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与未来发展探讨.doc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8239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与未来发展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与未来发展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与未来发展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与未来发展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与未来发展探讨.doc(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与未来发展探讨摘要:信息化管理是防汛抗旱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防汛抗旱的早期识别能力与预警能力尤为关键,需要进一步落实信息化战略。本文先对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要点与策略作详细的分析论述,进而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对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方向的认识与见解。关键词:防汛抗旱;信息化;预报预警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防汛抗旱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各省份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河南省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将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与山洪灾害监测防御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条块分

2、割的问题。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其所构建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同时配备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数据库,相关数据可以实现横向、纵向共享,信息化水平大大提升。再比如湖南省所构建的防汛抗旱云平台也有十分强的优势,可以对本省份的防汛抗旱监测做到全覆盖,尤其是可以将备汛体系、演练体系、应急体系、救灾体系等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精细化管理。这些成功案例均为今后的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思路,进一步加强学习力度,积极推动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一、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要点与策略1.打造防汛抗旱信息化新生态防汛抗旱工作开展过程中涉及诸多的责任主体,主要包括气象部门、水利部门、电力企业、信息化企业、科研院所、资源管

3、理、能源管理。为构建防汛抗旱信息化的新生态,政府要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管理职能,加强各个责任主体之间的联系,打造跨部门、跨行业、基层化的防汛抗旱信息化的新生态,确保防汛抗旱信息可以实时传输与共享。2.强化防汛抗旱实务信息化为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旱实务信息化质量,可以重点从以下几点来着手: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对日常开展的防汛抗旱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并将相应的工作内容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强化责任意识,避免出现“无人管”和“多人管”的问题;在责任落实方面,除细化工作责任外,还需要加大对责任落实的监督,开展全过程和动态监管,以此全方位促进防汛抗旱管理工作标准化;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新时代防汛抗旱信

4、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后续要进一步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来获取到丰富的数据,提升防汛抗旱信息化能力。3.推进防汛抗旱决策辅助智能化在防汛抗旱决策辅助智能化建设方面,可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在日常工作助手建设方面,要将防汛热线电话接听与处理、传真文件处理、互联网信息聚合、防汛文书编制、防汛信息获取及防汛知识服务等作为重点,尤其是要重点做好互联网信息聚合工作,以此来提升防汛抗旱监测效率与质量;在防汛抗旱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打破以往人找信息的工作模式,继而转变为信息找人。目前来看,智慧化的“信息找人”方式主要依托定位功能、角色功能、业务功能来提供预警信息、雨水情信息及气象信

5、息,值得进一步研发;进一步提升决策支持业务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将重点放在旱情旱灾遥感监测评估与预警系统、洪涝灾害遥感快速监测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的报灾系统的构建上。同时对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作物生长等多源信息进行全方位采集,构建防汛抗旱资源信息库,做到动态监测,以此实现对水情、灾情和险情的监测与报警。除此之外,智能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互联网公司及软件开发商均要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参与到防汛抗旱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中来。比如可以进一步发展AR实景可视化技术,将其应用到防汛抗旱信息获取和灾情演练中去1。二、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考虑到各个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技术水平方面存在着较大的

6、差异,实际开展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工作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始终立足于当地的经济和技术水平,有针对性开展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其拥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因而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可以以“延伸、完善、提高、整合”为原则,借助大数据技术来挖掘和处理信息,对原有信息和现有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落实防汛抗旱信息的自动化监控。对于经济中等发达地区来说,其信息化系统建设晚于经济发达地区,其信息化水平有一定的不足。因此,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可以重点落在两点上,一是强化水情遥控系统建设,二是建设三防应急体系。另外,在经济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满足的情况下,可以配备中级、高级的计算机网络,逐步构建防

7、汛抗旱信息化系统。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其经济水平和信息化能力均低于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中等发达地区,甚至多数的地区还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原始阶段,日常防汛抗旱工作缺乏信息手段的支撑,防汛抗旱工作效率与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基于这种情况,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落实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时,要将工作重点放在水利工程遥测系统的建设上,配备初级的计算机网络2。目前来看,一些偏远欠发达地区通过建设水利工程遥测系统,其防汛抗旱信息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尤其是抗旱指挥调度可视化和远程监测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形成了初步的防汛抗旱信息化体系。因此,总的来说,在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区要紧紧围绕自身实际情况

8、来确定信息化建设方案,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网络来打造全方位的防汛抗旱信息化体系,更好提升防汛抗旱工作质量。三、结语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防汛抗旱信息化体系构建显得更为关键和急迫,需要进一步推动和落实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工作。基于此,要充分认识到防汛抗旱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加大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力度,拓宽其应用深度和广度,秉承相关的规范标准来完善防汛抗旱预案体系,推动防汛抗旱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参考文献:1张飞.AR实景可视化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勘察设计,2020,339(12):96-99.2陈滢.新时代防汛抗旱信息化能力提升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20,175(12):103-106.山東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水库管理中心,山东曲阜2731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电力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