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六上伯牙鼓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六上伯牙鼓琴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统编六上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伯牙鼓琴的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目标】1 .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2 .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3 .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教学重点】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
2、趣导入,揭示课题1 .课件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知音共饮醉当歌。知音世所稀。千金易得,知音难寻。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2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都有“知音”一词。)3 .教师过渡,板书课题。过渡: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一一伯牙鼓琴。(在黑板上板书课题。)4.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鼓”是什么意思?(弹)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教师可出示古琴图片。)【设计意图】课前安排学生朗读一组表达友情的诗句,增加积累,学到积累古诗的方法按
3、主题归类,伯牙绝弦这则文言文表现的也是友情主题,紧扣文章,为学习课文做铺垫。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打开书,试读课文,说说读后的感受。2 .教师配乐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画停顿。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键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3 .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4 .点名读,齐读。【设计意图】读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示范指导并给出停顿参考意见,
4、可及时纠正学生在读音与断句方面的错误,也能在理解文意方面给学生更好的引导。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课文中有一些难字、不常见字,你们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我们以前也学过文言文,大家能说说有哪些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吗?(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板书:借助文中注释、工具书、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用心思考。)2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内合作,试着翻译全文。小组成员汇报,师适时出示:伯牙弹琴,链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大山的情怀,锤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
5、,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锤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链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3 .教师适当补充人物背景知识。过渡:学到这儿,我们都知道伯牙鼓琴讲述了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知音故事,那么大家是否知道他们两个人的身份呢?他们是怎么相识的呢?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相传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他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尊称为“琴仙”。而锤子期只是一个山村里的樵夫,以砍柴为生。他们俩相识于伯牙探亲回家途中。
6、伯牙在汉江边弹琴,锤子期正巧遇见,于是就有了一段动人的故事。一个是著名的琴师,一个是普通的樵夫,伯牙为何会为子期之死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弹琴?我们接下来就一起品读一下课文。【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释放已知,解决疑难,获得更多的新知。呈现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环节,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刚才探究的成果解释全文的内容,就变得水到渠成了。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 .品读课文,感悟“知音”。过渡:同学们,既然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那你能围绕“知音”把课文分成
7、两部分吗?学生尝试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前三句话):伯牙遇知音,欣喜万分。第二层(最后一句话):伯牙失知音,悲痛欲绝。2 .品味知音相遇之“喜”。(1)默读课文前三句话,思考:伯牙为何视锤子期为知音?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链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3)想象拓展,说话训练。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
8、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想到的,锤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4)理解文本,探究知音师:在遇到锤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锤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锤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巍巍乎若太山。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汤汤
9、乎若流水。师:当他没遇到锤子期,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预设答案:失望。寂寞。忧虑。渴望。)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师:“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伯牙当时的心境,那就是一一(学生补充“喜”)。是啊,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那就是一一(学生补充“欣喜万分”)。(5)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板书:知音难觅知音难求)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
10、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齐读前三句,读出伯牙得遇知音的喜悦心情。)3.品味失去知音之“悲”。(1)故事补白,渲染失知音之痛。过渡:伯牙与子期因琴相识,相处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再见。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赶来,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等来的却是子期病逝的消息。面对子期冰冷的坟墓,一位老人告诉他,子期病逝前一再叮嘱自己死后要把遗体葬在江边,等他的知音伯牙来的时候,能再听到他的琴声。可是,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伤心欲绝的伯牙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悼念子期,他是怎么做的呢?(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说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3)出示补充资料。过渡:据史料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
11、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三尺瑶琴为君死!(4)教师配乐范读诗歌,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5)思考: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情?用一个字来形容。(悲,痛。)用一个词来形容。(伤心欲绝,肝肠寸断,撕心裂肺。)【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资料、教师渲染等手段,让学生走进伯牙内心,体会痛失知音之情。通过历朝历代关于知音的名
12、句积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影响力,体会知音难觅。在此基础上,领悟课文的主题思想就很容易了。五、对比质疑,关注编者意图1 .伯牙破琴绝弦,“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破琴绝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预设:引导学生从伯牙的职业来考虑,破琴绝弦意味着他将不再以琴师为业,也就断了自己的前程。这更可见伯牙对和子期的这份友谊的珍视。)2 .出示伯牙子期的图片。师:再思考,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于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扁担的樵夫。那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那又是怎样的原因让伯牙死后毅然决然的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呢?是古琴的魅力,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
13、的魅力。(板书:艺术的魅力)3 .齐读全文,感受艺术的魅力。【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伯牙鼓琴就是从“伯牙、子期”超越了地位、国籍而成知音,就是因为音乐艺术的魅力。本环节从人物的介绍中,从学生质疑中,来感悟艺术的魅力。六、朗读悟情,背诵积累1.师:课文虽然很短,仅仅用了83个字,却向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后来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典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O(播放音乐高山流水)让我们伴着这首曲子,再齐读课文,能够背诵的同学可以背下来。小结: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懂自己的人,你就可以称他是你的一一(生:知音。)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己难求,但我们依然怀抱着愿望在生命中寻寻觅觅着我们的一一(生:知音!)【设计意图】“评价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不仅对“知音”一词就有了更深的理解,还很好的达成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个基本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七、布置作业1 .读一读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记载的有关“伯牙绝弦”的故事。2 .背诵,默写课文八、板书设计伯牙鼓琴一一列子俞伯牙钟子期艺术的魅力知音难觅,知己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