)均与地勘单位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服务协议,积极开展“五进”宣传活动,对各县(区)、乡镇、村(街道)的负责人和群测群防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防汛期间,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每天滚动播放地质
9、灾害防治知识。对市、县(区)、乡(镇)自然资源部门管理人员、隐患点监测人员共组织培训72次,培训人员10750余人,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群测群防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三)“十四五”防治形势1、地质灾害呈高发频发态势我市位于山西高原东部、太行山中段西侧,境内四周群山环绕,中部为黄土丘陵区。区内地质构造复杂,降水量集中,具有极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公路铁路建设、矿山开采、城乡建房切坡等人类工程活动又诱发和加剧了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据气象、地震部门预测,气候变化和地震均趋于活跃期,降水时空分布不
10、均、局地暴雨频发、地震活动增多等可能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灾害在“十四五”期间仍将呈高发、频发态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二是地质灾害研究程度还需进一步深化。三是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能力都有待提升。四是地质灾害信息共享和应用服务不够。五是由于资金的投入问题,部分威胁村庄的隐患点亟待采取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措施。3、社会经济发展对防灾减灾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市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攻坚期,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
11、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重塑竞争新优势,倾力打造晋东区域中心城”目标,在转型发展上率先瞠出一条新路来。从本市宏观经济发展的形势看,“十四五”期间,全市用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政策优势,树立“大区域、大交通”的理念,实施交通强市战略。启动石太高铁前期工作,推进东出快速通道建设。此外,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卫生、体育、民生等领域重点项目极大地增加了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加大信息共享,不断提高地质灾害应对能力,才能满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求。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
12、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等防灾减灾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应急防治体系为主线,强化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二)规划原则1、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对人民生命安全极端负责的精神,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2、政府主导、明晰责任。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属地管理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各行
13、业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担其责。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地质灾害、管业务必须管地质灾害、管生产必须管地质灾害,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机制。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风险源头管控,提高预警精准度,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进“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推行“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的三避让原则,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有效化解地质灾害风险。4、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地质灾害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规划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应急能力建设和科学技术支撑工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将防治重点部署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直接或潜在威胁的区域,优先部署调查评价和监
14、测预警工作,有针对性地继续开展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应急能力建设和科学技术支撑工作。(三)规划目标到2025年,全面建成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全方位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四大体系;完善提升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的专群结合监测网络;全市地质灾害风险进一步降低,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明显提升,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得到保障,地质灾害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减轻。- -全市开展1:IOOOOO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和县区1:50000风险调查评价,推进重点区域1:10000高精度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基本掌握我市地质灾害风险底数和动态变化特征。- -部署地质灾害
15、专业性监测和专群结合监测设备50处,明显提高技防能力;通过实施工程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项目,消除地质灾害隐患35处;建立市级地质灾害信息平台;与地勘单位签订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服务协议。- -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培训力度,大力提升农村群众地质灾害自我防范意识,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坚决杜绝群死群伤,有力支撑我市高质量发展。专栏1“十四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指标类别指标2023-2025年调查评价阳泉市1:10万市级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市级)1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县区)6重点区域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乡镇)6监测预警专业型监测设备(处)3普适型监测设备(处)47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处)9避险移民搬迂(户)242应急防治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市、县、区)7能力建设建立市级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平台(个)1三、地质灾害易发区及防治分区(一)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特征,我省境内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3个大区(见附图Do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包括2个亚区,面积903k占全市面积19.81%;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包括7个亚区,面积1618km2,占全市面积35.49%;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包括3个亚区,面积2038km2,占全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