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标准化概述1 精品.ppt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549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制度-标准化概述1 精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管理制度-标准化概述1 精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管理制度-标准化概述1 精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管理制度-标准化概述1 精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管理制度-标准化概述1 精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制度-标准化概述1 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制度-标准化概述1 精品.ppt(2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2-10-2412标准化的产生和发展标准化的基本概念标准化的研究对象和科学性质我国标准化发展概况标准的分类和标准体系3一、标准化的产生与发展第一阶段:远古时代人类标准化思想的萌芽第二阶段:建立在手工业基础之上的古代标准化第三阶段: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第四阶段: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的现代标准化4第一阶段:远古时代人类标准化思想的萌芽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交流和传达信息,要发出声音、音节和只言片语,这些都能为大家所理解和公认,从而含有一定的标准化意义。在原始语言的基础上,又创造了符号、记号、象形文字等,这种无意识的标准化虽然处于萌芽状态,却是人类第一次伟大的标准化创举。 5第二阶段:建立

2、在手工业基础之上的古代标准化人类有意识的制定标准,是由社会分工所引起的。社会分工所引起的直接结果是生产的发展和产品的交换,为了体现交换中的等价原则,就必须对交换物进行计量,产生了计量器具。计量器具一开始是被用作交换和分配社会产品的衡量准绳的,它从本质上起着标准的作用。6第三阶段: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近代标准化是在大机器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不仅为标准化提供了大量的经验,而且提供了系统的实验手段,从而使标准化活动进入了以严格的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定量化的阶段。近代各国的标准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和过程是:提高生产率的需要扩大市场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实现生产合理化的

3、需要7第四阶段: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的现代标准化近代标准化以生产过程高度现代化、综合化为基础,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目前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状况和趋势来看,现代标准化已经表现出一下特点:系统性国际性目标和手段的现代化8二、标准化的基本概念二、标准化的基本概念1.关于关于“标准标准”的定义的定义2.关于关于“标准化标准化”的定义的定义91、关于、关于“标准标准”的定义的定义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验经验的综合为基础,以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1996年ISO第二号指

4、南中的定义:得到一致(绝大多数)同意,并经公认的标准化团体批准,做为工作或工作成果的衡量准则、规则或特性要求,供(有关方)重复使用的文件,目的是在给定范围内达到最佳有序化程度。101)制定标准的出发点)制定标准的出发点“建立最佳秩序,取得最佳效益”是建立标准系统的基本目的。最佳效益:是要标准系统发挥最好的系统效应,产生理想的效果。最佳秩序:是通过实施标准使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最高,发挥出最好的功能。112)标准产生的基础每制定一项标准,都必须踏踏实实地做好两方面地基础工作。一方面是科学研究的成就,技术进步的新成果同实践中积累的先进经验相结合纳入标准,奠定标准科学性的基础。另一方面标准中所反映

5、的不是局部的,片面的经验,也不能仅仅反映局部的利益。123)制定标准的对象的属性制定标准的对象的属性“重复”是制定标准的对象的属性。“重复”是指同一事务反复多次出现的性质。事务具有重复出现的特性,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4 4)标准的本质特征是统一)标准的本质特征是统一不同级别的标准是在不同范围内进行统一;不同类型的标准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统一。“统一”并不意味着全部统死,全部统到只有一种,有时只限定一个范围,有时规定几种情况,当然也有绝对统一的情形。5 5)标准的格式和程序)标准的格式和程序132 2、关于、关于“标准化标准化”的定义的定义GB3935.1-96中规定的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

6、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上述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ISO第2号指南中的定义:针对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为制定(供有关方)共同重复使用的规定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在给定范围内达到最佳有序化程度。ISO在公布这个定义的同时做了如下两点注释a)特别是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活动。b)标准化的重要作用是改善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和服务对于预定目标的适应性,消除贸易壁垒,以利技术协作。14上述两个定义对标准化这一概念的特征进行描述,他们所揭示的共同点是:标准化是一个制定、贯彻、修订的活动过程。标准化的效果是在标准实施以后表现出来的。标准化是一个

7、相对的概念。标准与非标准的互相转化15三、标准化研究对象和科学性质三、标准化研究对象和科学性质1、标准化学科的研究范围、标准化学科的研究范围2、标准化学科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标准化学科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研究标准化活动的一般程序和每一个环节的内容。研究标准化的各种具体形式研究标准系统的构成要素和运动规律。研究标准系统的外部联系。研究标准化活动的科学管理3、标准化学科的性质和与其他学、标准化学科的性质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科的关系16四、标准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四、标准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设中的重要作用标准化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标准化是实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标准化有利于专业化

8、协作与生产的巩固和发展。开展标准化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发展产品品种。标准化是消除浪费,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有效手段。17五、我国标准化发展概况五、我国标准化发展概况1949年10月成立技术管理局,内设标准化规格化处。当月制定工程制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标准。1950年召开钢铁标准化工作会议。1955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制定国家统一技术标准的任务。1957年参加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958年颁布第一号国家标准GB158标准幅面与格式、首页、续页与封面的要求1962年颁布第一个标准化管理法规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1963年4月第一次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召开,编制了196319

9、72年标准化发展规划。1966年低已经颁布国家标准1000多项。“文革”受到冲击,10年仅颁布400多项。181978年国务院成立国家标准总局,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979年召开第二次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7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1988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于1989年4月1日施行。至1999年底,我国已有国家标准近2万项,依法备案的行业标准3万项,近9000项地方标准和依法备案的企业标准约35万项。基本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衔接配套的标准体系。标准覆盖工农业产品、工程建设、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环境保护、职业、卫生、安全与服务等各个领域。19六、标准的分类和标准体系1、标准的分类根据使用范围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20根据法律的约束性分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标准化指导性文件21根据标准的性质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22根据标准化的对象和作用分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发展战略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