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减负增效经验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减负增效经验材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小学减负增效经验材料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平谷小教师团队变中求新,围绕减负增效、内涵发展的总目标,以“三生课程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引领、以3+1+X为服务模式、以一二三四为落实举措,扎实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满足了家长的不同需求,推动了课后服务的增值增效。明确一个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是全面推进课后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校以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方位服务为工作目标,组织全体教师研究讨论,制定了#第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向全校学生和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学生课后服务告知书,在班级微信群、校级公众号推送视频
2、,广泛宣传“双减政策及课后服务的意义和作用,全面征求开展课后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实现了“家长知晓率百分之百、校区开放率百分之百、教师配合率百分之百、学生参与近百分之百。推进两个引领(-)问题引领课后服务是一个新的尝试,打破了老师们原有的工作模式,出现了教研时间、会议时间等多种矛盾和冲突。问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求解决方案。平谷小分层、分批、分时间段组织教师进行课后服务研讨交流会,教师们紧紧围绕提高课后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作业设计、分层指导、个性化素质拓展等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如何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切实提高课后服务的高度、宽度和深度。(二)骨干引领骨干教师作为学校的中
3、坚力量,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更是课后服务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学校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学科优势与特长,引领教研组教师进行课后服务集体备课,选取优质资源,建立“双减学科资源库,为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课后服务经验。打造三个课堂本着学生自愿、安全第一的原则,统筹学校教育资源,将课后服务精心打造成室外体育锻炼、室内学科辅导、学科素质培养三个课堂。第一课堂一一室外体育锻炼,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协同组织,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集体训练、个人练习、体育游戏、体育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学校开展跳绳达标赛活动,让同学们度过了一段又一段拼搏、快乐的体育活动时光,孩子们跳出了健康,
4、跳出了自信,跳出了和谐。第二课堂一一室内学科辅导,周一至周四,语数英科学、道德与法治等教师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依托集体教研,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一二年级确保学生在校内完成所有作业,倡导书包不离校,让孩子轻装回家。三至年级由班主任统筹学科作业时间,在课后服务阶段加强面批面改和辅导答疑,普遍问题一起辅导,个别问题单独指导。老师们注重课后服务分层辅导:第一部分为共性基础部分,学校要求学生在校完成,老师及时批改。第二部分为个性拓展部分,根据不同学生分层设计,A类题目和B类题目;五年级,在完成共性基础部分后,每班23人基础掌握较好的同学,跨班级在统一教室由骨干教师进行培优拓展练习。第三课堂一一学科素质
5、培养,周一至周四,根据教师自身特长,设置多种拓展课程,如语文学科有趣的文字、一人一故事、童心读绘本、小小新闻员、趣事我知道等课程。数学学科以课堂小游戏为主,如趣味魔方、纸牌游戏、杯子分与合等。四做好四个结合(-)与学生兴趣相结合每周五,我校为学生开设83门特色课程,涵盖体育、科学、书画、语言、表演、技艺等方面,采用订单式教师走班、主题式年级走班、菜单式校级走班等形式,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通过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让孩子们真正地动起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二)与劳动实践结合为了激发学生劳动潜能,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实现以劳赋能、“以劳育美、以劳启智、“以劳树德的目标,我校将劳动教育融入到课后服
6、务中来,每周五下午特别安排学生自主岗位劳动时间,小测温员、小分餐员、小安保员在不同岗位,在校园里里进行着各种劳动体验,让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为课后服务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三)与家长相结合课后服务具有多样性、分散性的特点,单靠学校自身的服务和管理力量显然不够,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参与。为此,我校正在尝试建立一支家长、志愿者参与的服务队伍,满足课后服务的需要。每周四,邀请学生家长走进校园(疫情期间录播),开展爱的陪伴课程。通过发布家长招募令,邀请家长走进孩子们的课堂,家长们结合自身职业特点,给学生讲解相关专业知识。如医疗系统的家长授课医药卫生、心理健康、传染病预防、护眼爱眼知识等等;公安系统的家长授课交通安全、自我防卫小常识等等。家长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为课后服务增光添彩。(四)与教学督导结合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考核,坚持每会必讲,督导必查,组织领导班子包年级开展日常督导,常态化入班检查指导,保证了课后服务落地见效。总之,课后服务工作的核心在于供给的质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在实践中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和典型案例,做好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舆论引导,凝聚各方共识,营造丰富、优质的良好氛围,确保课后服务工作取得实效,真正体现“双减后的“双增,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