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关注细节设计让活动更具探究味(黄岩实验小学王亮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8561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7关注细节设计让活动更具探究味(黄岩实验小学王亮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27关注细节设计让活动更具探究味(黄岩实验小学王亮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27关注细节设计让活动更具探究味(黄岩实验小学王亮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27关注细节设计让活动更具探究味(黄岩实验小学王亮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27关注细节设计让活动更具探究味(黄岩实验小学王亮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7关注细节设计让活动更具探究味(黄岩实验小学王亮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7关注细节设计让活动更具探究味(黄岩实验小学王亮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注细节设计,让活动更具探究味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实验小学王亮富【摘要】现在的科学课堂孩子的活动多起来了,材料也在不断有创新。但仔细品味,在这热闹的背后,由于缺少一些细节的设计,一些实验是为了结论而实验。如何更多的关注细节设计,让科学活动更具有探究味呢?本文紧紧围绕着如何从细节设计中体现探究味,从关注实验起点选择、观察方法指导、实验设计指导、实验现象分析等四个面结合实例进行细致的论述。试图给读者在细节设计方面提供一些可借鉴经验,让科学活动更具实效、更具探究味。【关键词】细节设计起点探究【正文】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科学课何尝不是如此。走进现在的科学课堂,你会发现活动多了,形式丰富了,材料也在创新

2、。但往往因为没有关注细节的设计与落实,使的课堂探究“味”不足,徒有其“形”而缺其“神如何让科学课的活动更具有探究味呢?笔者试着阐述自己的研究体会。案例一:关注实验要求定位,让目标更接近学生实际。实验要求的选择关系到一节课的定位。也只有确定好实验要求,才能围绕实验要求组织活动进行教学。在确定实验要求时,一方面要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另一方面更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学习这一块内容最大障碍是什么。也就是说实验要求的确立必须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创造性的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一些课堂中因为实验要求选择不恰当,为下面的教学带来许多的麻烦。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六

3、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一课,研究杠杆的秘密时,确定实验要求是放手让学生自由搜集实验数据后,通过讨论来得出杠杆的秘密。设计如下:师:杠杆一定省力吗?怎样做才省力呢?下面,我们就利用杠杆尺进行研究。在杠杆尺两边各一个位置上挂钩码,当两边杠杆尺达到平衡时,记录下实验数据。学生分组实脸,汇总各组的数据。(统计如下)杠杆尺研究记录表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用力情况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1.省力;2费力;3.不省力也不费力21121232331441224422师:刚才大家找到了许多让杠杆尺达到平衡的钩码挂法,现在大家仔细观察数据,能发现什么规律?

4、(学生沉默后,在老师的多次引导下,一、二个学生发现了规律。)反思:在寻找杠杆尺平衡时,学生做得很认真,也找出了许多能够让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应该说学生分组实验的环节效果达到了老师的预设。那么,为什么在数据分析的环节学生会出现沉默呢?主要原因是学生面对这一组庞大而杂乱的数据,感到无所适从,觉得不知如何下手。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但这样的数据分析要求,却远远的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一个组复杂的数据呢?主要是老师在确定实验要求时,没有把要求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这样的设计光关心数据收集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而高估了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另外,还存在着实验的过程中,

5、学生思维深度不够,部分学生会陶醉在怎么挂平衡中,陶醉于怎样找到了多少种方法,而忽略了对其中规律的思考,这样的探究实验也就变成了不动脑的机械操作。对策: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把实验要求降低,让学生收集数据更有目的性。从让学生在两边自由挂钩码,等杠杆尺平衡后记录数据,改为控制一边的钩码位置与数量,找在另一边一个位置上挂钩码,让杠杆尺平衡的方法,汇总数据后,再加个对数据进行分类的环节。具体如下:师:在左边第2格挂3个钩码,请大家在杠杆尺的右边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看能找到多少种方法,边做边记录实验数据。(生分组实验,汇报数据)师:怎样整理这些数据?生:分类。把按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进行分类。(数据

6、整理如下表。)杠杆尺的记录表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用力情况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1.省力;2费力;3.不省力也不费力32161231612323师:大家仔细观察上面的数据,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不费力?生:师:再仔细看看,上面的数据,你还能发现什么?生:(发现两边的钩码数和格数相乘乘积相等地,都等于6)师:这几组数据能保持平衡吗?先猜测再验证。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猜测验证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41411

7、42232(学生分组验证)师:说说你们的发现?生:(只要两边乘积相同,杠杆尺都能保持平衡)这样的设计,主题要求降低了,学生收集的数据集中了,数据的量也少了,分析起来就容易把控。特别在让学生分析数据之前,加“怎样整理这些数据?”这个问题,就教给学生一种处理数据的方法,用分类的方法,把一些相同的数据放在一起,可以让复杂的数据变得明了。大大降低了科学概念的理解难度。增加了“这几组数据能保持平衡吗?”的活动,让学生应用新发现杠杆尺平衡的规律去的判断这些数据能不能平衡,再后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判断,进一步完成杠杆尺平衡规律的构建。案例二:关注观察过程呈现,让动态观察定格化小学的科学课中观察活动占了很大

8、的比重,这些观察活动看起来类似,实际差别很大。如果没有理解教材的设计,没有办法抓住探究的“灵魂”,就没有办法掌握观察活动的区别。把一些高要求的观察活动,当作低水平的观察来设计。更会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没能从学生的实际来做必要的指导设计。使得许多的观察设计,变成指向结论的设计,忽视了观察这项活动的本身意义,变成为结论而观察,为观察而观察,其中缺少了探究的味道。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四年级下册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一课,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后,组织学生观察比较生、熟鸡肉时,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师:刚才,我们通过比较生、熟马铃薯发现了许多马铃薯烧熟后的变化。非常棒!(出示生鸡肉)大家能观察鸡肉的变化过程吗?生:

9、会师:怎么做这个变化过程的观察呢?生:把生鸡肉放入清水中加热,边煮边观察。师:要观察什么呢?生:观察肉颜色、味道、软硬的变化,还要观察水的变化。(教师补充安全注意事项后,学生分组开始观察活动。约十分钟后活动结束。)生:鸡肉变白了,变硬了,变香了。水变浑浊了,上面还有一些油。反思:这样活动设计,如果单从学生的汇报看顺利的发现了鸡肉煮熟前后的变化,完成了教学任务。仔细分析,这样的设计却存在着问题。这节课有两个观察:“观察生、熟马铃薯”和“观察鸡肉在煮熟过程中的变化:“生、熟马铃薯的比较观察”是比较观察中的对比观察,是一种静态观察,相互之间会成为参照物,学生只要相互比较,寻找其中的不同就可以了。“鸡

10、肉在煮熟过程中的变化”是变化过程中的观察,是一各动态的观察,需要学生时刻关注鸡肉在水中的变化。及时地把变化过程记录下来,形成一个变化过程的记录。这两个活动是不同发展水平上的观察活动,后一个观察活动是把观察要求向深处推进了一层。那么,四年级的学生能达到这一种观察水平吗?能够时刻关注变化的事物,及时记录吗?从学生的汇报看,显然没有注意到这种变化过程,他们只关注了,加热最后的变化结果,而没有过程性的描述。也就是说这十分钟的实验活动和直接提供给生、熟两片鸡肉进行观察效果是一样的。显然,没有达到把观察活动向深处推进的目标,是错估了学生的观察水平。对策:章鼎儿老师在一次讲座中,就有提供了一个精妙的设计。在

11、学生回答,把生鸡肉放入清水中加热,边煮边观察后。补充一个对学生观察方法指导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白要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师:老师准备给每个小组5片鸡肉,你准备把几片放在水中煮?生:师:为什么要放4片?生:(留下一片生肉作对比)师:这4片肉都一直放在杯中煮到最后吗?生: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片,排列在生肉后面,进行观察比较。这样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关注鸡肉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把4片鸡肉隔一段时间取出来,就对变化的过程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定格。按时间先后排列起来,真切地把肉的变化过程显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很好的弥补加热过程中现象不好观察的问题。在学生取肉的过程中也自然的发现了水的变化:水慢慢的变白了

12、,变混了,水面上的油脂出现了,水也有香味了。从而让学生知道,在煮的过程中,有“东西”从肉片中跑到水里了。同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有事做的状态,始终在观察中,而不是等加热好再观察。这样的观察活动也不再是指向结论的假探究,而是有探究味的观察活动。案例三:关注实验设计指导,让实验不再直指结论实验设计是学生在解决科学问题时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每一次探究都应使学生在动手前弄清研究什么问题、如何选择变量、怎样控制条件、如何进行操作等,它旨在让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使探究活动方法更明确、思路更清晰、过程更科学。但有些课堂上实验设计,过于追求实验结果,把学生的探究活

13、动空间压缩成机械的操作。例如:一位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一课时,在指导实验设计时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师:猜测一下,100毫升水大概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生:20、30、40、50师:加盐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各小组讨论一下。生:我们决定先往杯子里倒100毫升的水,再一勺一勺地住水中加食盐,看能够溶解多少勺食盐。师:一勺一勺地加食盐应注意什么?生:每一勺尽量要一样多。师:怎样让它一样多?生:我们可以从瓶子里取出食盐的时候,每次用铅笔刮一下。这样就均等了。师:前一勺加进去以后,什么时候可以加后一勺盐?生:在放盐的时候要等每一勺全部溶解完之后再放下一勺,要一点一点放盐,不能一下子放太

14、多了,要不就有可能有太多的盐沉在杯底化不了,结果就不准确了。师:当我们加入食盐到第7勺时长时间的搅拌食盐但还不溶解,那我们算这杯水里溶解了多少食盐呢?反思:这样的设计,实验的结果很容易得出,只要把每一组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就能发现100毫升的大概能溶解多少食盐。但这样的实验孩子只是经历了一个观察实验,是一个机械操作,缺少探究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留下太多的活动空间。学生只能在教师设计好的道路上行走就好。“100亳升能溶解多少克的食盐?”其实,是一个学生探究活动空间比较大的活动。从预测100毫升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开始,就开始了探究活动。因为对100毫升能溶解多少食盐的预测会直接影响到下

15、面的实验设计。如:学生的预测结果会影响实验用的水量的多少。当大部分的学生预测能溶解的食盐数量比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的食盐还要多,那就要考虑把水量减少。预测还会影响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如:学生预测能溶解40克的食盐,那么这40克的食盐怎么加的问题?是40克一起加进去,还是一次一次加;一次一次的加的话,我们准备又分几次加;这几次加盐是把40克平均往里面加,还是前面多点,后面越来越少;或是前面少,后面多;对策:这一节课,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的生成来灵活处理我们实验设计指导。师:猜测一下,100毫升水大概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学生猜测)师:(根据学生的猜情况,决定要不要改变水量)刚才同学们最多的预测100毫升水中能溶解80克食盐,但老师只为每个小组准备了50克食盐,怎么办?师:那么这50克的食盐,你们计划分几次加?每一次加多少食盐?为什么?师:如果加到最后,搅拌了很久,杯底的食盐还有一部分?怎么记录?师:你觉得实验中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仔细的研读教材,体会设计的用意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出对孩子有意义的活动。改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