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学生干部看红色影片望道 忆英勇先烈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篇学生干部看红色影片望道 忆英勇先烈心得体会.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望道观后感素材望道观后感看完电影望道,我感受到了浓厚的革命热情和爱 国情怀,影片并没有对望道先生的文学成就做过多描写, 而是呈现了一个爱国爱民、义正言辞、刚正不阿的志士 形象。吃粽子错把墨汁当红糖还全然不知,面对因为说 真话就被肆意虐打杀害的学生、教师、百姓的悲痛和愤 怒,对戴季陶背叛共产党发动四一二大屠杀并尝试劝说 其投敌时毫不犹豫地说出“道不同,不相为谋”和“我 一生以翻译共产党宣言为荣”,无不体现出望道先生 对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重视,对杀害人民的痛恨,和敢 作敢当、光明磊落、不畏牺牲的气概。我被陈望道和影 片中其他爱国人物感动、震撼,由衷地敬佩他们敢为人 先的精神,在如此艰难困苦的岁月中
2、保持初心,反抗至 生命的最后一刻,每个人都是中国人民的英雄!常常听见望道先生的大名和“真理很甜”的故事, 但却是观影后才深刻了解到了他的伟大。翻译共产党 宣言时的废寝忘食、字字斟酌,对青年学生奋不顾身 的关切保护,启迪工人思想时的耐心细致,面临生死仍 坚守道义一身投入革命,一生历尽艰辛,一生不忘 初心。“我一生都不会后悔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前辈 们为新中国鞠躬尽瘁,为追求自己的信仰矢志不渝,我 们这一代的年轻人也定要继承这种优秀的精神,坚定信 仰,面向未来!经学校组织,我和同学们一同观看了电影望道。 在这之前,我对于陈望道先生的认识仅停留在复旦大学 校长以及共产党宣言翻译者的身份上,经过这次电
3、 影的观看,我更深入的认识到了望道先生作为一名共产 党员的经历。在电影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两片红色。 第一幕出现在四一二大屠杀的场景中,地上的雨水掺杂 着无数共产党员以及革命工人的鲜血,让我为国民党的 残忍感到震撼。第二幕则是电影结尾处上海解放时满大 街飘扬的红旗和彩纸,这热烈而激动人心的画面鼓舞人 心,我不由得对那些为了解放上海而努力的人们产生了 敬佩之情。观看完电影后,我对于作为一名复旦附中的 学生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望 道”的精神,永远走在追求正道的路上。望道这部电影以陈望道写共产党宣言作为切入 点,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困难,全心全意为人民, 望真理,讲大道的
4、精神品质,这部电影拍摄的非常真实 动人,其中如同陈望道因过于专注竟然将粽子蘸墨水吃 也不觉得苦这样的名场面也是令人会心一笑,将陈望道 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看完这部影片,我感受到了当 时的青年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我们也应当向他们学习, 学习共产党宣言中的精神,争当做未来美好社会的顶梁 柱。电影望道即从1919年6月陈望道自日本留学归 国开始,以他翻译共产党宣言、追寻真理为主线,一 直讲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陈望道首译的共产 党宣言,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武 器。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正确的方向,走向了新中国 的诞生。影片片名源自陈望道之名,也透露着“守望信仰大 道”的深意
5、。100年前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胸膛里满满 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 密融合在一起,无畏探索着解救中国的真理。作为新时代的复旦附中学子,我们应当从百年前的 青春故事中感受到信仰的红色电影望道观后感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 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既是床铺又是书桌。桌 前,有一个年轻人在奋笔疾书。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 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 ”儿子应声道:“够甜,够 甜的了!”谁知,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 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年轻人竟是 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这就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的故事,也是“真理之甘”
6、的缘起。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 路展览时讲述的陈望道的故事。刘云山同志在深入 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马克思主义 立场观点方法一文中曾透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3月24日,早春的廊坊乍暖还寒、晚风微凉,而壹 佰剧场的一号演播厅内却春意浓浓、座无虚席,民盟廊 坊市委组织全体盟员观看电影望道。影片片名源自陈 望道之名,也透露着“守望信仰大道”的深意。陈望道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修辞学家,也是我国完整翻译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人。同时,陈望道先生也是民盟 的旗帜性人物,1951年由史良、沈志远介绍加入民盟, 曾担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
7、上海市委主委、复旦大学 校长等职。影片以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为线索, 塑造了 20世纪初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群像一一百年前, 他们正青春,胸膛里满满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前途命 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无畏地探索 着解救中国的真理。作为一部致敬信仰之作,望道向 百年前以望道先生为代表的优秀知识分子致敬,也是向 所有昨天和今天的“正青春”的信仰者致敬。100年前的 中国青年知识分子,胸膛里满满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 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融合在一起,无畏探 索着解救中国的真理。正如导演侯咏如所说:“望道不是一部人物传记 片,它书写了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理 想
8、信念的坚守,目的是让今天的年轻人了解百年前同 龄人的精神状态,从百年前的青春故事中感受到信仰 的力量J望道电影背后的故事也同样精彩。为了这场相 隔百年的青春对话,电影剧组在十几所高校募集了上百 名群众演员,由学生来演“百年前的自己”,也借此机会 让他们深入了解党史。导演侯咏感慨:“100年前的那群 年轻人,他们大多出生于19世纪90年代。我们希望电 影望道能让今天的年轻人看见100年前90后的精神力量。是怎样的信仰,让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愿意为 之抛头颅洒热血!”从影院出来,晚风吹过脸庞,寒意略浓,我不禁拉 紧了衣领。百年前一粒火种,汇成漫天遍野的火海。” 想到这里,我的内心又充满了信仰的力量和火
9、热的激情: 在大的时代变迁中,人们如何守望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如何追求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在革命征途中,既有不懈 奋斗,也会大浪淘沙。师与友因为信仰聚集,也最终因 为信仰分道扬镰,在重要关口上作出了不同的抉择。幸 运的是,陈望道先生以及众多先贤们在历史的交叉口上, 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学生干部“看红色影片望道忆英勇先烈“心 得感悟为进一步推进党支部共建交流,发挥党建引领示范 作用。2023年4月6日下午,工商管理学院学生第三党 支部党团员应邀参加悦都社区党支部组织的红色观影活 动,辰山植物园园艺党支部、广富林街道市场监管所党 支部等40余人走进万达影城共同观看望道红色影片o为民族国家寻道、望道、守
10、道,电影望道以1920 年为起点,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全译本译 者陈望道为原点,将其与挚友陈独秀、妻子蔡慕晖,以 及众多亲友、学生的故事娓娓道来,让观众走近百年前 那个风雨飘摇、血泪交迸的年代,向坚守真理与信仰的 志士仁人致敬。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废寝忘食,误把墨汁 当糖水吃,留下“真理的味道是甜的”佳话,广为知晓。 一本书影响了一群人,一群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该电 影跟随中国近代革命的浪潮,延伸到陈望道一生的经历: 从踌躇满志接手新青年,斗志昂扬组织工人运动,到 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伴相继离去,四一二事件后崩溃大 哭,为重建重庆北储的“复旦新闻馆”上街筹款,过度 辛劳忧愁而重病在床。虽千
11、万人吾往矣!陈望道历经动 荡变革,始终如其名“望道” 一般,一生都在追望救国 救民之真理大道。回望初心,追望大道,仰望先贤,心有所信,方能 行远。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信仰和热爱是支持我们 不断奋斗、不断进取的无穷动力。一百年前,无数仁人 志士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牺牲;今天,实现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正以自信 自强的姿态走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人间正道。 我们青年一代应当从电影中汲取前行力量,不负信仰、 不负热爱,勇毅前行!Ol望道这个电影片名本身就意味深长,他说那是 救国救民的真理大道。很欣慰,在那时候望道先生废寝 忘食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为我党的未来奠定了坚实
12、的 基础。演员的台词功底都很不错,铿锵有力,看的热血 沸腾。大雨中拍的几段是我认为最好的部分,感情至深 情至切,向所有的进步青年致敬,向不屈不挠、有骨气 的革命先辈致敬,也感动于那代人至死不渝的革命爱情。02电影望道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在陈独秀先 生为搜罗翻译共产党宣言文本人选而焦急和迷茫的 时候,陈望道先生不为名利直面险恶,以较高的中文素 养和严谨的学术精神钻研马克思主义,感染了陈独秀先 生。我想,这也是共产党人的追求所在,也是那盏豆灯 燃烧的某种意义所在。此后,这束光,逐渐扩散,愈来 愈强,驱散着黑暗,照亮着在黑暗中勇毅前行者的道路。03陈望道先生一生的经历,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萌
13、生与发展,也见证了无数先进分子在青春的年华壮 烈牺牲。其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陈望道在老家日夜不 休地翻译共产党宣言,竟将墨水当作红糖蘸粽子吃。 百年前,有多少像望道一样的志士们在中国的茫茫黑夜 里,苦寻救国救民之路,也正是有无数“望道”的前仆 后继,我们才得见如今这百年后的盛世之况。电影令我 深受感触,我们也应传承“望道”精神,赋予其现实意 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04集中观看以共产党宣言首个中译本译者、民盟 先贤陈望道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创作的主旋律电影望 道,通过观影学习陈望道先生为国家民族寻道、望道、 守道的伟大精神,感受觉醒年代的青年关于热爱与信仰 的故事。该影片讲述了陈望道先生当年在风雨如晦的旧 中国翻译共产党宣言,为国家民族守望大道的经历。 影片感人至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杨阿龙与其子杨逢 林的传承,大爱与小爱在此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