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竞争力评估指标建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地区竞争力评估指标建构探讨.docx(4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某地区竞争力评估指标建构探讨壹、绪论一、研究动机与目的信息、通讯、交通及生化的科技技术革命加速了劳力、资源、信息与资金的全球流通,也带动了全球经济体系的再结构,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展,促使生产资源的国际差价逐步缩小。取而代之,非贸易财如公共建设、生活环境、政府效率、土地及其它不易由国外进口的劳务与生产资源,与法规制度之竞争力成为决定一未来国家经济竞争的关键因素。2000年6月由美德法等14国领袖所签署之柏林公报即指出,新世纪全球进步务必立基于社会福利、公民社会及国际社会契约,各国政府应建构优良的教育、生活环境与有效率的福利措施,才能维系新经济持续成长,并缩小所得差距。而在全球化与区域共同
2、市场日渐形成的环境下,已跨越国界朝地区深耕进展,地区竞争优势的营造遂成为国家竞争力的础石,地区竞争优势的进展已是潮流所趋,亦是地区在全球化进展竞争下务必的选择,国家竞争力应奠定在地区竞争优势环境的基础下,稳固的地区竞争力才能缔造久远的国家竞争优势。台湾历经数十年的努力,打造了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J,瑞士洛桑之国际管理学院(IMD,Internationa1InstituteforManagementDeve1opment)2000年所公布之竞争力年报(AnnUa1WOr1dComPetitiVeneSS)中,我经济进展仍有不俗表现,但该报告亦显示我人民生活水准、总医疗支出、环境污染等指标在47会
3、员国中排名落后,过度强调的经济进展致使台湾社会衍生经社失衡的进展问题,致使我国国家竞争力表现衰退,2000年我国国家竞争力便自前年的第18名下滑至第22位。台湾近几年来致力于地方自治的落实,县市政府为争取更多产业投资、人口与资金投入,求取更好的进展而进行竞争,改善工作与居住环境,以增进县市竞争力,地区进展即应找出适当合宜的进展定位,才能营造地区的竞争优势,以其特有资源、风格、产业等进展条件适当的规划,充分发挥地区竞争优势才能累积国家竞争力,继而促进经济成长进展,与世界接轨。然而台湾当前县市进展研究、县市竞争优势评估之信息提供相当有限,且竞争力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内涵亦含括一复杂的构成体系。因此
4、,能否透过一客观、全面的指针评估系统建立,以竞争力评价进展趋势为基础,提供具体、完整的县市竞争进展信息,为县市政府施政、产业投资、民众生活环境选择的有效参考根据。并为中央政府公共与产业进展、财务划分、区域均衡、国土开发政策拟定之参考,聚合县市竞争力为国家整体竞争力,此引发本研究探讨台湾地区地方竞争力的动机,并期望达成下列具体研究目的:(一)探究县市竞争力之内涵。(二)建构我国县市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三)评估我国县市竞争力。二、研究议题与架构地区竞争力研究在国内仍处进展阶段,地区竞争力影响因素理论、因素相对重要性等研究资料亦相当少见,关于竞争力之衡量探讨多仅止于国家竞争力之研究,尚无完整、深入
5、至地区竞争力评量之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因此,本研究属探索性研究,有下列几项要紧研究议题:(一)地区竞争力之提升扮演国家竞争优势进展之重要关键角色,地区竞争力、区域竞争之实质内涵为县市竞争力评价之基础。因此,县市竞争力评估因应包含什么构面?影响因素又包含什么?以之为我国县市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之理论基础。(二)竞争力是一复杂的体系,为检视各县市政府竞争力概况,需将复杂庞大的统计数据有系统加以简化。因此,如何就竞争力内涵与其评价进展方向,建立一套县市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以供衡量我国县市竞争力。(三)竞争力可视为一县市政府施政之综合性绩效表现结果,因此需考量以综合性指针统计资料辅以民众之主观感受调
6、查资料才足以反应实际状况。如何选定评估指标?如何将指标运用为实际测量的工具?如何将指针数据与民意调查数据结合?评估指标彼此间的权重比率关系为何?所获得之竞争力评估指数结果又代表何种意义?CoombesandWong(1994)提出指标建构的四个步骤:概念性建构(COnCePtUa1conso1idation)分析结构(ana1ytica1structuring)界定指标(identificationofindicators)产出指数(Creationofanindex),依循上述指标进展步骤以为研究架构,本研究首先进行有关文献探讨,熟悉地区竞争进展之内涵,构建县市竞争力评估之架构体系,并依循该
7、评估体系内涵之各次领域有关指标研究之探讨,分析结构并界定指针,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其次,依循所建立之我国县市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搜集有关统计指针数据,结合民意调查数据,以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各县市竞争力指数之计算,以获得各县市竞争力概况结果,进行各县市进展状况、竞争优势等各项评估与讨论。贰、文献探讨一、指标与指标评测指针(Indicators)往往依使用目的及评估对象之特性差异而是完全不一致的之解释意涵。狭义的指针意义为表示一个单位效率的一个数字或者少数几个数字,广义的指针解释意义则为一可归纳特定现象或者事物有关信息之量度(measure),或者可合理替代(ProXy)该量度者。社会指标的进展目的,
8、即在于进展新的统计序列以监督被广泛认识到的一些社会生活范围的变迁。自I960年代,社会指标即被认定为直接测定社会福祉及社会成果的工具,能够用来评估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推断社会之要紧层面是否向正向进展。因此,社会指标的基本观念,即应包含目标与数据两种内涵,透过文字与数字,描述与衡量社会体系的现况与趋势,提供不一致层级单位间的比较基准。社会指标的建构即务必结合社经进展的目标,将社会统计量转换为足以阐释社会进展状况的统计量,以非货币性的时间序列的统计数据为主,选取具代表性及反应性的指标外,并以有系统的方法陈述之,期以少量的统计信息,衡量任何社会体系某些方面全部或者部分事项的现状、过去的变化及未来的趋
9、势,掌握社会变迁的状况,继而求得社会进展的模式。然往往社会体系表现含括了复杂的构成结构与影响因素,因此仅以单一向度或者单一指标测度社会体系之概况将多所偏颇,因此为了对社会体系制度的复杂成分加以测量,并熟悉这些成分如何结合运作而产生社会现象之情境,甚且熟悉制度的变迁,不但须建构指标,更须将所建构的指针有系统的结合成一指针体系,如此才能真正提供有效的测量信息。指针体系之建立要紧即是将测度目标抽象的概念或者复杂的构成结构,借着级级推演、分割,找寻适当、可加以测度的统计项目,关于目标主题进行评测。二、竞争力与竞争力量测个体、群体、组织间为生存或者进展而进行的各类活动统称之竞争(Competition)
10、,其行为往往依目的、范围、对象、方式或者规则不一致而是完全不一致的之意涵,其竞争的目的殊异,竞争的方式及规则也是完全不一致的;竞争力(COnIPetitiVeneSS)的概念则源自于竞争,要紧期望透过竞争优势的建立,在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其定义亦视其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而是完全不一致的,研究对象能够是国家、区域、都市、个别产业或者厂商。换句话说,竞争力本身即是个模糊的概念,使用者务必通过严谨的定义及具体的衡量准则才能正确的使用。IMD指出,竞争力的衡量不能仅着眼于进入世界市场企图心的能力显现,亦需表现进展财富制造活动吸引力的能力,此外需平衡来自于历史、价值系统及传统之社会需求,均衡经济进展与社
11、会福祉的提升,竞争力提升只是一种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在:(一)全体人民享有优良的生活品质。(二)使全社会能够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大环境。(三)使我们的国家在国际上拥有生存的尊严与进展的远景。突显了为增加经济价值所进行的资源投入、环境制造经营乃至于生活素养的衡量遂为竞争力评测中基础且重要的方向。地区竞争力之意涵乃是地区依其特有之资源、风格、产业等进展条件,予以充分开发以发挥地区竞争优势,透过资源的投入与环境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成长与社会福祉提升,而提高生活素养,制造永续进展的生活环境。地区竞争力所彰显的效果实质大于表象,它所反映的讯息是,地区进展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现况。藉此可辅助地区熟悉其现况进展条件的
12、优劣势在未来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应如何改善提升,以取得优势进展地位。因此,地区竞争优势的获得与生活品质要素与永续生活环境的进展影响有决定性的关系。就竞争力量测而言,由于竞争力是一种复杂的多层面现象,这些不一致的现象彼此分离但却有某种程度的关连,因此若以单一代表性指标描述此一复杂体制将失之过简,但若采分割指标则又难以找出互斥的竞争力指标,因此唯有选择与界定综合指标,才能有效解释复杂的竞争力现象。通常竞争力探讨要紧分为两种要紧方向:事前观点或者绩效或者结果分析。就绩效或者结果分析而言,学者认为竞争力的最终目的在于取得优势,竞争力也必定反映在最后的竞争结果上,故采此一观点较能掌握竞争力的内涵;就事前观
13、点而言,则要紧针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或者构成内涵加以探讨,IMD及WEF探讨国家竞争力都从影响国家竞争力的因素加以分析,IMD之世界竞争力年报将国家竞争力视为一个国家制造附加价值,继而增进国民财富的能力,透过前述竞争环境影响构面的概念,融合成该国特有的社会经济模式中,产生国家竞争力。而WEF之全球竞争力报告乃视国家竞争力为一国快速而持续改善生活水准的能力,亦即达成永续、高国民所得成长率的能力。就地区竞争力衡量而言,以都市范围为例,在都市竞争力衡量方面,学者认为竞争力无法直接衡量,仅能从其本质或者其所造成的范围去量测,且认为都市竞争的成功来自于制造所得成长的能力。但是若使用制造所得的能力作为衡量都
14、市竞争力的标准,将会发生下列几项争议:第一、假设前提是长期的所得水准呈现稳固成长现象;第二、都市间的竞争不是零与游戏,所有的都市都将从中获利,因此都市竞争力不仅是所得水准的差异而已;第三、成功的都市亦是有力的都市,能够制造稳固成长的所得水准。但是这种力量是难以衡量的;第四、都市系统内所的水准的成长将会产生不均等的扩散效果;第五、所得成长同时也代表雇用员工数增加,但生产创新却会使雇用员工数减少,故假如都市的总产出增加速度比生产力提高速度快,则雇用率成长;第六、并不是所得增加就代表都市竞争力存在,还务必包含居民福利的增加及其它不一致面向的问题,如所得的分配、负面外部性的制造及政府效率等。因此所得的
15、增加只是都市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若单一使用所得来衡量都市竞争力则太过于简化,因此,地方竞争力之衡量以针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或者构成内涵加以探讨,以提高生活品质与制造永续经营环境为目标,使用指针体系的观点加以分析应是较佳的评测观点。参、我国县市竞争力指标之建构国家竞争力应奠定在地区竞争优势环境的基础下,有稳固的地区竞争力才能缔造久远的国家竞争优势。就区域科学的角度而言,区域为构成国家次系统之基本单位,亦就是国家的次地理单位,而我国的次地理单位为直辖市、省辖市及县。就区域科学研究内涵而言,其要紧探讨区域内之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交互影响之概况,而将我国社会、经济、政治
16、、文化与自然因素的交互影响向下分割而深入至县市层级较为合理。因此,在我国地区竞争力的衡量上,以县市为单位是较佳的划分。此外,选取县市为研究范围的原因亦包含:第一、目前统计资料之登录系以行政区域为根据;第二、就施鸿志所提出的地区竞争优势指标体系与国土综合开发计划目标所提出的生产环境、生活品质、生态环境的观点而言,关于改善生产、生活及生态三面向的人力及财力资源亦多由县市单位编列预算、或者由中央政府以补助地方政府方式进行。在县市竞争力的衡量上,本研究拟从量度提供一地区竞争力的基础,与具有加强或者减损此基础的外力进行研究,建立指标体系评测县市竞争力表现,而不应用地区竞争力的观念建构指标量度进行县市竞争力程度的衡量,或者以评估进展策略之执行对地区竞争力的增强的达成程度进行评测。要紧的原由于:第一、缺乏参考系统或者者临界值作为评断的根据,主观决定县市竞争力之程度恐有所偏颇。第二、地区竞争力尚缺乏明确的操作型定义,竞争力量测上应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