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课程标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医外科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511适用专业:中医医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40学时总学分数:2.5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 .课程简介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以人体体表症状为主的外科疾病证治规律及预防保健的一门课程。本课程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介绍了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对中医外科基本概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名词术语解释,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中医外科疾病治法和中医外科调护。授课过程中要侧重介绍中医外科学特点
2、,要突出外治方法的特色和优势,并要求学生掌握外科的专用方剂及外治药物的各种剂型、适应证、用法等。各论为临床篇,以中医病名为主(无恰当中医病名者则用西医病名)分章列节,按中医外科的传统分类方法分为:疮病、乳房疾病、瘦、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肠疾病、泌尿男性生殖疾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及外科其他疾病。要重点介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方法。2 .课程性质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拼证论治规律及预防知识,熟恶中医外科疾病的主要内、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以及急诊处理原则:了解某些疑难病的诊治要点,构建中医外科临床思维与技能,能够举一反三,在面对
3、更多外科疾病时,有能力去思辨,进而制定出诊治方案。培养学生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刻苦勤奋、认真细致、严谨要求、不断进取的学习和工作态度。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40学时。3 .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是中医专业必修课程。4 .课程作用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临床专业的主干课程,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二)设计思路1 .课程设计理念教育部对于医学人才定位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要求我们学生的知识传
4、授以“必须、够用”为度,如何掌握好这个度,我们进行了基层医院医生的需求调查,得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结合临床一线医生讨论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对接的教学理念,即:授课前学生了解未来岗位知识需求,授课中有目的地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中医外科学课程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基层医生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基于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而设置,明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及保健指导的能力,本课程为培养学生该能力提供支撑。课程设置参考临床执业(助
5、理)医师资格考试标准,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2 .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基层医生岗位工作需求为目标,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同时参照医疗行业准入标准即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纲所要求的知识要点进行整合,简化课程之间重复的部分,增加相关的体现中医外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专业特点,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课程讲授以基层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为重点,优化分配教学时间,做到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接轨,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内容组织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按照学生的认知程度,
6、循序渐进,从基本理论知识入手,延伸到相关的疾病,同时参照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构建从生理到病理递进式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以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采取项目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校内模拟工作环境中边教边做,在临床实际工作岗位中边做边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学生岗位综合技能培养目标。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建立并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教学平台(TPMP平台、智慧职教、智慧课堂等)和优质教学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实施全程记录和追溯。线上课堂在课前引导学生预习
7、知识,课中发起讨论和头脑风暴,课后巩固和拓展知识;实体课堂重在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和进行病例分析。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教学法、PB1教学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CPC(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法等。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学习情境设计,采用病例导入、模型示教、模拟操作、角色扮演、床旁教学等方法。课程考核以考试大纲为依据,采取理论与实践考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中医外科学总学时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0学时,实践操作(含见习、病例讨论)IO学时。理论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实践教学在临床医学实训中心和医院完成。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 .学生应掌握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
8、科疾病辨证,中医外科疾病治法和中医外科调护。2 .能够掌握外科的专用方剂及外治药物的各种剂型、适应证、用法等。(二)能力目标1 .掌握外科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正确处理。2 .掌握外科科常用的操作技术。3 .熟悉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方法。()素质目标1 .学生应具备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能力。2 .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病人,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得以体现。3 .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特别加强诚信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课程内容和要求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分析。1.课程内容及
9、学时分表I中医外科学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览表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建议学时情境一中医外科学知识要求:中医外科学术流派理论1的发展概况1.掌握中医外科学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代表思想。2,熟悉各历史时期中医外科名医名著作。3.了解中医外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代表思想。情景二中医外科的范围和疾病命名及分类知识要求:1 .掌握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规律。2 .熟悉外科疾病的分类3 .了解中医外科的范围。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规律。理论1情景三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知识要求:1 .熟悉外科常见致病因素的特点。2 .掌握中医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制。1 .外科常见致病因素的特点
10、。2 .中医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制。理论1情景四中医外科疾病的辩证知识要求:1 .熟悉四诊在外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 .掌握外科疾病的阴阳辩证。3 .掌握外科疾病局部常见症状辩证。4 .了解外科疾病辩经络部位。5 .了解外科疾病辩善恶顺逆。1 .外科疾病的阴阳辩证。2 .外科疾病局部常见症状辩证。总学时4理论2实验2情境五外科疾病的治法知识要求:1掌握内治法的总原则。2 .熟悉内治法的应用。3 .了解内治法的临床意义。4 .掌握外治法的总原则。1 .内治法的总原则。2 .外治法的总原则。总学时3理论1实验25 .熟悉外治法的应用。6 .了解外治法的临床意义。情境六中医外科调护知识要求:1 .掌握
11、中医外科一般护理的要点。2 .掌握中医外科饮食护理的要点。1 .中医外科一般护理的要点。2 .中医外科饮食护理的要点。理论1情境七疮疡知识要求:1 .掌握疮疡的病因、病机、辩证规律。2 .熟悉疮疡内治三大法则及外治法的临床运用。3 .掌握不同部位痈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4 .熟悉痈的临床特点。5 .掌握有头疽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6 .熟悉有头疽的病因病机。7 .掌握疽毒内陷的分型论治及急救措施。8 .掌握不同部位发的辩证论治。9 .熟悉发的定义和临床特点。10 .掌握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的症状和治疗。11 .了解具有特殊性质的烂疔、疫疔临床特点和预防方法。12 .掌握走黄的分型论治
12、及急救措施。1 .疮疡的病因、病机、辩证规律。2 .不同部位痈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3 .有头疽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4 .疽毒内陷的分型论治及急救措施。5 .不同部位发的辩证论治。6 .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的症状和治疗。7 .走黄的分型论治及急救措施。8 .暑疳、用病的临床表现和辩证论治。9 .丹毒的临床表现和辩证论治。10 .附骨疽的临床表现与辩证论治。11 .流注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总学时6理论4见习213 .掌握暑拜、病病的临床表现和辩证论治。14 .了解拜的概念和临床特点。15 .掌握丹毒的临床表现和辩证论治。16 .熟悉下肢丹毒的防治。18 .掌握附骨疽的临床表现与辩证
13、论治。19 .熟悉附骨疽的病因病机。20 .了解附骨疽由于骨关节的破坏而造成的后果。21 .掌握流注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22 .熟悉流注的病因病机。23 .掌握流痰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24 .熟悉流痰的病因病机。25 .掌握疲痈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26 .了解疡痈与粤核、失荣的鉴别。27 .掌握褥疮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28 .了解褥疮的预防与调护。12 .流痰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13 .摞疡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14 .掌握褥疮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情景八乳房疾病知识要求:1 .掌握乳房检查方法。2 .熟悉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及诊疗要点。3 .了解乳房的解剖生理、病因1.乳房检查方
14、法。4.乳痈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7.粉刺性乳痈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总学时8理论6病机及辅助检查。4 .掌握乳痈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5 .熟悉乳痈的概念、鉴别诊断及其他疗法。6 .了解乳痈的病因病机及预防与调护。7 .掌握粉刺性乳痈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8 .熟悉粉刺性乳痈的概念、鉴别诊断及其他疗法。9 .了解粉刺性乳痈的病因病机及预防与调护。10 .掌握乳发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I1熟悉乳发的概念及鉴别诊断。12 .了解乳发的病因病机及预防与调护。13 .掌握乳帽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14 .熟悉乳痛的概念、鉴别诊断及其他疗法。15 .了解乳痛病因病机及预防与调护。16 .掌握乳漏的临床
15、表现及辩证论治。17 .熟悉乳漏的概念及鉴别诊断。18 .了解乳漏的病因病机及预10 .乳发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13 .乳痛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16 .乳漏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19 .乳痹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22.乳历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25.乳核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28.乳岩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防与调护。19 .掌握乳痹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20 .熟悉乳痹的概念及鉴别诊断。21 .了解乳痹的病因病机及预防与调护。22 .掌握乳肪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23 .熟悉乳肪的概念及鉴别诊断。24 .了解乳疣的病因病机及预防与调护。25 .掌握乳核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26 .熟悉乳核的概念及鉴别诊断。27 .了解乳核的病因病机及预防与调护。28 .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