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9002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XX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XX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XX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XX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XX市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江海滨XX市地处XX省东南沿海,是XX省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与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市现辖3区2市6县,有119个镇、143个乡、30个街道办事处,5406个村委会,511个居委会。2008年末常住人口799.8万人,户籍人口771.99万人,城镇化比重60.5%。2008年生产总值2424.29亿元,财政收入339.78亿元,民营经济比重达80.9%o曾先后获得全国十大最具有活力城市、中国十大品牌之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与国际最佳休闲城市等荣誉称号。农村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20

2、05年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进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XX市委、市政府根据XX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进展与城乡一体化为基本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增加投入,明确重点,创新载体,以点带面,狠抓落实,全市城乡一体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08.43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24.46亿元,同比年均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6845元增长到2008年的9469元,同比年均增长7.7%,城

3、乡居民收入比从2005年的2.89%下降到2008年的2.7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连续3年高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开始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与此同时,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乡风文明全面普及,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与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均衡进展态势初露端倪。成效:农业与农村经济稳固增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2006-2008年共建设完成标准农田39.9万亩,目前全市保有标准农田面积133.06万亩。累计建成水产养殖标准塘33000亩,建成生态公益林面积250万亩。2008年还启动了全国首个地级市的绿色碳基金专项。在确保粮食

4、基础产业稳固进展的前提下,特色主导产业加快进展,现有中国特产之乡18个,省级特色产业强镇(乡)14个,蔬菜、生猪、茶叶、海水捕捞、竹木等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50.9%o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温州)特色农业博览会。种子种苗工程深入实施,培养了60多个市级重点种苗企业与基地。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120万亩,拥有市级百龙工程农业龙头企业147家,年销售额与市场成交额156亿元;其中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29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4家。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55家,有社(会)员9.44万人;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540家。农地流转面积达55.02万亩,占农户承包面

5、积的26.5%。域外农业蓬勃进展,有170个经济实体,近2万名农民在域外建立以粮食、水产与果蔬为主的各类农产品基地170多万亩,其中在16个产粮省区建立粮食基地62万亩,加工基地7个,年提供稳固粮源22万吨。农村二、三产业迅速进展,2008年来扶持省、市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9个,累计完成农村标准厂房建设45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乡镇连锁超市282家,村级连锁便利店407家。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累计进展农家乐村(点)557个,经营户1493户,从业人员9626人,年营业收入4.98亿元。百万农村劳动力素养培训工程全面实施,5年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90万人,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创业就

6、业能力。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深入实施,6年来共投入建设资金48亿元,完成村庄整治2320个,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与新社区238个。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全面开展,3年来共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144个,有3504个行政村实行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处理,900个行政村实行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处理;累计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1个,省级生态乡镇91个,市级生态乡镇170个,市级生态村670个,省级绿化示范村64个,森林覆盖率59.3%。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06年启动了515防洪保安工程与强塘固房工程,全市28项515防洪工程重点实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4.9亿元;完成农村

7、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任务6579户。万里清水河道建设与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深入实施,6年来完成万里清水河道建设与农村河沟疏浚整治1591公里,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28.59万人,新增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45.90万人。康庄工程建设成效显着,6年来投入建设资金33亿元;4268个行政村开通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79.15%。在2006年实现村村通电的基础上,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工程,3年来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市)3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49个,新农村电气化村1195个。农村社会事业迅速进展。城乡教育均衡化工程加快推进,15年基础教育普及率达到98.39%o全面取消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累计

8、有589所学校通过了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验收。农民健康工程深入推进,2008年参加新型农民合作医疗人数达473.5万人,参合率为93.58%o各县(市、区)筹资水平均在100元以上,人均103元。以县为单位三大类12项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达标率92.1%o农村社保工程稳步推进。建立健全了城乡低保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动态物价补贴制度与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制度。2008年农村享受最低保障对象65137户、115581人,全年支出农村低保金13144万元,人均月补差102元,以县为单位人均月补差率达59%;共帮扶7283名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低保农户就业比例达到61%。被征地农民社会

9、保障实行即征即保,累计参保41.63万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给制度不断巩固,2008年实现集中供给率为95.2%。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顺利实施。2008年完成重度残疾人托(安)养1331人,完成残疾人康复工程7098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全面推进。三年来共组织下基层演出4854场,放映农村电影78406场,实现了1147个行政村、2757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电视联网,创建小康体育村1350个;2008年完成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行政村1574个,实现计划生育率84.30%o区域协调进展有了新进展。在2003年全面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基础上,2005年开始实施139富民攻坚计划,初战告捷。至20

10、07年底,200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的139个欠发达乡镇中有137个达标上线。2008年以来,又启动了旨在促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的共同跨越六大行动,使欠发达地区面貌又有了新的变化。2008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4042元,有7.4万户低收入农户(约占总数35.2%)收入超过4000元;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平均收入达5199元,有618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约占总数52.9%)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培养全面开展,六年来全市共培养扶持了103家扶贫产业龙头与示范基地,直接带动就业4.9万人,联系农户12.5万户,实现年产值13亿元。欠发达乡镇60%以上的行政村开展了来料

11、加工业务,累计发放工资7.2亿元,目前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下山脱贫步伐加快,6年累计下山搬迁农户4.15万户,17万人。扶贫结对全面开花,6年来各级挂钩帮扶单位共扶持欠发达地区项目5000多个,投入帮扶资金3.2万元。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与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农村党组织三级联创与先锋工程建设,累计创建市级五好乡镇党委120个,农村五好党组织1498个。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管理教育,实现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行政村全覆盖。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有2518个村配备了大学生村官。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深化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有5191个村达省标准,达标

12、率为96.04%。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基本确立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全面铺开,从2006年的1个县(市、区)扩大到所有县(市、区),参保品种达13个,3年累计投保金额达2516万元。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全面铺开,2008年完成148.67万户,承保面达100%,累计保费2230万元。积极开展农村新型合作三位一体试点工作。试点由2006年的1个县(市)扩大到6个县(市),每个试点县(市)都组建了2个以上县级农业专业合作联合社或者大型专业合作社,合计建立了7个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村合作协会)与22家大型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信担保服务,XX县区等4

13、个县(市)成立了农信担保公司,累计为224家农业龙头企业、85家专业合作社、765户种养大户贷款1612笔,担保金额4.6278亿元。建立健全了农村指导员制度,五年来共下派到村指导员29902名,疏理并解决重点困难问题5.3万件,帮助落实农村经济社会进展项目6.76万个。目前262个乡镇均实行了农村专职指导员制度。启示强化组织领导与制度建设是保证。三年多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推进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载体与统筹城乡、区域进展的总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制度建设,较好地发挥了党委、政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2006年专门成立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

14、,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直属机关的50多个单位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招聘了7名大学生,作为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都落实了分管领导与责任处室,并确定1名联络员,负责联络沟通工作。各县(市、区)相继成立了领导机构与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落实日常工作专职人员。市、县两级还明确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每年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达各县(市、区)与市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在建立工作机构与明确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市委常委会与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农村工作会议与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年会制度,市成员单位与各县(市、区)分管领导与联

15、络员季度例会制度,信息通报、重大工作交办督办制度等。几年来,结合作风年建设、百名县(市、区)委书记蹲点调研、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等活动,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开展了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调研活动,走进矛盾、解决问题、推进进展。市委、市政府还把新农村建设列入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与市成员单位年度重要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实行年度考核,并把考核结果抄市委组织、人事部门,作为衡量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工作绩效的重要根据。从而在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形成了党政要紧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其他部门配合抓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格局。强化政策支

16、持与增加投入是关键。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作为党委政府层面,要积极制订规划并出台扶持政策,最要紧的标志是增加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比重。几年来,市本级与各县(市、区)均相继制订了20062010(2015)年新农村建设规划,逐年加大对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与财政投入力度。自2005年开始,市委、市政府连续5年出台有关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改革进展的1号文件与千村千企共建、攻三通(通电、通水、通路)、破三难(上学难、就医难、保障难)、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及欠发达地区富民攻坚、村庄整治、农村综合改革、农家乐进展、农村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等系列操作性很强的配套政策。这些政策已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在财力投入上,2006年全市各级财政预算内资金用于三农的增长幅度达22.75%,2007年同比增长24.福,2008年同比增长23.90%,总量达8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