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7802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GB/T14776T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1224批准19940701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生产区域内工作岗位尺寸的人类工效学设计原则及其数值。本标准适用于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坐姿、立姿与坐立姿势交替工作岗位的设计。2引用标准GB3975人体测量术语GB10000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T12985在产品设计中应用人体尺寸百分位数通则3术语与符号3.1水平基准面PXY在工作岗位,人站立的或者座椅放置的平面(见图1至图3)。3.2垂直基准面PYZ与人体冠状面平行,与水平基准面相垂直,同时通过工作岗位上限制人体向前的点所在的平面见图1(a)至图3

2、。3.3座位面高度S座位设计平面与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与图3o3.4坐姿工作岗位的相对高度H1坐姿时手操作平面与座位设计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与图3ob图1坐姿工作岗位尺寸图示图2立姿工作岗位尺寸图示(B与D尺寸同图Ib)图3坐立姿工作岗位尺寸图示(B与D尺寸同图Ib)3.5立姿工作岗位的工作高度H2立姿时手操作平面与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2与图3)o3.6工作平面高度A安放作业对象或者工装夹具的平面与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o3.7作业面高度C手作业平面与工作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3. 8工作台面厚度K工作平面与限制大腿向上动作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

3、1(a)至图3o3. 9脚支撑高度F脚支撑面的几何中心与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与图引。3. 10小腿空间高度U座位设计平面与脚支撑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见图1(a)与图3。3. 11大腿空间高度Z限制大腿向上动作界面与座位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与图引。3. 12坐姿工作岗位的腿空间高度G限制大腿向上动作界面与脚空间上方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与图3o3. 13立姿工作岗位的脚空间高度I容脚空间上方界面与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2)o3. 14腿部空间进深T1垂直基准面与限制小腿或者膝前伸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o3. 15脚空间进深T2垂直基准面与限制脚前伸界面之间的距离

4、见图1(a)至图3o4. 16腿部空间宽度B限制膝或者脚向外侧扩展的两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b)O5. 17横向活动间距D两相邻工作岗位上的纵向中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b)O3.18向后活动间距W垂直基准面与限制人体向后活动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o4工作岗位的类型根据作业时人体的作业姿势,工作岗位分为三种类型:坐姿工作岗位,立姿工作岗位与坐立姿交替工作岗位。5工作岗位尺寸根据与作业关系的程度,工作岗位尺寸分为与作业有关的与与作业无关的两类。5. 1与作业无关的工作岗位尺寸以作业人员有关身体部位的第5或者第95百分位数值(见GB/T12985与GBIOooo)推导出与作业无关的工作岗位

5、尺寸。见表1表1mm尺寸符号坐姿工作岗位立姿工作岗位坐立姿工作岗位D000W1000T1N3302802330T2253021502530G340一340I一120一B480480A800700A8006. 2与作业有关的工作岗位尺寸7. 2.1作业面高度Ca. 通常根据作业对象、工作面上配置的尺寸确定;b. 对较大的或者形状复杂的加工对象,以满足最佳加工条件来确定被加工对象的方位。5.2.2工作台面厚度K对原有设备,K值是已知的;新设计情况的K值,应满足下式关系。K=Z$%-A+S5%Q)K=Z95%A+595o45.2.3坐姿工作岗位的相对高度H1与立姿工作岗位的工作高度H2(见表2及图4

6、)。根据作业时使用视力与臂力的情况,把作业分为三个类别:1类:使用视力为主的手工精细作业分别以GB1oOoO中坐姿立姿女性、男性眼高的第5与第95百分位数为参照,并考虑到姿势修正量与经验,确定坐姿工作岗位的相对高度H1与立姿工作岗位的工作高度H2o类:使用臂力为主,对视力也有通常要求的作业分别以GBIooOO中坐姿立姿女性、男性肘高的第5与第95百分位数为参照,结合经验,确定坐姿工作岗位的相对高度H1与立姿工作岗位的工作高度H2。川类:兼顾视力与臂力的作业以I、I【两类相应的高度平均值分别确定坐姿、立姿工作岗位的女性、男性的第5与第95百分位数的相对高度H1与工作高度H2。表2mm类别举例坐姿

7、工作岗位相对高度H1立姿工作岗位工作高度H2P5P95P5P95女(W)男(M)女(W)男(M)女(W)男(M)女(W)男(M)I调整作业检验工作精密元件装配4004505005501050115012001300II分检作业包装作业体力消耗大的重大工件组装25035085095010001050III布线作业3003504004509501050HOO1200体力消耗小的小零件组装图4依作业要求确定的坐姿工作岗位相对高度H1与立姿工作岗位的工作高度H2数值。展示了第5百分位数女性(5%早)与第95百分位数男性(95%&)情况,与对视距与手、臂姿势的影响5. 2.4工作平面高度A的最小限值a.

8、 坐姿工作岗位(见图1)或者b. 立姿工作岗位(见图2)5.2,5座位面高度S的调整范围5.2.6脚支撑高度F的调整范围或者AH-C+S(3)AH,-C+U+F(4)AH2-C(5)S95%-S5%=i(95%)八居5%=邑一S95%+。95%一。5%K%居5%=1(95%)一1(5%)+。95%。5%(8)5.2,7大腿空间高度Z与小腿空间高度U的最小限值大腿空间高度Z与小腿空间高度U的最小限值见表3。mm尺寸符号P5P95女性男性女性男性Z135135175175U3754154354805. 3工作岗位尺寸的设计6. 3.1工作岗位尺寸设计的通常程序a. 确定工作岗位类型;b. 根据5.

9、2.3条确定作业要求的类别,在表2中查出与作业人员性别相符的第95百分位数的相对高度H1或者工作高度H2。5.3.2坐姿工作岗位5.3.2.1工作面高度A被限定、不能升降时,座位面高度S、脚支撑高度F务必满足第5与第95百分位数的作业人员身材的升降调整范围。5.3.2.2工作面高度A能够升降时,座位面高度S务必能够升降调整,以习惯第5与第95百分位数身材的作业人员。5.3.2.3在设计女性与男性共同使用的坐姿工作岗位时,应选取男性的相对高度HI计算工作面高度A;同时座位面高度5与脚支撑高度F务必有较大的调节范围,以习惯女性作业人员。5.3.2.4在用公式(4)计算工作面高度A时,务必使用小腿空

10、间高度U与脚支撑高度9的第95百分位数,保证第95百分位数的作业人员有必要的腿部空间高度G。5. 3.2.5按公式(6)、公式(7)、公式分别确定座位平面高度S与脚支撑高度9的调节范围。6. 3.2.6根据5.2.3.2条检验第5与第95百分位数的大腿空间高度Zsx与Z95%是否大于表3中的最小限值。假如不符合要求,可参照下述方面进行修改:a. 加大工作平面高度A的尺寸;b. 减小作业点高度C,如改变工件、工装夹具安置方位(见5.2.2条);c. 减小工作台面厚度K值(见5.2.3条)。经修改后的设计,应再作复核。5.3.2.7设计步骤举例见附录A(参考件),例1。5.3.3立姿工作岗位5.

11、3.3.1在工作面高度A被限定情况下,可使用踏脚台解决作业人员的习惯性,同时务必注意:a. 踏脚台的设置对立姿工作岗位原有灵活性的限制;b. 踏脚台的设置增加意外伤害的可能性;c. 脚踏台对不一致百分位数身材作业人员的习惯性。5.3.3.2在工作面高度A未被限定情况下能够使用工作面能升降调节的台面以习惯第5与第95百分位数的作业人员。5. 3.3.3在工作平面高度A务必统一的情况下(如生产流水线),工作高度H2按作业人员性别异同分两种情况确定。a.作业人员性别一致时H?=1”2(5%)+”2(95%)/2(9)其中H2(5%)与H2(95%)分别为表2中某一类别作业的女性或者男性第5与第95百

12、分位数立姿工作岗位高度。b.作业人员性别不一致时,取“2=”2(W.95%)+/2(10)式中:H2(w.95%)一一表2中某一类别、女性第95百分位数立姿工作岗位高度;H2(M5%)表2中该类别男性第5百分位数立姿工作岗位高度。5. 3.3.4用公式(5)确定工作平面高度A。同时务必注意:a. 对第95百分位数的男性(或者女性)作业人员增加了视距,应检查是否影响观察与操作;b. 对第5百分数的女性(或者男性)作业人员,应该检查作业点是否可及。5.3.3.5当作业点在垂直基准面以外150mm以上时,务必保证站姿腿部空间进深T、脚空间进深T2与脚空间高度I符合表1中规定的数值。5.3.4坐、立姿

13、交替工作岗位5.3.4.1用5.3.3中所示的立姿工作岗位设计方法,确定工作高度片:与工作平面高度A。5.3.4.2根据作业要求的类别,从表2中查出工作高度H1(5%)与H1(95%);分别按5.2.6条与5.2.7条计算座位面高度S调整范围与脚支撑F调整范围;核算大腿空间高度Z是否大于表3中规定的最小限值。5.3.小3检查在立姿工作时第5百分位数的作业人员能否触及以坐姿为主安排的工装卡具、作业对象。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与国劳动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与浙江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要紧起草人张铭续、周学敏、姚海兴、吴珂、肖惠、罗秋科。本标准参照使用德国标准DIN33406生产区域工作岗位尺寸术语工作岗位类型工作岗位尺寸(1988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