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主成分分析及热值预测.doc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2262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主成分分析及热值预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主成分分析及热值预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主成分分析及热值预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主成分分析及热值预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主成分分析及热值预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主成分分析及热值预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主成分分析及热值预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主成分分析及热值预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主成分分析及热值预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主成分分析及热值预测.doc(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主成分分析及热值预测摘要:为了探寻生物质颗粒燃料工业分析成分及热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对生物质颗粒燃料进行综合评价,并用工业分析成分对热值进行预测,测试了36种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基础特性。结果表明,工业分析成分的4个指标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挥发分与其他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提取的两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高达85.97%,在这两个主成分中,挥发分在第1主成分中所占的权重最大,灰分在第2主成分中的权重最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热值预测模型,外部验证的标准差SEP为0.185kJ/g,相对标准差SD为1.02%,该预测模型可靠性较高。引言中国是农业大国,林业和秸秆

2、资源丰富,据统计每年产生的秸秆约8亿t,利用秸秆和木屑等农林废弃物制得的生物质颗粒燃料是一种典型的固体成型燃料,具有高效、清洁、点火容易和CO2零排放等优点,可替代煤炭等化石燃料用于室内保温、炊事等1-2。近年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造成了雾霾等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后果,政府等相关部门对环境污染问题高度重视,要求逐渐取缔排放严重的燃煤小锅炉等相关的政策,加速了生物质颗粒燃料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分析成分是生物质颗粒燃料热化学工程技术中一项重要的指标,为评价生物质颗粒燃料性能品质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工业分析成分的主要指标有含水率、挥发分、灰分和固定碳,其中挥发分和固定碳是可燃组分,含水率和灰分

3、是不可燃组分3-4。主成分分析可以将多个相互关联的数量性状综合为少数几个主成分,通过对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数目较少且能控制所有变量的主成分。如果所提取主成分的特征值能达到70%以上的贡献率,就可以用这几个主成分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性分析,基本可以得出影响事物性质的主要因子5。寻找与生物质颗粒燃料热值密切相关的工业分析指标,对生物质颗粒燃料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热值是衡量燃料质量最重要的指标,生物质颗粒燃料相比传统的生物质原料等具有高热值的农业工程生物环境与能源优点。生物质颗粒燃料热值的测定用氧氮法,测量过程烦琐、仪器价格昂贵并且需要专业的人员才能完成,存在变动范围大、

4、测量精度低等缺点6。本文以生物质颗粒燃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含水率、挥发分、灰分和固定碳4个工业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构建基于工业分析成分的高位热值模型,旨在为秸秆能源化利用和快速检测热值技术的研发提供可靠的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中涉及的36个生物质颗粒燃料样品均来自嘉善联成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样品呈圆柱状,直径58mm,长度3040mm。将样品粉碎后装入密封袋中,贴上标签,放在干燥皿中保存备用。1.2试验仪器101-3AB型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仪器有限公司);SXL1000型马弗炉(上海精宏仪器公司);AUY220(UniBloc)型电子分析天平(最大量程

5、:220g,精度:0.1mg,日本岛津公司);5E-C5508型氧弹量热仪(长沙开元仪器公司)。1.3测定方法样品的水分(M)、挥发分(V)、灰分(A)和固定碳(C)含量的测定采用GB/T287312012固体生物质燃料工业分析方法,每个样品做3组平行,取平均值。秸秆样品的热值按照GB/T307272014固体生物质燃料发热量测定方法,每个样品做3组平行,取平均值。1.4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做因子分析,得到主成分的方差贡献表,选择主成分数,一般要求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保证综合变量能包括原始变量的绝大多数信息;根

6、据软件给出的成分矩阵表,求出不同变量相应的主成分特征向量,特征向量和标准化数据的乘积即为变量的主成分负荷量,可得不同样品的主成分得分7。本文采用不同的回归方法构建模型,以决定系数2、预测标准差SEP和相对标准差SD等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内部检验和外部验证,考察模型预测的准确度8。2结果与分析2.1主成分分析主成分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如表1所示,第1成分方差贡献率最大,为62.207%,第2成分次之,为23.763%,这两个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5.97%,已经包含了绝大多数的信息量,因此取前两个特征值为主成分9。4种工业分析成分的主成分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其中对第1主成分贡献由

7、大到小依次为挥发分、含水率、灰分、固定碳,对第2主成分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灰分、固定碳、含水率、挥发分。工业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矩阵如表3所示,其中挥发分和其他3个指标含水率、灰分、固定碳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挥发分与灰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最大;含水率、灰分、固定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含水率和固定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最强。2.2预测模型的建立将36个样品全部用于建模。根据表3可知挥发分与其他3个指标之间存在严重的负相关关系,共线性统计量中的容差几乎为0,所以剔除变量挥发分,采用基于含水率、灰分和固定碳3个指标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方程。由表4可以得到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差异为0.0030.05,达到了极显著水

8、平,所以可以进行拟合。表5显示了拟合结果中各指标的拟合系数及显著性检验,因为固定碳的显著性检验在0.1水平上不显著,所以在进行拟合时将其舍去,只保留常数项、含水率及灰分等3项,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的预测模型如下。为了检验多元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10个样品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验证评价指标结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预测模型的预测标准差为0.15kJ/g,相对标准差为1.02%,说明预测模型验证的精确度较高,满足在实际应用检测中的标准要求。结果表明,建立的热值(Q)模型可以用于生物质颗粒燃料热值的预测。3结论(1)主成分分析发现,工业成分的4个指标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挥发分与其他指标之间存

9、在线性负相关关系;提取的两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高达85.97%,挥发分在第1主成分中所占的权重最大,并且与其他指标呈负相关关系,灰分在第2主成分中的权重最大,同样与其他指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2)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热值预测模型,外部验证的标准差SEP为0.15kJ/g,相对标准差SD为1.02%,说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热值预测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性。参考文献1熊先青,钱少平,盛奎川,等.基于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可见近红外光谱预测农作物秸秆高位热值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37(5):1622-1627.2傅晓燕,严伟.农作物秸秆基础特性的主成分分析J.农

10、业工程,2016,6(3):30-33.3QIAN Shaoping,YAN Wei,YANG Guofeng,et al.Estimation of gross calorific value of rice straw from proximate and ultimate analysis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J.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4,24(2):119-225.4皇才进,韩鲁佳,刘贤,等.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秸秆工业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4)

11、:960-963.5王开源.城市生活垃圾热值计算模型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6AntanasijevicD Z,isticM ,Peric -Grujic A A,et al.Forecas-ting GHG emissions using an optimiz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based on correlation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2014,20(5):244-253.7李朝峰,杨中宝.SPSS 主成分分析中的特征向量计算问题J.统计教育,2007(3):10-11.8皇才进,刘贤,杨增玲,等.秸秆热值近红外光谱模型的外部验证结果间的统计比较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5):1264-12679何勇,李晓丽,邵咏妮.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光谱苹果品种鉴别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26(5):850-85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电力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