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课程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3116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与基础课程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基与基础课程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基与基础课程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基与基础课程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基与基础课程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基与基础课程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与基础课程建设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地基与基础课程建设方案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就是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的改革与建设是学校各项改革与建设的核心,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课程质量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尺度。课程建设是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为依据,以教学设备,实践条件建设为保证,以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为成果载体,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制定地基与基础未来三年课程建设规划。一、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思路课程是学校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进而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课业及其进程,是学校教学活动

2、赖以进行的重要载体,从广义上讲,课程是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载体。开展课程建设活动,不仅决定了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决定着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明确课程定位,有效开展课程建设,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了使课程建设与改进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提出了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基本原则课程建设要体现职业教育的思想,贯彻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多样人才;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专业课程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1)校企合作建设课程的原则。要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合作开发专业核

3、心课程,实施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探索工学交替、任务趋动、项目引导、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学习模式,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融教学研为一体,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积极改革学业评价模式,推行多元多主体评价原则。改革学生学业的评价方法,大力推行多元多主体评价。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创新活动及表现,学习过程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过程性评

4、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的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校企合作开发优质教材,建立以模拟企业工作过程和工艺仿真为特点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二)工作思路课程问题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课程体系构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高低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本课程是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等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将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同时,更应适应学生个性化的要求。教学内容应基于工作过程,体现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训结合的方式,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在实训、实习中检验学生的知识熟练程度,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

5、堂教学与课外实训密切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做”相结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了理实一体化。同时,将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与锻炼,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地基与基础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诚信求善,爱岗敬业,团结合作,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具有创新和服务意识,

6、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现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建设目标以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重点,到2025年,初步构建起在高职有效衔接的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近期建设目标:(1)制定一套完备适用的地基与基础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及对应课时安排。(2)建立严格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3)建立一只思想进步、教学能力过硬、实践能力强、师德优秀的师资队伍。2025年建设目标:校级精品课程。三、课程定位地基与基础是面向建筑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即土力学和基础工程。土力学就是研究介质的强度、变形、渗流稳定性

7、问题的科学。基础工程则运用土力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筑物地基的设计理论和基础的结构设计,地基土与结构物等相互作用等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为设计提供依据,解决岩土工程中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这一对矛盾。本课程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高等数学、工程力学、工程地质等基础课程以及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专业课程,具备了建筑物地上结构知识基础之后,以实际应用为背景,培养具有浅基础结构设计与施工的能力、土石方工程施工与验收能力、基坑工程施工的能力、桩基础工程施工与验收能力、常见软土地基处理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具备相关施工技术岗位基本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应用这些知识来初步解决某些实际的

8、工程问题,为学生后续专业拓展技能课程及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良好技能基础。四、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划(一)主要内容(1)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思想品德课和其它文化基础课的教育,注重对学生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踏实作风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加强专业课程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取业能力,夯实专业核心课程,深化专业方向课程,增加专业选修课程,注重对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专业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实践锻炼和职业能力训练,按照技能实践,单项实践,综合实践设置实践环节,设置综合实训课程,加强责任拓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将责任拓展内容作为课程内容纳入培养方案,注重将反映本专业领域

9、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落实到教学内容中去。(2)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现代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倡导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能力,积极鼓励行动导向,任务驱动和情景导向、案例分析等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扩大企业能工巧匠担任专业方向课教学比例。参与实训教学指导,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等教育教学活动,在科学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好校园网平台,教学资源平台,推动师生网上交流互动,提升学校课程教学信息化水平。(3)积极推动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积极推进课程

10、考核评价改革,注重对学生动手、动口、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强化课程过程性考核,促进考核形式多样化,努力做好过程考核记录,加强总结性考核,题型设计要不断创新,考核内容要易难兼顾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职业素养。注重多元考核评价,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1)地基与基础课程标准(2)课程考核方案课程成绩形成(比例分配):课程总分为IOO分,分过程考核与理论考核,各占50%。表1考核标准序号考核项目考核内容成绩比例()1过程考核考核学生日常出勤率;课堂笔记完整度;课后作业完成质量;期中考试成绩详见表2502理论考核综合考察学生对该课程各个知识

11、点掌握程度进行测试,详见表350合计100过程考核说明:日常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笔记完整度、课后作业完成及时性及其质量、期中考试成绩等多方面综合起来,重视同学们的日常表现与努力,以鼓励学生完成该课程教学要求。表2.过程考核标准序号考核标准考核内容成绩比例()1出勤率整个课程学时中学生的出勤次数与出勤率502课堂笔记课堂补充公式、总结笔记以及附加例题。103课后作业每堂课布置一次作业,根据作业完成及时性以完成质量检验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304期中考试第十周进行期中考试,根据考试情况检验前九周知识点掌握情况。10合计100理论考核及方式说明:理论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表3.理论考核标准序号考

12、核知识点及要求成绩比例()1岩土本性质与工程分类502土方边坡与稳定203浅基础及桩基础设计254软弱地基处理5合计100(二)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各项工作有效开展。课程建设是基础大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以规划为指导,专业建设指导委加强领导,专业教工研究纳入工作任务。(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程建设。将课程建设纳入教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活动中。(3)强化课程建设质量管理,确保课程建设质量。完善课程建设过程管理。及时组织专家评价,加强督导与检查,确保建设质量。(4)健全课程评估机制,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健全评价机制,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否达到学习目标,通过评估激励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