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用字阐释:以涵字为例.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7704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姓氏用字阐释:以涵字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姓氏用字阐释:以涵字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姓氏用字阐释:以涵字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姓氏用字阐释:以涵字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姓氏用字阐释:以涵字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姓氏用字阐释:以涵字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姓氏用字阐释:以涵字为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姓氏用字阐释一一以涵字为例中国人历来有较强的家族观念,姓氏姓为宗族、氏别分支,姓氏是一种文化,其中隐藏家族发展的历史、发展脉络,是一个人所出家族的符号,标志自己的身份,探寻自己血脉的根源,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脉络和体现。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追求自己姓的来源,当在外漂泊时,知道自己姓和血脉的由来如同有了精神上的归宿,漂泊的灵魂也有了安宁,一些海外华人对此更是非常有兴趣,希望以寻姓的方式寻“根二基于此中国政府专门牵头组织编纂了相关书籍,一门新的学问从寻根问族中诞生。本文所研究的涵姓为罕见姓,在宋代百家姓和明代千家姓中均无记载,仅见于2010年新编版千家姓,排名为2889,全中国人数不超过一千人,全国

2、姓“涵”者更是万无其一。因为认为“涵”姓是现代姓,即“函”姓的误用或化用。虽然常见姓的使用者占总人口的大部分,但罕见姓依旧是姓氏文化中值得探讨的一页。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国历史发展脉络,提高文学素养,增加对本民族的热爱之情,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更深的共鸣和理解。一、涵字义项梳理“涵”在在中国古汉语词典和古代书籍中有以下义项:1表水;2.沉、潜;3.沉浸;4.浸润,湿润;5.思索,咀嚼;6.深入领会;7.包涵,包容;8.宽容;9.其他“涵字本身是一个形声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可以推测出这一点,从水、函声,本义是“水泽聚多”(出自说文解字)。它本身与水相关,偏旁部首证明这一点,“函”则代表它的

3、读音“从水函声”,除了1、2为本义,其余都是它的引申义。此外,“涵”字与“泳”字互训,可以作为同义使用,也可组合为一个词使用,广韵.覃韵:“涵,涵泳1 .表“水”,“涵碧”,水波碧绿。水月亭:“涵碧湛湛琉璃盘二盆池:“馀波拗怒犹涵澹,奔涛击浪常喧JSj此处“涵澹”表示水波摇晃荡漾的样子,“涵”即水、水波。2 .沉、潜方言.十:“涵,沉也。楚郢以南日涵,或日潜。”这里给了直白解释,涵表示沉或潜的意思,在左思吴都赋中:“涵泳乎其中,这一句是写鱼在水中潜行,谢灵运撰征赋:“羡轻的之涵泳,观翔鸥之落啄。看见水中斑鱼潜入水中,看见天空中的欧鸟落下啄食。又有“涵淹”中表“潜”,祭鳄鱼文黑噩鱼之涵淹卵育於此

4、,亦固其所鳄鱼把蛋生于此处深深潜埋并加固。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二草树萋己球,冰霜尚涵淹。3 .沉浸“涵泳”被引申为读书时“沉浸其中”,其中“涵”则表沉浸。曾国藩家书对涵有解释:“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春雨太小难以浇透,过大让花朵离散,渠水过小干涸,过大则水涝。韩愈昌黎集:“臣生遭圣明,涵泳恩泽,虽贱不及议而志切效忠。而谭嗣同在自序中说:“吾少自壮,偏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深受其苦,不是常人能够忍受的。送刘永康还江西序:“今幸遭逢有道之朝,登崇俊良,凡有血气者莫不涵泳歌舞于神化之中。4 .浸润、湿润清段玉裁对说文解字注:“涵,所受润泽多也。”题横山寺:“露涵松翠湿

5、,风涌浪花浮。露水将碧绿的松树浸润湿透,风从深林涌来让松叶像水中浪花一样浮起。5 .思索、咀嚼朱熹:“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王世贞艺苑卮言:便须金全择佳者,熟读涵泳之,令其渐渍汪洋。6 .深入领会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正渊明诗意,诗字少意多,尤可涵泳。称赞陶渊明的诗虽然字少,但蕴含深意无穷,可以深入领会。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二九:“熟绎上下文,涵泳以求其立言之指,则差别毕见矣。7 .表“包容、容纳”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太平,涵虚混太清“虚”和“太清”都是指天空,八月时秋水胜涨,几乎与湖岸齐平,湖水中倒映整个天空。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君思我,回首处,正

6、江涵秋影雁初飞。雁过江上朝南而飞,被江水包容在怀,倒映成影。湖州谢上表:“天覆群生,海涵万族。都表示包容的意思,和现代释义也已经相当接近。8 .表“宽容”诗:“乱之初生,僭始既涵。祸乱刚刚出生时,谗言已经被宽容。唐语林:“吾不意为娄公所涵!我没有想到竟然被娄公宽容了。9 .在归藏经中,“涵”字也表示好人缘。二、字形搜集与分析“涵”的字形演变与“函”息息相关,目前认为“涵”字没有甲骨文写法,而金文两种写法如图右边“函”本身是一种装箭的竹筒,为象形字,因此字义上有“包容”、“容纳”的意思,加上偏旁,造字本义就是容纳水的容器“涵说文解字中篆体遹篆体左边是”,有水的意思,右边为“函”字篆体演化,上边是

7、“弓”,下边是装了箭簇的箭囊。楷书写法:楷书并无太大变化,只是在篆书基础上整齐化。而一些时期里也会把“涵”写做“洽二三、姓氏起源中国“姓氏”非常值得考究,需要注意点一点是,对历朝历代关于汉民族姓氏的发展研究来看,目前我国姓氏数量非常多,其实每个字在早开始时都有成为姓氏的机会。但要成为姓氏,首先要出现在一个人名字当中。也就是说,现在正在使用的姓氏,实际上都来源于历史记载中的一位先祖。“涵”是非常罕见姓氏,无论是宋朝百家姓亦或者明朝千家姓都没有记载,2010年由中国科学院姓氏研究所牵头编纂的目前最全的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有“涵”,应当是姓氏“函”的化用或误用】。姓氏“函”读音有han和Xian两种。

8、古代书籍中“函”姓起源最早能够追溯到太岳。广韵云:“太岳后有函氏。“太岳”并非专指一个人,一开始伯夷曾经担任过颛顼的大祭司官职太岳,被人尊称为太岳,后来“太岳”被流传下来,普遍认为是官职。但在王圻续文献通考一氏族源流中,“太岳”被认为是伯夷后代,“伯夷生太岳,太岳生先龙.后有许氏、氏、叔氏、函氏函氏是西周一个小国姜国王许氏的后代,即认为函氏是伯夷的后代。但这一点其实很难考证真假,因为广韵本身是北宋年间的著作,创作目的是为了进行诗歌押韵,而非严格的考究书籍或记实书籍,现代主要用来研究中古音,很有可能为了语调和谐稍微改变内容。而续文献通考是由明朝人王圻编著,建立在对之前文献参考订正的基础上,目前历

9、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本书不够严谨。此外,由于颛顼是上古时期的传说人物,是否是颛顼后人这点也非常难考证。而对于函氏人是许氏后代这一点则可以从左传杜注中窥见端倪,左传:“函氏,春秋时许地,盖以人姓名地。“古有函氏国,春秋时许地,以国为氏。”字面意思即以前有个函氏国,就是春秋时的许地,以国家的名号作为姓氏。函氏国此地在春秋左传中有明确记载:“伐许,次于函氏。这个事件发生在鲁襄公十六年时,许是春秋时期一个弹丸小国,周成王时期,太岳后人许文叔被周成王封在此地,包含现在河南的许昌和临颖一带。在襄公时,郑庄公攻打下许国,在左传上留下几句话记录。函地是许管辖地盘,许为许地,而函地历史1袁义达,邱家儒.中国姓氏大辞

10、典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114.上被称为“许邑”,也就是许地都城,又名“容城”。春秋:“许迁于容城。”鲁山县志:“春秋许都,定公四年,许迁于容城。后二年郑灭之,在河南省叶县西。”所以从这本书中考证,函氏姓氏发源地就在河南叶县鲁山,当时的函地。古今姓氏书辨证云:“周官攻皮之工有函人,为甲者,或以世官为氏。前一句来源于周礼.考工记,周礼是西周时期周公旦所著,考工记是其中工科类部分,讲述了古代工匠修建宫殿和进行城市规划的思路。考工记:“攻皮之工:函、鲍、舞、韦、裘。”“函是专门制作铠甲的工匠,与糅制皮革的“鲍”、制作鼓的“薜”、专制韦革的“韦”及制作毛皮的“裘”合称为攻皮五工。辩证中认

11、为,一开始是制作盔甲的工匠因为世代继承这门工作,所以改姓为“函”,是为“涵”姓起源。因此“函”姓起源应当有两支,一支是许国许文叔后人,为许姓函氏,当地族人把封地作为自己的氏,一支是世代制函匠人的后人,以职业作为姓氏。后来这两支人迁徙在中国各地安居乐业,于是各地都有了“函”姓人。这两种说法都是比较可靠的,因为符合中国古代的姓氏规律:以封地为姓、以官名为姓或职业为氏。通志氏族略中提到古代命氏的方式包括“用国名,用封邑名,用亭名,用爵位名字,用技艺的名字”等三十二中,“函”的命氏法正好对应其中两种。但中国古代书籍中有据可考的“涵”姓人非常少,按中国姓氏大会称:“汉代有豫章太守函熙,为函姓之始。中文大

12、字典认为这是误注,更正为:“汉代有函熙,南昌太守。”广韵:“汉有豫章太守函熙。又汉复姓。汉末有黄门侍郎函治子觉。”所以汉朝有这位豫章或者南昌名叫函熙的太守,和这位小黄门是早期唯一可考名字中带有“函”字的人。不过这两人是否确实是“涵”姓祖师依旧难以确认,因为“太守函熙”读音通“咸”,而非现代读音“寒而黄门侍郎“函治子觉”应当是姓“函治”而非“函”,这点在姓氏国词典中有记录可寻。函姓之人数量如H此之少,那么是否可以认为他们在中途因为某些原因更换姓氏,组成其他分支,彼此在历史的慢慢长河中渐行渐远?而在翻便2籍后发现,与“函”有关系的姓氏就有(读音通“藕”,可写作“藕”),“函冶”、“函井迎“函舆”。

13、有个观点将此姓氏认作“函”姓分支,因为目前古文界有一种说法为是“函”字省略写法,作为姓与“函”姓似乎有沾亲带故关系。但其实不然,来源于一座名叫山的山,目前我国中国安徽铜陵和江苏宜兴都有以此命名的山,现代安庆、根阳则有“藕”姓人。无论山所在的安徽和江西,还是现代“藕”姓人所在安庆根阳,都与现代涵氏及函氏现在生活距离太远,很难证实“藕”氏与“涵”氏同宗说法。“函冶氏”则是春秋属地“函冶”地盘上的族人,以地名为姓,可以说与“函”氏毫无瓜葛,春秋:“函治氏为齐太公买箭。”春秋时期“函地”与“函冶”两地同在现代河南,相距两百多公里。“函井”则与羌族人有关,四面像碑:“有函井姓六人”,由羌人中“罕井”改姓

14、而成。元和姓纂中有“函舆”姓,不过详细资料已经失落。因此以上几个姓均不是“函”姓分支,也不是“涵”姓同宗所出,“涵”作为稀有姓氏,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不太起眼的星星,偶尔会有家族兴旺,大部分时间里在历史书上沉寂,但依旧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记录着朝代的更迭和变迁。四、姓氏族谱姓氏的诞生是非常神奇的,一开始许多人并不能拥有姓氏,因为他们身份低微,并没有精力给自己取一个“姓氏”,但后来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人拥有“姓”和“氏有时候或许是因为为了自己的职业而骄傲,有时候是因为记录所得到的封地,一个姓就诞生了。每个中文汉字都有成为“姓”的机会,但是姓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根和血脉,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涵”字是

15、稀有姓氏,在说起族谱的时候,家里人不免感叹好笑,因为“涵”姓偏僻,周围邻居总是写错听错成“韩”或“寒”,在登记户口时工作人员也不免记错,也有家中小辈因此自卑。但其实“涵”是个很好的姓氏,它既有水的平和、润物无声,又代表广阔包容的心胸。家中有族谱,可以让后辈们按照辈分取名,一开始只有男性可以使用,但新中国成立之后,本着男女平等的精神,男女都可以按族谱该属的字来起名字。也可以不随辈分取名,但自己也必须知道自己是哪个辈分的人。大朝兴克守,伯邦耀宗文。景公永廷中,家和吉广临。国共笃学明,维存培善则。华章仁义礼,忠孝恭思敦。诚信世法新,崇正安中静。历朝历代姓“涵”的人非常少,连家里长辈也说不清出过哪些名人,有说是“从海外流亡回国改姓的,也有说“其实记录有误的”,众说纷纭,至于同姓族人就更少见了,中国至今只有山西阳泉才有“涵”姓人,数量不超过一千。据说江西兴国县有姓“函”是同族后的分支,但与我们这一支是否同脉分支因为相隔太远也无法考究。涵姓氏族不仅分支少,而且分布不广,全中国人数不超过一千。我们这里大家聚集在一起融洽生活,最近几十年里既出过一些会读书的人,也出过善于打拼、去往大城市的年轻人;既有安于一隅心态平和的人,也有野心勃勃胸有丘壑的人。作为稀有姓氏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