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推动城乡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得体会: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推动城乡建设.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推动城乡建设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考察,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这充分体现了文化自信和传承的重要性,我们的城乡建设应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推动,为我们今后城乡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
2、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把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党治国理政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战略之一。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文化发展新使命、新目标、新思想、新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全面准确地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发展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组成。中国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了灿烂丰富的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如帝王的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
3、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等;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山城、水乡的城市、村镇布局根据自然形势、河流水网的情况,因地制宣布局,出现了许多既实用又美观的古城镇规划和建筑风貌。这种布局原则,由于适应了我国广大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的需要,几千年来一直采用着,并有科学的理论基础。许多城镇从城郭渐渐成形起,城市脉络就保存在文化记忆中,城镇内在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发展。从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方的各种先进,满清政府的节节败退,各种危机,知识界一直在进行着各种反
4、思,从器不如人,到技不如人,再到制度不如人,再到文化传统不如人,反思愈来愈深入,直到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达到高潮,出现了彻底否定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将中国落后西方的罪魁祸首归结到我们祖先创造的传统文化上。再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文化为代表的理论与文化思潮,一种以西方之标准为标准,以西方之是非为是非的全盘西化思潮在华夏大地上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不仅深度解构和扭曲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同时也严重破坏和污染了中国当代新文化建设的土壤和生态。集中体现在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的城市规划、设计、建筑及发展战略中体现在城市建设中,一是毁灭式拆旧改造。老城区改造几乎成了利
5、润为王,多少历史文化街区就在建设新城市旗号下毁于一旦;二是开发式破坏。在风景名胜区大兴土木,破坏了自然环境,也使更多人无法尽情分享美好的自然环境,其得失就如同为煮熟一个鸡蛋,烧毁一栋房子;三是贪大、媚洋、求怪泛滥。很多城市都把本应传承着城市历史文脉、再现着城市时代精神的地标性建筑,直接等同于雇一个洋设计师和建一个洋建筑物,以为由此就完成了城市的现代化或融入了全球化潮流。这些都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此后,从领导层持续地发出坚定文化自信的号召,成为文化自觉在新的历史时
6、期的最新呈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永庆坊曾经危房林立,破败不堪,30栋房屋被鉴定为严重损坏,有的己邻塌,通S瞰,旧貌换新颜,旧和新充分有机结合,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了其生命力,成为西关历史见证和文化精神载体。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街区改造和历史建筑、古树等保护利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提升城乡人居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清晰学习西方和媚洋的界限、求怪和创新求变的区别以及如何促进中西优秀规划、设计文化之间的学习、借鉴和交流等,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延续城市文脉,彰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