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及文化建设 精品.doc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0802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及文化建设 精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管理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及文化建设 精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管理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及文化建设 精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管理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及文化建设 精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管理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及文化建设 精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及文化建设 精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及文化建设 精品.doc(5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六章校本研修制度化建设第一节改革完善传统教研,建立校本教研体系 151第二节构建校本研修制度的的几点建议 153【案例】学校校本研修制度实施方案 155【案例】以学术节为载体的分层次校本研修 165【案例】名师送教下乡活动的策划和启示第一节 校本研修管理概要(一)校本管理的含义校本,学校本体。学校相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是管理主体,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管理,根据美国学者F.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团结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韩放译第104页):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

2、、协调和控制。“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学校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开始广为推行“校本管理”这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它的核心在于致力推行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将教育的责任与权力转移到学校层面,合理地分配和管理学校资源(知识、技术、权力、材料、人员、时间和财政),把学校视为“自行管理系统”(Self-Management System),从而使每所学校拥有自由度和灵活性,创造性地适应教育目标,尤其适应学生的需要。校本管理模式的产生反

3、映了西方教育管理哲学从“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的转变。校本管理改革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调整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扩大学校的管理自主权;改革学校管理体系,倡导共同决策;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学校的决策能力;建立信息共事机制,改善学校的信息沟通状况;改革奖励机制,补偿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努力。目前,校本管理已成为学校管理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热点。根据中山大学教育管理学教授黄崴的解释:校本管理即可以理解为以学校为主体的管理:一是学校是办学主体,学校办学权属于学校;二是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来确定办学目标和任务;三是学校有关成员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建立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社区成员组成

4、的参与管理和决策的组织;四是学校决策者对自己的决策及其执行负有责任校本管理理论述评作者夏新斌作者简介夏新斌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校本管理是一场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管理改革运动,它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澳大利亚首都直辖区的改革1)。到1993年为止,美国至少有44个州开展了某种形式的校本管理,其中,肯塔基州和德克萨斯州全部实行了校本管理。此外,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校本管理2。研究校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国的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一、校本管理的内涵校本管理(Schoolbassd Managem

5、ent,简称SBM),又称学校现场管理(school“temanagement)、现场管理(slte-basedmanagement)等,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界定兰(Halen)等人认为校本管理是一种权力下放的形式,学校是教育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基本单位,通过决策权的重新分配,能够激发并保持学校的进步。 3)拜雷(B“1ey)认为校本管理是一种决策参与过程,参与决策的人员要对决策负责。 4赫尔曼(Herman)认为校本管理是一种结构和过程,它允许学校在指导、预算、政策和规则的制定、人事等方面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同时,学校的各种利益相关者要参与学校的决策制定。 5综合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校本管理这

6、一概念具有两层含义:1)学校决策权从上级部门下放到学校,学校作为自主决策、自主发展的办学主体,在课程设置、人事安排、财政预算、资源分配等各个方面拥有自主权;2)与学校联系紧密的各种相关利益者,如校长、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都有权参与学校的决策。(一)、校本管理产生的背景社会文化背景1、世界范围内公共管理模式的变化当前的世界是一个变化频繁的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日趋激烈,庞大的组织、管理、控制严密的官僚制组织(不论是私营部门还是公共部门)已经不能正常运转了。传统的官僚制正在被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模式所取代。作为公共部门的教育管理部门也是如此。市场化趋势深刻地影响着公共部

7、门的行为方式,促使其职能发生变化,即由传统的行政控制转向宏观指导、政策建议、信息服务,而先前的各种管理决策权力则下放到基层。2、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管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它一直都在从西方企业理论与实践中汲取养分。如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以后,美国著名的教育管理学家卡伯雷(EPCubberley)、斯特雷耶(CDStrayer)、里德(W.GReader)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就着重探讨了如何高效率地处理教育管理事务的方法。博比特(PBobbit)则忠实地将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运用于学校管理实践6;在人际关系学说兴起之后,教育管理中对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视

8、导、民主教学等的研究便开始流行开来;在管理科学产生之后,在教育管理的研究中产生过一种新科学管理派,他们试图以较新的、更复杂的方法来运用管理科学的思想、方法与技术。今天,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后工业时代,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纷繁芜杂,但总的趋势是强调分权、决策参与、灵活性、信息的沟通与共享、不断创新等。校本管理的原理及模式正是这种分权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在学校教育管理领域中的体现和应用。3、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泛文化思潮。它涉及艺术、文学、语言、政治、哲学等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以西方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为背景,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

9、为手段,对西方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等进行解构、批判和否定,以实现对现代性的超越,建立新的世界观,适应西方现代社会的需要。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否定,印反对绝对的基础、惟一的中心和单一的视角,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主张平等对话与开放。这些观念对企业管理、学校教育管理中的管理方式、决策方式起到了一种思维预设的作用,有利于推动管理实践中的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决策参与。4、教育民主化的倡导社会民主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标志。教育民主既是社会民主的体现,又是促进社会民主的有效手段。为了实现教育民主,需要对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决策制定等方面进行重新审视与构建。

10、如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强调决策的民主参与等等。对教育民主的倡导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校本管理作为一种学校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不可能不受到教育民主化的影响。(二)学校教育管理的现状从根本上说,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决定了国家要对教育行使管理权。不论是在实行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制度的法国,还是在实行州和地方管理为主的教育制度的美国,或是在实行上述两种制度相结合的日本,学校教育的管理权实际上都掌握在代表国家利益的地方教育管理当局手中,因此学校的管理方式几乎都是以外部控制为主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给学校带来了三个

11、方面的消极影响:1)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学校组织结构的科层化、官僚化程度高,学校管理机构庞大而僵化,面对内、外部变化的环境、条件缺乏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2)出于管理上的便利性,地方教育管理当局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往往会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而忽视了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特点。这样必然导致各个学校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3)学校是一种松散的二元结构系统,这种系统适合实行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任何外在的指挥、控制与监督对系统目标的达成毫无助益。然而学校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外控的、官僚制的管理模式,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学校的相关利益者对学校的管理及决策没有发言权,他们只是机械地执行

12、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指示、命令,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感,使得学校的组织、管理效率低下。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这种外控的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学校管理需要有新的理论作指导。校本管理的理念与实践就是对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 三、校本管理的运作模式1995年,墨菲(Murphy)和贝克(Beck)认为校本管理通常有三种运作模式,即行政控制模式(Administrative Control SBM)、专业控制模式(Professional Control SBM)、社区控制模式(Conmmnlty Control 8BM)7。斯尼斯雷斯伍德(renneth Lel

13、thwood)和泰瑞萨曼兹斯(TeresaMenzies)认为,虽然不很明显,但还是可以看出,在上述三种模式之外还存在着第四种校本管理模式,即学校专业人员、家长、社区成员的权力均衡控制模式2。同时,他们对每种模式的目的、基本假设、决策的重心、地方委员会所扮演的角色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一)行政控制校本管理模式(校长决策)这种校本管理模式的目标是增加中心学区或者委员会办公室的责任,使之对资源的有效使用负责。这种资源使用的效率必须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为了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地方学校管理者应该被赋予诸如财政、人事、课程等关键领域的决策权。这种校本管理的支持者认为,在使资源发挥其最好用途的动机的刺激下,

14、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资源以直接为学生所用。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校长可以非正式地向教师、家长、学生或者社区代表咨询。学校常委会的建立可以为校长提供建议。(二)专业控制校本管理模式(教师决策)教师控制的校本管理模式的目标是,在诸如财政、课程和人事等关键的决策领域,更好地利用教师的知识。这种校本管理模式的基础是认为与学生关系最近的专业人员拥有作出这些决策的知识,并且对于决策制定过程的充分参与可以提高他们对执行所作出决策的承诺。民主参与,允许教职员工拥有更大的决策权也被认为可以导致更高的效率和效益(CluneWhite,1988;David,1989;MojkowsklFleming,1998)。在这种校

15、本管理模式中,学校委员会拥有决策制定权尽管家长、学生、管理部门代表通常会参与学校委员会,但教师所占的人数比例是最大的。(三)社区控制校本管理模式(家长社区成员决策)建立社区控制校本管理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家长和社区的责任,同时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支持这一模式的基本假设是,学校的课程应该直接反映家长和社区的价值和偏好(Ornsteln,1983;Wohlstetter,1990)。据称,学校的专业人员没有像他们应该的那样对这些价值和偏好作出反应。然而,当关于课程、财政和人事的决策权掌握在家长或社区的手中时,他们的敏感性将会大大地提高。家长或社区人员占多数的学校委员会是运用这些权力的基本

16、机构(四)均衡控制校本管理模式(家长和教师均衡决策这种校本管理模式试图达到社区控制和专业控制两种模式所欲达到的目的。即在学校的关键决策中更好地利用教师的知识,同时又使家长和社区承担更多的责任。与纯粹的社区控制校本管理模式不同,均衡控制模式假定,在家长参与教育他们的孩子的情况下,专业人员是很乐意对家长和社区的价值和偏好作出响应的。家长和教师两者都被认为拥有关于课程、财政、人事方面决策的重要知识。学校委员会拥有决策制定权,其人员构成在学校人员与家长或社区成员之间保持平衡。以上四种模式均是纯粹的、理想的模式。在具体的学校管理实践中,由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管理制度及学校具体情况的不同,可能一种模式会有几种变化,或者是几种模式综合在一起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发展战略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