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的产生发展与消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锦衣卫的产生发展与消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锦衣卫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说起锦衣卫,你应该不陌生。锦衣卫和东厂、西厂一起构成了影视剧中,明朝宫廷三大“男团”。在我们的印象里,锦衣卫是一个特务机构,锦衣卫官员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神出鬼没而且手段残忍。他们的出现,往往伴随着阴谋、告密和杀戮,让人不寒而栗。为什么明朝会突然出现锦衣卫这种“特务”机构呢?还有,锦衣卫和东厂、西厂到底是什么关系?今天为你介绍的这本锦衣卫会给你答案。这本书的作者易强,是一位历史作家。在这本书里,他不仅详实地介绍了锦衣卫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而且,他把锦衣卫看作是一种明朝皇帝的“专制资产”,这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作者看来,锦衣卫是明朝皇帝为了维护专制统治而创造的一种特
2、殊资产。由于历代皇帝,对这笔资产的打理方式不同,导致这笔资产产生的“专制收益”、耗费的“专制成本”也是不一样的。通过这种思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中国古代专制权力向顶峰爬升的过程中,除了国家公权力系统,在权力的灰色地带,明朝皇帝是怎么强化统治的。我们通过紧扣“资产、收益、成本”这三个主题,在冗杂的明代历史中理出一条锦衣卫产生发展的线索,并重点回应了许多用户关注的问题,例如:明代为什么会突然出现锦衣卫,他们真实的职能是什么?飞鱼服、绣春刀真的是锦衣卫的标配吗?锦衣卫和东厂、西厂、内行厂是什么关系?专制资产锦衣卫为军事行动赋予更强正统性和合法性重建社会秩序迫使臣子接受并尊重自己的地位陈设仪仗拱卫
3、司仪鸾司俸禄高绣春刀晋升机会多安保工作飞鱼服象征着皇家的荣耀专制收益J权力是皇帝特许,背后是皇权的不断膨胀专制成本沉重的财政压力给官僚系统造成很大干扰权贵和皇亲国戚想挤进去分享权力和财富内行厂加重皇帝的管理负担,加剧了国家的权力斗争O加剧了明朝灭亡Q1备衣卫是明朝皇帝为强化自己专制统治而设立,后期专制成本却超出了专制受益,加剧了明朝的衰落。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为什么明朝会出现锦衣卫这种“专制资产”?这种资产在明朝不同皇帝手里是被怎么被打理的,会产生什么不同的“专制收益”?这项“专制资产”又让明朝耗费了什么“专制成本”?第一部分为什么在明朝会出现锦衣卫这种“专制资产”呢?根本的原因我们都知道,
4、明朝皇帝设立锦衣卫,是为了强化自己的专制统治。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锦衣卫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它的诞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而且,在锦衣卫设立之初,它干的可不是大家印象中那些刀口舔血的活儿。它的出现,要提到一件乍听没多大关系的事情,礼仪制度。让我们回到明朝正式建立的四年前,1364年。这时的朱元璋还是众多争霸者之一。几年前,他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到1364年,朱元璋的势力越来越大,他感觉时机逐渐成熟,于是走出了成为皇帝的第一步,称王。当时,朱元璋的势力范围主要在今天的江苏、浙江、江西一带,地理范围属于古代的吴国,所以,朱元璋被手下拥立为“吴王”。这个时候,正是各方争霸角逐的关键阶
5、段,但朱元璋称王不久,却提出,要建立一套严明的礼仪制度。这个节骨眼上,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心思花在礼仪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呢?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朱元璋认为,要想取得争霸战争的最后成功,除了拳头要硬,旗号也要正当。这样才能把自己的队伍和其他起义者区别开。朱元璋打的旗号,是要把蒙古人赶回北方,把汉人的地盘夺回来,重建华夏秩序。什么最能代表汉人,当然是汉人的礼仪文化。所以,通过建立礼仪制度这个办法,朱元璋想在道义方面占据高地,为自己的军事行动赋予更强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同时,吸引更多人投诚,继续壮大队伍。除了名头上的东西,朱元璋也认识到,“礼仪”有很多实用的功能。在中国古代,礼仪就意味着秩序,所谓
6、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代表着稳定和有序。我们可能觉得朱元璋是个大老粗,出身贫苦人家,给地主放过牛,还在寺庙当过和尚,当皇帝后也是非常野蛮。但朱元璋对于礼仪的实用功能看得很清。在一次退朝后,他跟左相国徐达说:元朝为什么会天下大乱?就因为纪纲不立,主弱臣强,法度不行,人心涣散。所以,朱元璋就提出“正纪纲”“立礼法”“定名分,“明号令”,要建立一支精干的官僚队伍和军事队伍,来巩固、扩大自己的事业。礼仪制度除了能重建社会秩序,朱元璋还看到了更深刻的利害关系。前面说了,朱元璋是被手下拥戴为王的。打天下的时候,大家是兄弟,但建立王朝之后,双方的关系就得发生变化了。他们成为君臣,有了上下之分。这个问题从
7、朱元璋称王开始,就一直困扰着他。比如有的人会居功自傲,不在乎君臣的尊卑关系,还有人会觉得自己获得的职位与自己做出的贡献不相匹配,对朱元璋的分配不太满意。我们知道,朱元璋生性多疑,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也很苦恼、很焦虑。所以,朱元璋提出,要效仿五代十国的周世宗,在艰苦的创业期,仍然努力重修古礼,恢复汉人传统。借这个机会,朱元璋迫使臣子们接受并尊重自己的地位。既然这件事情这么重要、这么紧迫,那必须要有专门团队负责,锦衣卫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不过,锦衣卫的这个名字的出现还要到十多年之后。朱元璋首先设立的,有两个机构,一个叫拱卫司,一个叫仪鸾司。它们就是锦衣卫的前身。先说拱卫司。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能是陈
8、设仪仗,也就是负责国家大型活动的各项相关事务,比如悬挂旗帜、摆设礼器,提醒皇帝和百官穿什么礼服,使用什么礼仪,很像是现在庆典公司做的那些事情。1368年,朱元璋已经掌握了半壁江山,夺取天下,胜利在望。所以,他在南京的南郊祭祀天地,正式登基为帝。这个重要的仪式,就是主要由拱卫司操持的。锦衣卫还有一个前身,叫仪鸾司。这个组织设立稍晚一点,它的职能偏向于安保工作。比如,朱元璋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的时候,仪鸾司官员就分立两侧。皇帝出行的时候,他们也会跟随左右。因为这是一群为皇帝贴身服务的人,所以招募比较严。文献记载,仪鸾司官员中有一种很重要的官职叫“天武将军”。他们的选拔标准包括:身材高大、长相精干、
9、没有体臭、勇敢而且有武功,底子干净,没有犯罪记录等等。但是你想,皇帝出行其实不只需要安保,也需要仪仗;举行庆典的时候,不只需要仪仗,也得配置安保。所以,慢慢得,拱卫司和仪鸾司这两个部门就融合成一个组织,锦衣卫就诞生了。这样说来,锦衣卫天然扮演两种角色,保安队和仪仗队。在平时,锦衣卫的工作还包括驯养皇帝出行时所需的大象、御马等。正因为锦衣卫和皇家威仪、皇帝安全这两件最重要的事情挂钩,所以锦衣卫的地位和待遇,也是其他部门不能比的。就拿锦衣卫的衣着配饰来说,“锦衣”二字就能看出他们的衣着华丽。还有不得不提的两样东西:飞鱼服和绣春刀。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这两样东西是锦衣卫的标配。其实,并不是所
10、有的锦衣卫成员都能拥有飞鱼服和绣春刀。这两样东西象征着皇家的荣耀,是需要赏赐的,穿戴、佩戴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根据史料记载,只有重大活动,像是皇帝祭祀和出行时,飞鱼服和绣春刀才会出现。电影里锦衣卫穿着飞鱼服、提着绣春刀出去砍人,是不现实的。锦衣卫的特殊地位,不仅体现在衣着配饰上,也体现在待遇上。比如,明成祖时期锦衣卫将军每月可以领取“禄米”,也就是那种用作俸禄的粟米IOO升,其他编制中类似等级的军士每月只有60升。还有,锦衣卫晋升机会也更多。比如,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一次性就提拔了128位锦衣卫将军。其他的臣子很疑惑,明仁宗解释,这些人为我们朱家效力,时间长的三四十年,短的也不下二十年,头发都白
11、了,也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做皇帝要讲人情啊。从这儿,我们就能看到锦衣卫与皇帝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们在明朝权力系统注定不一样。但如果说花那么大力气养这么一大帮人,只是干着仪仗、保安工作,未免也太浪费了。我们知道,锦衣卫后来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多。那锦衣卫是如何转型的?第二部分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老朱家历代皇帝握着锦衣卫这笔巨额“专制资产”,他们会做哪些投资,能拿到什么收益?当皇帝的第一要务是什么?当然是坐稳皇位。只有皇位稳固,才有机会谈别的。所以,明朝皇帝拿锦衣卫做的第一项投资,就是监督群臣,也就是让锦衣卫扮演起“特务”的角色。话说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不仅没有坐享洪福,反而越来越焦虑。他在想,和自己一起
12、打天下的那些人会不会也想当皇帝?退一步说,就算我在位期间,他们不敢耍什么花招,等我的子孙即位后,这些功臣们会不会仗着自己位高权重,萌生谋逆之心呢?就算一切都好,没人敢觊觎皇位,那大臣们会不会动坏心思,相互勾结、中饱私囊、贪污受贿呢?朱元璋想来想去,觉得国家官僚系统里的人都靠不住,还是得靠自己的私人班子来监督大臣。于是,锦衣卫就派上用场了。锦衣卫涉足司法领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有一件事情很关键。朱元璋身边有一个官员,叫胡惟庸,他很有才干。早年,胡惟庸曾经在太常寺任职,太常寺这个部门的职责是“掌祭祀礼乐之事”,也就是说,在前些年确立礼乐制度的事情上,胡惟庸贡献过自己的力量。再加上胡惟庸很会办事,
13、久而久之深得朱元璋的欢心。胡惟庸的官也越做越大,甚至成为宰相。只可惜随着胡惟庸权力上升,他变得不再谨慎。比如,有时遇到生杀予夺的大事,他不报告朱元璋自己就处理了。还有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都先拿来看,只要是对自己不利的,胡惟庸就扣下不上报朱元璋。有的人为了加官晋爵,纷纷讨好胡惟庸。一次,人们发现胡惟庸老家的井里,突然生出石笋,也就是一种石灰岩,人们就争相献媚,说这是祥瑞之兆。甚至,他们还说,胡惟庸家的祖坟上,晚上都有火光,照亮夜空。胡惟庸听了更加自负。朱元璋对这些事情也并不是不知道,只是在一直忍着,等找个机会好好收拾他。终于,有一年,占城国进贡。占城国的大致位置相当于今天的越南中部。外国来朝,这
14、是非常重大的事情,但胡惟庸却没有报告朱元璋。按照古代礼制,这明显是僭越。这事很快就传到朱元璋耳朵里。再加上,有人举报过胡惟庸暗通北方的蒙古、东边的倭国,也就是当时的日本。里里外外合计起来,胡惟庸的大限算是到了。朱元璋大怒,从他称王开始,他就特别重视皇帝个人的权威,当初在创业期间忙着搞礼仪不就是为了这个。所以,他绝不能容忍臣子的僭越行为。而且胡惟庸早年在太常寺任职,他对礼乐制度的事情很清楚。既然这样的话,胡惟庸明知故犯,僭越礼制,就更不能被朱元璋容忍。借这个机会,朱元璋打算好好整肃一下官僚队伍。最终,因为胡惟庸的案件,前前后后有三万多人被株连。胡惟庸案和其他的案件有很大不同。明朝以前,比较完善的
15、司法系统已经形成,皇帝的确可以干涉案件审理,但会面临官员的阻力,说皇帝您做了不该操心的事情。在明朝的时候,也有“三法司”,也就是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对于大的案件,这三个机构要相互配合,刑部负责审理,都察院负责纠正,大理寺负责驳回,这样可以尽可能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但胡惟庸案,朱元璋完全跳过三法司,亲自操刀处理。通过胡惟庸案,朱元璋不仅打击了功臣系统,而且借机调整了国家权力机关。比如废除宰相制度。要知道,宰相职务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胡惟庸因此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另外,以后明朝皇帝也能更加明目张胆地干涉国家司法事务。比如,有一种叫诏狱的特殊机构,在明朝很活跃。诏狱,字面意思就是皇帝
16、亲自下诏定罪的案件,涉案的都是高级官员。既然是皇帝亲自过问督办,那具体的事情谁来做呢?当然就是锦衣卫。由于他们有皇帝撑腰,三法司无权过问,所以他们审判官员的时候,那叫一个狠。诏狱有一个别名叫“天牢”。“天牢”不仅意味着这是上层人士才有资格进的监牢,也意味着,只要进去就会升天,很难活着出来。史料记载,诏狱的刑法极其残酷,比如上夹棍、剥皮、断脊、刺心等等,想想就让人冷汗直流。就这样,锦衣卫这个仪仗兼保安队,慢慢地也提供起监视、调查、抓捕、审讯、行刑一条龙服务。他们被朱元璋寄予厚望,权力迅速膨胀,通过捕风捉影、侦查告发,帮皇帝清洗了一大批权臣,逐渐消除了朱元璋的许多后顾之忧。皇位稳固了,皇帝不必过分担心大臣谋权篡位,那锦衣卫还能干点什么呢?前面说了,明朝皇帝总是信不过政府系统,觉得有些官员消极怠政,有的官员中饱私囊。所以,皇帝们经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