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 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依据?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本文篇幅不长,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在今天,仍然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借鉴意义。其中有几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首先,设喻说理的特点。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呢?文章先从日常家庭小事写起,邹忌是个美男子但稍逊于徐公,三次向他的妻、妾、客人询问“我孰与徐公美,三人出于不同的心理均答复徐公不如他美。有自知之明,加上有冷静的头脑,使邹忌悟出了妻、妾、客赞美
2、自己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者,欲有求于我也,自己受到了蒙蔽,听到的都不是真话。于是决定以现身说法为喻去讽谏齐王,请他广开言路,除蔽纳谏,让人讲真话。由于他能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使“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水到渠成,结果齐威王心悦诚服,欣然接受。邹忌劝说齐王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说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防止了直接批评、触犯龙颜引起的杀身之祸,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易于接受。他之所以成功,全在于他善用设喻说理的“讽谏艺术。其次,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写邹忌,先是“朝服衣冠,窥镜,然后是问妻、问妾
3、、问客;听到他们的赞誉后,没有陶醉于溢美之词,而是亲自与徐公相比,“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说明他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尤其能“暮寝而思之,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说明他善于思考,实事求是。“于是入朝见威王又显现他有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之能和安邦治国的深谋远虑。人物的动作、心理,无不刻画入微,鲜明地塑造了邹忌这个有头脑、有才能的谋臣形象。第三,语言简练生动。简练篇三百多字的短文,从家事说到国事,而用语极为简洁。如“于是入朝见威王日,几个字就交代了朝见的过程,省去了进见的“导语,开门见山地直陈其事。再看语言的生动。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雷同,但句法却各不相同,文字错综,毫不呆
4、板。作为课程资源,本文主要让学生学习邹忌的说话方式,学习他善于揣摩对方心理,善于运用设喻的语言艺术。现在的学生,一般自我意识强,说话不太为对方着想,不怎么注意别人的感受。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在给别人提意见和建议时,如何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自己于事理中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这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标规定,“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开展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在此根底上力求读出人物语气和故事
5、特定情境;利用课文注释,小组内自行疏通文意;了解“修、私、书、间等14个常用词语的用法,归纳义项,掌握“孰与”此所谓两种句式,能背诵全文;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设喻说理、委婉劝说的方式,使道理浅显易懂,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培养爱思考的习惯,学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见微知著。2 .过程与方法:本文浅显易懂,以学生自读为主,老师点拨为辅(主要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以及较难的字句)。抓住朗读这一环节,反复练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模仿磁带读,摇头晃脑地读,两人分角色读,老师和全班同学或局部同学合作读读出人物身份和性格(初级目标),读出对话情境高级目标)。在屡次的朗读中,逐层
6、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不必像传统教法那样,在字词句读上过多纠缠。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学习人际交往中要以互相尊重为前提,尽量用委婉劝说的方式给别人提意见和建议,让别人易于接受。教学方式文言文阅读和白话文阅读一样,也要坚持整体阅读。不要陷入支离破碎、面面俱到的字词句分析的老套路中。也要注意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1 .以读代讲。由于课文比拟浅显,对照注释能弄懂大意,所以学习的重点不需要放在讲解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握课文。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对话较多,组织分角色
7、朗读,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读出妻、妾、客各自的身份和“私我“畏我”有求于我的语气;故事是发生在家庭闺阁中的琐事,读出家庭的气氛。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读时应注意这一点。第三段要读得层次清楚,威王政令局部要突出“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三语,读出齐王国君的威严;进谏情形局部,要突出“门庭假设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三语。第四段叙纳谏结果,“皆朝于齐要重读。末句是史家的评论,当用赞美的语气读。2 .欣赏人物形象。对邹忌的刻画,从外形到内心活动,十分生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不被赞誉迷惑,善于思考,能小中见大、见微知著,有才
8、能,有谋略。3 .引导品味本文结构上的“三叠特点,从而在自己的作文中注意结构层次的匠心安排。4 .引导合理想像,培养学生想像力。邹忌形貌佚丽该是如何美貌?“令初下,门庭假设市是怎样的景象?齐王会有怎样的表现?臣民们可能提出哪些意见让齐王改正?5 .教学中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的互动,提倡师生同读、同议、同品,老师做学生学习的同伴和向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构思1 .挖掘积累,引出新课。从历史上勇于进谏的忠臣说起,比干、伍子胥、屈原,都没得善终,进而关注邹忌进谏的结果如何。或从邹忌弹琴劝谏的故事说起,初见其讽谏的巧妙。或从齐王不理朝政,到齐国大治,这中间少不了一个人的功绩说起,引出邹忌
9、讽齐王纳谏的作用。总之,用相关的历史积累,调动学习本课的积极性。2 .初读课文,理解题意,学生质疑,整体把握。在容易被学生忽略处设疑,题目“讽”纳“谏三个实词的含义。进而激发兴趣,他怎么“讽的,为什么要“讽呢?“讽的结果如何?课文的主体事件是什么,引子事件是什么?争取整体把握。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老师点拨个别字句,答复学生疑问。3 .以读代讲,练习朗读第一段不同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力求读出情境。读出第二、第三段邹忌作为臣子奉劝的意味和齐王下令的威严。引导归纳人物性格。4 .重点探究设喻说理的写法,体会这种方法的好处。补充拓展设喻说理的历史故事、成语故事“触龙说赵太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提示学生
10、在生活中如何提建议和意见,才容易让人接受,收到良好效果,注意运用此种委婉的说话方法。5 .欣赏文章简练而又生动的语言,三层排比的结构方式,找出这些地方。课堂实录导入激趣,点击积累师: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出于对国家尽责,对国君尽忠的热诚之心,劝国君改正过失,冒死进谏,但大多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这类的例子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呢?生1:魏征给唐太宗提意见,受到唐太宗的尊敬。师:对,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见,唐太宗是个不可多得的明君。生2:爱国诗人屈原向楚怀王进忠
11、言,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但被奸臣妒恨,最后遭放逐,自沉汨罗江,成为千古奇冤。生3:还有比干,纣王不耐烦他提意见,就下令将其剖腹挖心,葬送了他的性命。生4:还有伍子胥,他建议吴王夫差杀掉勾践以绝后患却遭到拒绝,最后引剑自刎。临终前他悲愤地要求把头颅挂在城门上,亲眼观看越王勾践东山再起,来攻打吴国。师:看来同学们的积累还不少。还有?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直言相谏,蒙受宫刑之辱,都是莫大的悲哀!这些忠心耿耿的志士仁人一片丹心令人感动,他们的命运令人惋惜,同时也引起我们的反思,“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进忠言取得良好效果的故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到的。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扫除字词障碍
12、(略)以读代讲,了解故事起因,读出因人物身份不同而说话语气的微妙区别师:邹忌在家里与徐公比美,询问了哪几个人?每个人答复邹忌的语气有什么不同?能代表他们各自感情色彩的是什么?请找出来。生1:问了妻、妾、客,他们对他的感情色彩分别是“私”畏“有求。师:找得很准确。请一个同学来试读一下妻、妾、客的话语,注意读出“私”畏”有求的意味。一生读第一段中的三句话,声音很大,根本读出了三人语气的不同。师组织评价)生2:他读得还是平淡了点,没有把妻子那种发自内心的赞美读出来。妾的话语最好发点颤,(大家笑)因为有点怕他。生3:客人的话一定要带点讨好的味道,很小心地说。师:好。那么,你能否再把这三句话读一遍?此生
13、再读,十分注意,效果不错,全班不约而同地鼓掌)师:那么,邹忌的三次问话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生4:自我欣赏,带点自得的语气。师:对。请两个同学一组把第一段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一遍。(学生自我组合,津津有味地练读起来)师:另外大家是否注意到,他们三个人的答复尽管意思相近,但仔细看各有不同,看同学们有什么发现。生5:妻用的是反问句,反问句语气最为肯定,不容疑心,说明妻子对他的高度信任;妾仍然用反问句,但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说明她的地位使她不能对老爷随便议论;客人用的是陈述句,语气平淡,说明客人只想一般地客套逢迎一下,不想认真比拟免得得罪他。师:同学们细心得很。三人的答复各有各的原因,使他们都没有勇
14、气说出事情的真相,邹忌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并准备以此讽谏齐王。请大家再齐读一遍第一段,把握好人物的身份和心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很高,能够初步摇头晃脑地读出古文的味道)深入学习课文,体会设喻说理的特点及其好处(略)在全文学习的根底上,评价人物形象(略)欣赏简洁生动的语言特色,以及三层排比的巧妙结构(略)教学反思这样教古文有不少优点:一是文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运用。二是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展示他们的理解力、想像力、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参加自己的体验,鼓励他们对人物评头论足,说长道短,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三是突出了读的作用。以读带讲,在反复读的过程中,熟悉了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四是拓宽了学的空间。过去学古文,学的空间小,都是老师讲。讲通假字,讲宾语前置,讲句子翻译,讲段意,学生听、记笔记就行了。现在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读出课文的情感,有个性地发表对课文的看法,可以两三个人讨论探究,相互交流,可以自己发现不懂的问题然后质疑同学、老师,还可以跑到台上即兴表演一段,学生施展的空间大多了。五是整体阅读,效率提高了。过去一篇文言文讲两三节是常事,现在提倡整体阅读,短文章一节课,长的顶多两节课。但知识的外延扩大了,学生得到的能力锻炼比过去多多了。要说缺乏,就是学生对字词句等文言根底知识的掌握没有过去扎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