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7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2023-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区将迎来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大机遇,与全国一道进入新阶段。为了阐明区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描绘未来五年发展蓝图,特编制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同心同向同频推进我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第一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区经济建
2、设、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奠定了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坚实基础。第一节发展成就经济总体实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5.1亿元,年均增长6.24%,顺利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三次产业占比由2015年的3.69:43.30:53.01优化为2023年的2.09:42.57:55.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1.3亿元,年均增长3.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702元、19408元,年均增长6.21%和8.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五年累计完成6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32.6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均领跑全市,人民群众幸福感、自豪
3、感和满意度空前提升。三大攻坚战取得新胜利。重大风险总体可控。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分别压缩26%和50%。通过存量土地出让、国有资产处置、企业经营权转让等措施,累计化解政府债务113.30亿元;特别是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京能热力集团转让热力公司25年经营权,收益7.5亿元用于债务化解,实现了资产资源变资金的有效运作;偿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共计18524.39万元,“十个全覆盖”工程款全部清偿;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非法集资等行为,共查处非法集资8841.2万元,有效遏制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科学防控新冠肺炎、猪瘟、鼠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进一步提升。脱贫
4、任务全面完成。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认真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扎实开展“清零达标”专项行动,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产业就业、生态补偿、教育帮扶等措施,全区813户、153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430户危房改造任务圆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和水质提升工程实现全覆盖。累计投入4770万元,实施村集体产业扶贫项目50个,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的基础。污染防治力度空前。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央环保督察及其“回头看”反馈的15个方面87项整改任务和草原生态环境专项督察反馈的9项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完成富磊、普远、察哈尔热源厂干煤棚建设,城市清洁能源供热面积达3000万平
5、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8天;积极完善自然保护地、水源地规划调整,巴音水源地投入使用;小东滩、碧水蓝天、巴音、华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面完成;扎实开展土壤污染四控”行动,工业园区固废渣场建成投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天蓝、水碧、土净的生态环境得以进一步实现。中心城区功能进一步增强。深入推进“多规合一”,修编完成乌兰察布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马莲渠乡、白海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面实施,河东南北片区、桥西片区和现代物流园区局部控规完成修编工作,全域规划体系基本完善。规划布局了都市新区、察哈尔工业园区、北部生态旅游区三大片区,为我区实现远景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城区扩建、园
6、区规划建设、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建成区面积达到73.4平方公里,为未来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空间。经过输变电工程、水源地、热电联产、给排水、燃气管网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完备畅通,建设完善了金融北街、泰昌路等城区道路,城区道路里程超过435千米,公交线路达到32条,居民出行更加便捷。深入开展市容市貌整治,实施南沙河综合治理,完成团结大街、新体大街等主干道店门牌匾升级,南、北出入口绿化提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全力推动绿地、富力、恒大等品牌地产建设,住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品质大幅提升。万达广场、维多利摩尔城等商业设施建成运营,日盛晋蒙、内蒙古银行主题酒店
7、建设招商,四季酒店、丽思柏尔曼等一批商务酒店投入使用,乌兰察布会展中心东西馆全面落成,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能力不断提升。北部生态旅游区建设全面推进,滑雪场、民族民俗特色村落、温泉、草原等布局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大河湾国际滑雪场雪具大厅、酒店公寓、中小学生研学和企业团建基地等配套设施完善,“一廊两环”农业观光带初见成效,大十号村、三胜村、察汗营特色村落启动规划招商。京呼高铁全线通车,集大高铁建设启动,融入“首都一小时经济圈”的梦想得以实现。进一步强化了我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六条铁路、六条公路与集宁机场形成了互为支撑的多元立体交通体系。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先行布局,建成主备双路直通北京的专用光缆;数据中心建设
8、快速发展,被评为“中国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中心城区接入“陕京四线”天然气长输管道,进一步丰富了能源供给结构。形成产业布局新框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进展,新经济新产业方向明确,大数据、大物流、大健康、大旅游建设全面启动,大数据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生物制药基地之间相互关联互为支撑的新经济发展框架基本形成。华为、苹果、阿里巴巴等在建大数据企业增加到14家,服务器设计规模突破150万台,博岳、梧桐木等呼叫外包服务业稳步发展,百度创新、软通动力在孵企业达80家,国家大数据中心地位凸显。七苏木物流基地建成运营,累计开行中欧班列376列,货重22.68万吨,
9、货值7.97亿美元;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现了同年申请、同年批复、同年验收,年发运量8万吨,货值120亿美元;成功获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北方陆港一期、“三乌”国际公路运输干线具备运营条件,国际物流枢纽雏形初现。成功签约蓝城康养小镇,百旺、红海子康养项目有序推进,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旅游产业新动能,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文旅融合发展,累计接待游客560万人次。同盛塔筒、明阳风电等企业产能不断扩大,清华同方、益明电力等项目加快实施,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取得新突破。京宁2X660MW热电联产加速推进,海立二期、东阳光建成投产,化成箔产能占全球40%以上,三信锂电池负极材料、华瑞碳素单体石
10、墨化产能均进入国内同行业前列,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初具规模。全力抓好马铃薯主粮化全国试点建设,脱毒种薯覆盖率达95%,种植机械化率达93%,秋实生物、蒙根山油脂等绿色农畜产品加工项目顺利推进。以京东、天宇达等入驻为标志的生物制药产业园加快建设。赢得高品质生活新飞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行政企事业退休人员养老、退役士兵社保接续、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城乡医保和低保一体化运行等社保体系建设完善,城市、农村低保标准持续增长,特困人员、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农民工欠薪讨薪问题得到有效根治。住房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创造了日签300户的“集宁棚改速度“,五年累计完成39475
11、户棚改任务,被国务院确定为棚户区改造工作激励城市,被央视一套安居中国专题片集中报道。同时,大力推进心尚家园等回迁安置房建设,妥善解决51839套房屋“办证难”、3807户“回迁难”历史遗留问题,困扰群众多年的安居梦得以稳步实现。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显著,自治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会在我区圆满召开。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五年共投入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28.1亿元。其中对校长津贴、班主任津贴和超课时费的兑现,极大调动了校长、教师的工作热情。新建小学3所,对3所高中学校运动场地、设施设备和11所学校公厕进行升级改造。数字化校园实现全覆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幼儿园规范化比例达到100%。
1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2%,北师大集宁附中实现了集宁区11年来考取清华北大的“零突破”,并且位列自治区高中学校前列。积极开展足球、网球、冰雪进校园活动,创建“校园足球特色校”国家级14个、自治区级8个。教育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公立医院改革任务,积极与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合作,引进北京阜外等医院知名专家在我区打造多个重点学科,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5张、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3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6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3.75人,公共卫生人员每万人达到1I人,全区人均
13、预期寿命增加1岁(74岁);进一步完善了公园、广场及居民小区文化体育设施,集宁战役遗址被评为“第八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举办世界女子网球巡回赛、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攀岩联赛等一批文体活动;加快推动乌兰牧骑建设,群众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体育场地总面积达到84.4万平方米,人均4.02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全面实施依法治区战略。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成功创建“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启动国家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成立市场监管、政务服务、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政府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坚持依法行政,
14、不断深化重大问题决策、资金集中管理、政府采购等改革。切实加强政务公开,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不断增强。创新社区建设,全面推进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积极推广“枫桥经验”,信访案件化解率达到100%。如期完成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刑事发案控中有降,群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持续提升。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丰硕,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成效。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显著改善。全力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切实解决服务群
15、众“最后一公里”。成立企业代办中心,实现企业项目从立项到竣工手续全程代办,行政审批按时办结率达100%。稳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分离”和全程电子在线登记。进一步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改革。取消行政事项445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00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登记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全程网办率913%。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7996户,较2015年末增加14550户。在全市率先实施工程领域审批改革,审批程序进一步简化,社会领域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由120个工作日压缩至70个工作日。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不动产登记压缩至5个
16、工作日以内。完成三级标准化服务大厅升级改造,实现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全覆盖,成功入围“全国百佳便民利民示范窗口”。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兑现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妥善解决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加强信用集宁建设,努力营造诚实守信良好氛围,信用“双公示”信息累计录入12380条,对3793家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反馈。对32个执法单位的527个执法案件进行公示,确保执法公平、公正、公开,使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统筹推进新闻媒体、外事侨务、供销合作、气象、粮食、物价、双拥、审计、统计、档案、工青妇、残疾人、红十字、工商联、老龄、消防事业等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集宁区“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单位完成情况属性2023年年均递增(%)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15.106.2预期性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5086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