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8030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阅读答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阅读答案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倚然是玉京Q【注】寰瀛:天下;全世界。九霄: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或极远的地方。秋澄:秋日天空清澈明亮。晶英:耀人的光芒。脩(Xiao)然:无拘无束貌;玉京:原指天外仙境,这里指月亮。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题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点明其内容主要是描绘八月十五日欣赏中秋夜月的美景。B.首联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描写上天用中秋的皎洁月光浣洗整个尘世,形象而生动。C.颔联两句,点出了酷暑初退,凉秋即至;九霄清净,万景澄明,意象独特,意

2、境非常开阔。D.颈联以星辰反衬月光,“让“字如神来之笔,点出明月光彩非星辰可比,使星辰甘心相让。15 .本诗尾联与苏轼题西林壁诗的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均蕴含哲理,但蕴含的哲理及表现手法并不相同。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4 .D15 .本诗尾联二句:字面意思是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永远悠闲从容!从对月光的描写与感受生发开去,通过对比手法,闸发了宇宙、自然永恒存在,面人类的社会生活变化不息的道理。题西林壁后二句:表面是说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反向切入,即景说理: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3、【解析】14 .D.”颈联以星辰反衬月光”的表述不够准确,正确的表述是“颈联以星辰衬托月光”。星辰并非没有光彩,只是与月光的光彩相比,要逊色得多,这种衬托是正面衬托而非反衬。故答案为:D15 .本诗尾联”能变人间世,脩然是玉京”,意思是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Q诗歌前三联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尾联由天上想到人间,对比之中似寓感慨。人间尘世变迁往复不断,然而天上玉京依然是这般闲适从容。通过对比手法,阐发了宇宙、自然永恒存在,而人类的社会生活变化不息的道理。而苏轼的题西林壁后二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写出了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从而反向切入,阐发哲理: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文章标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