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 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制度-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 精品.ppt(3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一、黯淡了刀光剑影 综述三级行政体系二、聚散皆是缘 侨郡、侨县小议三、一主摄两地 双头州郡浅议四、兴亡谁人定 都督府闲谈五、盛衰岂无凭 南北对比纲要纲要一、黯淡了刀光剑影一、黯淡了刀光剑影 综述三级行政体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为州、郡、县三级制。县以下,三国两晋南北朝沿袭汉制为乡、里、亭;北朝自北魏孝文帝改制后,实行党、里、领三长制。在少数名族地区,往往置都护等军事机构进行治理;而各国对不巩固的统治地区,则设置镇、戍,派军将以行军事管制。第一节 州东汉末年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兼领民事和,改刺史为州牧,州牧兼领民事和军务,权力转重,形成了郡以上的一级行政组
2、军务,权力转重,形成了郡以上的一级行政组织。织。魏晋南北朝时期州设置主要倾向是:州数目魏晋南北朝时期州设置主要倾向是:州数目日益增多,州的辖区也就日益缩小。日益增多,州的辖区也就日益缩小。三国三国以降,蜀得益州;吴得荆、扬、交三国以降,蜀得益州;吴得荆、扬、交3 3州,州,分交州置广州,共置荆、扬、交、广分交州置广州,共置荆、扬、交、广4 4州;魏得州;魏得司隶、豫、冀、兖、徐、青、凉、并、幽司隶、豫、冀、兖、徐、青、凉、并、幽9 9州,州,又有分置,共又有分置,共1313州;州;曹魏后灭蜀得益州,又分益州置梁州,至魏曹魏后灭蜀得益州,又分益州置梁州,至魏末有建制末有建制1515州。州。西晋晋
3、武帝灭吴统一全国,凡有司隶、豫、兖、晋武帝灭吴统一全国,凡有司隶、豫、兖、徐、青、荆、扬、交、广、益、梁、凉、并、徐、青、荆、扬、交、广、益、梁、凉、并、幽、冀、雍幽、冀、雍1616州。州。后又分州,新置数州,因此,西晋有后又分州,新置数州,因此,西晋有2020州的州的建制。建制。东晋东晋偏安江左,分荆州置湘洲,其所东晋偏安江左,分荆州置湘洲,其所统辖有扬、荆、湘、江、益、梁、宁、统辖有扬、荆、湘、江、益、梁、宁、交、广交、广9 9州,徐州只存其半。州,徐州只存其半。南朝刘宋前期,刘宋承袭东晋疆域,稍有扩大;又前期,刘宋承袭东晋疆域,稍有扩大;又分置数州。分置数州。后期,北魏举兵南下,青、冀、
4、徐、兖以后期,北魏举兵南下,青、冀、徐、兖以及豫州之淮西失守。令置数州之地,又置州及豫州之淮西失守。令置数州之地,又置州侨治地方。侨治地方。梁梁武帝天鉴十年,置州梁武帝天鉴十年,置州2323。此后,疆域有。此后,疆域有所扩大。所扩大。梁武帝好大喜功,旧州梁武帝好大喜功,旧州“多由惜置多由惜置”。到。到大同(大同(534545534545年)年间,梁辖区州的年)年间,梁辖区州的建制达建制达107107,成为南朝置州最多的王朝。,成为南朝置州最多的王朝。北朝北中国的北中国的1010余州,基本上属于十六国,北朝余州,基本上属于十六国,北朝的版图。的版图。十六国和北魏前期,地方行政组织混乱,直十六国和
5、北魏前期,地方行政组织混乱,直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南齐永明四年,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南齐永明四年,486486年),编定户籍,划定州郡。大体上以黄河为年),编定户籍,划定州郡。大体上以黄河为界,共有界,共有3838州。州。魏末魏末丧乱,战事迭起,南北对峙未变,东魏末丧乱,战事迭起,南北对峙未变,东西又行分裂,郡县僻小,建州杂多。西又行分裂,郡县僻小,建州杂多。北齐末年,置州有北齐末年,置州有9797;北周灭齐,又行省;北周灭齐,又行省废,至大象二年,北周共有废,至大象二年,北周共有211211州。州。第二节 郡国(含侨州、郡、县)三国时,曹魏13州有101郡;蜀汉一州有22郡;孙吴四州,领
6、郡44。西晋统一,统郡173,与三国郡数相尽等,但较汉代实增2/3。永嘉乱后,东晋和宋、齐、梁、陈相继割据江左,当政者往往分割郡国,加上侨置郡国,郡国建制季度混乱北朝虽少侨郡,但分割酬庸、虚增郡数的情况也不减南朝。第三节 县西汉末,有县、道、侯国1585个;至东汉桓帝时,变化不大。三国时,魏、蜀、吴共置1206县。西晋统一之后,有1232县。南北朝时期情况变化不大。梁武帝天鉴十年有1022县;陈亡时有438县。北齐至天保末年存385县;北周大象二年有1124县。南北朝末,南北总共约有1562县朝代秦汉三国晋南北朝西汉东汉魏蜀汉吴西晋东晋宋齐梁陈北魏后齐北周州数13131325192223234
7、210397211郡数40103105652243156238395350109519160508县数1314118011091179147410254383523651024备注一说48道32国341道及国在县内一说20州 疆域不定沈任远: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台湾商务印书馆二、聚散皆是缘二、聚散皆是缘 侨郡、侨县小议原郡领县原郡领县侨郡领县侨郡领县汝南郡 上蔡 平舆 慎阳 北新息 安成 南新息 朗陵 阳安 西平 瞿阳 安阳汝南郡 上蔡 平舆 真阳 北新息 安成 南新息 临汝 阳安 西平 瞿阳 安阳新蔡郡 鲖阳 固始 新蔡 苞信新蔡郡 鲖阳 固始 新蔡 东苞信 西苞信谯郡 蒙 蕲 宁陵 襄邑
8、魏 长垣谯郡 己吾(余无考)粱郡 下邑 砀粱郡(领县无考)陈郡 项城 西华 谷阳 长平陈郡 项城 西华 谷阳 苌平 阳夏南顿郡 南顿 和城南顿郡 南顿 和城颍川郡 邵陵 临颍 曲阳颍川郡 邵陵 临颍 曲阳汝阳郡 汝阳 武津汝阳郡 汝阳 武津汝阴郡 汝阴 宋 安城 楼烦西汝阴郡 汝阴 宋 安城 楼烦陈留郡 浚仪 小黄 白马 雍丘陈留郡 浚仪 小黄 白马 雍丘 襄邑 封丘 尉氏侨治情况表侨治情况表三、一主摄二地三、一主摄二地 双头州郡浅议u双头州郡是东晋南北朝时代地方行政设置的特殊现象。第一节 双头州郡的概念 双头郡:二郡同治一地,设置一名太守,实际上合为一个行政单位,虽称二郡,其实是一郡。 双头
9、州:双头州者,二州同治,共一刺史,合为一个行政单位,虽称二州,其实是一州。第二节 双头州郡的种类与名称 种类:依照二州、二郡的组合,双头州郡可分为以下三类:1、实土郡实土郡2、实土州、郡侨州、郡3、侨州、郡侨州、郡 名称分类:1、二州、二郡的合称,如西汝南北义阳二郡2、双头郡“南”或“北”字贯下而言,如南彭城南下邳南彭城下邳3、双头郡省称“南”字,如南琅琊南彭城琅琊彭城4、双头郡省“二”字为称5、双头州郡常单称,如青冀二州单称青州或冀州第三节 双头州郡的设置原因与侨置州郡有关,简单易行临边诸州郡因土地荒残、民户寡少,故合二州、二郡,置一刺史、太守以战守需要,于边地形胜冲要之处置双头州郡沿长江而
10、下、近畿要地,为重其资力、藉资控御而置四、兴亡谁人定四、兴亡谁人定 都督府闲谈第一节 制度发展南齐书百官志:都督“起汉顺帝时御史中丞冯赦讨九江贼,督扬、徐二州军事”魏文帝黄初二年,始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晋承魏制,自惠帝末,都督多领治所之州刺史都督本为治军而设,但地位较高西晋南渡后,都督成为一府之长都督统帅权之确立,不限于州,形成“大都督区”各朝代都督区数目:东晋7个,齐宋14个,梁陈15个第二节 设置原因 汉末大乱,乃有都督制度之兴起,本为统军而设,及三国后,为了边防及入侵战事而统州为府,以集中兵力第三节 特点1、都督府是以州和军镇为基本单位的军事组织,后逐步形成了州以上一级的行政区划2、主要目的是边防,设置在特定区域3、都督也有九等级之分,根据其统领州的多少表现出来第四节 影响1、其形式上,犹如先秦之诸侯分封,都督成为地方掌权者,诱发了“八王之乱”,是国内动荡2、都督诸州军事在军事上的主要职责是镇戍地方,有利于稳固边防3、都督全掌地方之兵权、民权,容易使得私心膨胀五、盛衰岂无凭五、盛衰岂无凭 南北对比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宋书隋书南齐书2、三国志3、沈任远: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台湾商务印书馆4、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5、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年6、殷宪:北朝史研究7、黄慧贤著,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四卷 谢谢观看!第三小组全体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