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真实的九王夺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你了解真实的九王夺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带你了解真实的九王夺嫡九王夺嫡应该是整个清代最家喻户晓的一段历史了。不少文学和影视作品都描绘过这段历史。大家对于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之间的爱恨情仇津津乐道。但是,文艺作品有一个问题,就是必须把复杂的历史简化成集中的矛盾,这样的作品才更有戏,更好看。这就会让我们对这段历史产生一个误解,以为是一个单一的变量决定了结果。其实真实的历史,要远比文艺作品描述的更复杂。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九王夺嫡,讲的是清代康熙年间诸位皇子争夺皇位的历史。这本书就带我们走进这段历史。这本九王夺嫡的作者有三位,一位是北京大学的历史学博士、青年历史学者郑小悠,一位是微博上很著名的历史科普大V橘玄雅,一位是历史文化爱好者
2、夏天。尤其是郑小悠,之前每天听本书解读过她的另一本著作年羹尧之死,她非常擅长做有趣又扎实的考证,从原始资料中对历史进行细致的剖析。在这本九王夺嫡中,她和另外两位作者一起,就从纷繁的史料中,去寻找那些历史的决定性因素。这本书除了讲述雍正的故事之外,还花了大量篇幅翔实地叙述了其他几位皇子是如何争权的,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更客观的视角。为什么这么说呢?对于雍正是如何上位的,后来的历史研究者给出了很多解释,单看雍正这边,这些解释可能都有道理,但是只有结合其他皇子一起看,我们才能比较出来,哪些因素真正起了效果。我们听过雍正即位的各种理由。有一个理由听起来有理有据,说康熙特别喜欢雍正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
3、隆。康熙把这个小孙孙接进宫来,亲自培养,让他在自己身边学习怎么做一个好皇帝。所以康熙之所以传位给雍正,就为了让他这个孙子将来可以顺顺利利继承皇位。听着像那么回事儿吧?但是如果我们真的去查清代的史料,你会发现康熙对乾隆,其实没有特别的宠爱。从大阿哥的儿子到十四阿哥的儿子,前前后后有十多个皇孙都被康熙养在宫中。而且,乾隆是在康熙六十一年被康熙带到宫中,比他很多堂兄弟都要晚,在宫中也就居住了几个月而已。说康熙因为特别喜爱乾隆,所以把皇位传给雍正,这个理由其实站不住脚。你看,这种对比对于我们了解这段历史,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说回这段历史,这段历史非常复杂,因为参与进来的人太多了。所谓九王夺嫡,直接参与争
4、权的皇子就有大阿哥、二阿哥(皇太子)、三阿哥、四阿哥(雍正)、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这些阿哥们分成了不同的政治集团,背后还各自拉拢了一批王公贵族和文武官员。在接下来的解读中,我们就重点关注雍正的对立面,选取三位他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也就是皇太子、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不看雍正是怎么赢的,而是看他的对手们是怎么输的。另外要说一句,康熙给儿子们取名用的都是不太常见的汉字,读起来难免有点绕口。为了让你听得更清楚,我在接下来的叙述中,更多会用太子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这样的代号来称呼他们。九王夺嫡J上母:林舍里皇后身世显赫、备受宠爱政治资本:只有大学上索额图家族e?F1格块陷:脾气火爆,
5、遇事易激动,对大臣不宽厚擅长利用老牌满洲军功贵族%林:内务府中级官员家庭懂得收敛性情温和平易、与人为善优势:人际关系广泛政治资:满洲功臣家族和八旗旗主生母:内务府中级官员家庭性格:为人高傲率真讲义气、重感情夺回西藏的控制权,授封“大将军王”在乾隆之后.残酷的储位竞争才算在清代终结。不过,清代前期皇室中锐意进取的精神.也就一并消失了。第一部分我们先来看太子这边。太子允物是康熙的第二个儿子,他的生母是赫舍里皇后。这位赫舍里皇后可谓身世显赫,她的家族从努尔哈赤时期就追随爱新觉罗家族,出过不少开国功臣。赫舍里皇后的祖父是康熙初年四位辅政大臣之首的索尼。索尼不仅在康熙初年带领其他大臣发展生产,整顿吏治,
6、对清朝政权的巩固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在赫舍里皇后嫁给康熙之后,索尼主动上奏,以首辅大臣的名义请求十四岁的康熙皇帝亲政。可以说,在康熙皇帝掌握政权的过程中,赫舍里皇后的家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赫舍里皇后和康熙皇帝之间,虽然有政治联姻的成分在,但是少年夫妻,感情还是很不错的。可惜赫舍里皇后红颜薄命,第一个儿子四岁就夭折了,康熙十三年,她在生育第二个孩子因为难产而死,年仅二十二岁。康熙皇帝悲痛不已,他在这个孩子出生的第二年,就昭告天下,把他册立为太子。把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嫡长子立为太子,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常见。因为嫡长子继承制建立了一种政治秩序,维持政权的稳定。而且人们发现,历史上一旦
7、打破嫡长子继承的秩序,王朝往往会陷入险境。所以,早早把嫡长子立为太子,是汉族王朝千百年来从血的教训里得出的统治经验。但是书中指出,在清代,这却是康熙皇帝的一个创举。因为满族统治者没有嫡长子继承的传统,而是采用推举制。这要从努尔哈赤说起。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创建了八旗制度,他将八旗士兵和民众当作财产分给自己的儿子、孙子、侄子,让他们成为八旗旗主,这些旗主对本旗有绝对的控制权力,努尔哈赤自己作为大汗凌驾其上。到了努尔哈赤晚年,他立下制度,新的大汗必须要从这些旗主中产生,至于具体是谁,则是在自己去世后由旗主们共同决定。这种模式后来被称为八王议政。因为努尔哈赤的设计,满族形成了贵族共治的政治格局,也就是
8、大汗和八旗旗主共享权力。新的大汗想要坐稳位置,必须要得到最多旗主的支持,所以在这种政治格局下,推举制反而更适合朝局的稳定。但是到了康熙年间,贵族共治就和康熙皇帝独揽大权的需要产生了矛盾。书中指出,这个矛盾应该说造成九王夺嫡的一大原因,后边还会一次次地提到。那康熙册封太子,是主动向八旗勋贵宣示自己的皇权吗?还不是。在康熙刚刚亲政的那些年,八旗贵族们还掌握着相当的权力,康熙也不敢贸然行动。他册立太子,其实遇到了特殊情况。册立太子那年,正是三藩之乱战事最严重的一年。康熙皇帝能控制的国土几乎只剩一半,叛军甚至有打到中原的可能,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康熙册立太子,更多是为了稳定人心。而且,在册立太子的过程
9、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推手,那就是索尼的儿子,赫舍里皇后的叔叔,大学士索额图。索尼早在几年前就去世了,索额图意识到,皇后难产而死,皇帝当然还要册立新的皇后,那样一来他的家族就失去了太多政治筹码,所以他力主将赫舍里皇后唯一的儿子册立为太子,让这位未来的皇帝成为家族的靠山。作者猜想,康熙因为怜爱这位没有娘的太子,所以长期默许索额图和太子频繁地交往。可以说,太子从一出生,就和索额图家族捆绑在了一起。这种捆绑有利有弊。有利是因为索额图担任大学士将近四十年,他的女婿也担任过大学土,他们都成为太子有力的支持者。有弊则是因为索额图的家族并不是努尔哈赤的后裔,所以和八旗旗主们没有血缘关系。更何况,承认太子的继承权
10、,八旗旗主们就彻底没法恢复当年的推举制。所以作者猜想,那些八旗勋贵,为了自己和家族的权力,更愿意支持其他的皇子。而且,索额图的身份,也给太子和汉族大臣的交往造成了一些困难,因为对于汉族大臣来说,结交外戚是件挺犯忌讳的事情。长大之后的太子,他本人的性格也存在一些缺陷,这让他在错综复杂的朝局中难以维持平衡。太子从小接受高水准的教育,读书、骑射、代替康熙处理政务的表现都不坏,但是太子脾气火爆,遇到事情容易激动,对大臣很不宽厚。根据清代的皇家档案,康熙就曾经和大臣说过,太子曾经殴打过郡王、贝勒、公爵,甚至有一次直接把四阿哥踹到晕厥,其他的官员被太子虐待的更是不计其数。太子这种性格缺陷,有很大程度是康熙
11、皇帝自己造成的。因为康熙对太子十分娇惯。他自己相当节俭朴素,用的东西吃的东西都不太讲排场,但是太子的生活十分奢靡。康熙不但不进行批评,还任命太子奶妈的丈夫担任内务府总管。在教育太子的问题上,康熙更像是一个溺爱儿子的老父亲,明知道儿子吃喝玩乐,还把钱往儿子手里塞。这让太子更加肆无忌惮,上至王公,下至百官,甚至自己的亲弟弟都被殴打,这使得太子失去了越来越多的支持。总而言之,太子虽然地位尊贵,却只有索额图家族对他绝对忠诚。剩下的政治力量,都不支持太子。康熙虽然溺爱太子,但是在这样的朝局之下,他对太子的看法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在太子二十三岁的时候,康熙御驾亲征去平定蒙古的动乱,留下太子处理朝政。结果班师
12、回朝之后,康熙对于太子的表现非常不满。具体是什么事引起了康熙的不满,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从接下来康熙的行为来看,他已经对太子失去信任。康熙先是下旨处死了太子三个侍从,之后又大封十五岁以上的诸位皇子,其中大阿哥、三阿哥被封为郡王,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八阿哥被封为贝勒。按照清代制度,皇子一旦有爵位,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府邸和侍从,作者说,这意味着康熙开始默许皇子们走出皇宫结交大臣,并且建立自己的私人班底。于是,索额图和太子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甚至有所动作。有一派说法,说太子是因为岁数越来越大,怕自己熬不过康熙皇帝,走到他前头,于是铤而走险,加快了夺取权力的步伐。影视剧里的太子甚至有一句经典台词:
13、天下哪有三十年的太子?但是你要知道,太子是在一岁时被册封的,就算是三十年的太子也不过三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所以熬不过康熙这种说法,其实站不住脚。但是作者提醒我们,在太子背后确实有一个人,他确实会担心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自己的政治目标,这个人就是索额图。索额图是索尼的妾侍所生,不是嫡子,只能眼睁睁看着索尼的公爵之位被自己的兄弟继承。索额图虽然是大学士,但是这当朝一品的官职可没有继承权,哪怕自己权势再盛,一旦死去啥也剩不下。索额图迫切需要的是个爵位,这样,他才能给自己这一支的后世子孙搞一张长期饭票,自己也能顺理成章成为家族的代表。他甚至希望自己的女儿有朝一日也能嫁到宫中,成为康熙的嫔妃,
14、最好能成为皇后,这样他就能以国丈的身份被封为承恩公。可惜爱女早亡,索额图封公爵的梦想,只能靠太子来实现了。更要命的是,索额图比康熙大十八岁,二十多岁的太子可以不着急,不到五十的康熙可以不着急,六十开外的索额图不能不着急了。这之后,康熙带领太子南巡,在回京的路上太子患病,康熙心疼儿子,自己先回京,留太子在当地养病,并且召索额图前来侍奉太子。太子与索额图单独相处了一个月时间,不但行为上毫不顾及君臣之礼,而且谈话内容很可能涉及提前夺权的问题。只是没有做好保密工作,消息很快传到康熙帝御前。康熙终于下定决心,拘禁了索额图,之后不到一年,索额图便死去了。虽然在整个过程中,太子获得了康熙的刻意保护,没有受到
15、责罚,但是他在朝中的威信受到了严重损害。而且,缺少了索额图的支持,太子就没有了主心骨。之后的几年,他的行为变得更加色厉内荏,对王公大臣、近侍随从动辄打骂,这让文武百官和太子更加疏远,也使得康熙对太子越来越失望。终于,康熙忍无可忍,拘禁了太子,给出的理由是太子荼毒王公大臣,纠结党羽,并且探听康熙的动作。太子当时到底有什么动作,让康熙彻底失望,今天的史料中找不到明确的记载,但是作者推测,康熙当时高度紧张,因为当时康熙带着大阿哥、太子、十三阿哥在塞外打猎,但是在拘禁太子之后,康熙下旨,让三阿哥、七阿哥、十阿哥也从北京赶来,不得有片刻延迟,还特地安排四阿哥和八阿哥在京留守。作者分析,很有可能在康熙看来
16、,太子是有谋朝篡位的动作。但是仅仅半年之后,康熙就昭告天下,恢复了太子的身份。书中分析,最大的可能性,是康熙发现自己被骗了。这背后的黑手,很有可能是大阿哥。当太子的位置开始动摇时,大阿哥首先跳出来争夺储君之位。因为康熙虽然娶过三位皇后,但是只有赫舍里皇后生下过皇子。所以除了太子之外,康熙其他的儿子都不是嫡子。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所以太子一旦倒台,身为长子的大阿哥就能顺理成章继承皇位。这是大阿哥这边的如意算盘。但是康熙并不愿意把皇位传给大儿子,他带着太子、大阿哥和十三阿哥去塞外,一方面是用大阿哥看住太子,另一方面,又用太子的铁杆支持者十三阿哥看住大阿哥。废掉太子之后,他还公开表示,自己绝没有把皇位传给大阿哥的想法。半年之后,又爆出来一桩丑闻,大阿哥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