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肌病护理常规.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心肌病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发病情况询问病人有无活动后心悸、气促,最早出现的时间,产生呼吸困 难的活动类型和轻重程度,以帮助判断病人的心功能。询问病人是否有夜间睡 眠中憋醒、感觉呼吸困难,需要被迫端坐的情况,有无咳嗽、咳痰,是否有夜 间咳嗽加剧,以上症状常是左心衰的早期表现。2、发病原因与病人发生心肌病的相关因素临床上常见的有:病毒性心肌炎。 冠心病。妊娠、生育。酒精中毒。药物中毒。遗传因素。地域性。 其他相关疾病如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 结缔组织病等均可引起心肌的损害。3、诱发因素常见的诱因有:感染、心律失常、循环负荷过重、过度劳累、剧 烈运动、情绪激动、饱餐
2、、用力排便、环境与气候的突变等。4、体征应重点评估是否有浮肿、肝大、腹水等心力衰竭体征以及各种心律失 常。5、心理社会评估心肌病病人一旦确诊,大部分病人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较 低,而且反复发作心衰,反复住院,病人和家属均有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 担。病人易产生焦虑、烦躁、内疚、绝望等不良情绪,家属也因长期照顾病人 而身心疲惫。这些不良情绪又成为诱发和加重心衰的因素。护士对病人进行护 理评估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进行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6、辅助检查X线检查可见心影明显增大,心胸比50%,肺淤血。心电图可见 心房颤动、传导阻滞等各种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心室、左心房、右 心室明显扩大,心室壁活
3、动减弱。其他检查如左心室造影、心内膜心肌活检等 均可帮助区别不同类型的心肌病。【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2、疼痛:胸痛与肥厚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关。3、有受伤的危险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所致头晕及晕厥。4、焦虑与疾病呈慢性过程、病情逐渐加重、生活方式被迫改变有关。5、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栓塞、猝死。【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以左心衰呼吸困难为主的病人,协助病人半坐卧位,可以减轻肺 淤血,缓解呼吸困难;以右心衰组织水肿为主的病人,应避免下肢长期下垂和 某种固定姿势的卧位,以免加重下肢和局部组织的水肿,因间歇性抬高下肢, 侧卧位、平卧位、半坐卧位交替进行。心衰症状明显、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反
4、复发作头晕甚至晕厥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加重心脏负荷的因素, 如用力排便、情绪激动、饱餐等,协助病人床上进食和床上排便,保持大便通 畅,必要时护士守在病人床边并协助其顺利排便,防止发生意外;应限制探视 人员,以防病人情绪波动或休息不好而加重心衰;应特别注意预防卧床期间的 并发症,做好皮肤护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心肌病晚期,出现全心衰竭时, 应早期定时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和按摩,以加快下肢的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 成;明显水肿时,组织缺氧。皮肤抵抗力差,容易破损而继发感染,应穿棉质 柔软的衣服,保持床单干燥、平整,给予便器时应注意防止划破皮肤,定时翻 身,避免长时间局部受压。病情稳定后,应
5、鼓励、协助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 并根据病人的心功能情况,与病人一起制订活动计划,采取渐进式方式,逐步 恢复日常活动。2、饮食护理心肌病病人,由于心衰致胃肠道淤血,病人消化功能较差,食欲 不振,饮食宜给予低钠、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生硬、辛辣、油 炸等刺激性食物,避免产气食物(红薯、牛奶)因为胀气会加重病人腹胀不适。 3、症状护理(1)呼吸困难(2)水肿。4、用药护理心肌病病人,由于反复发作心衰,长期用药,药物疗效受到影响, 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由于使用药物的品种较多,个体差异较大,应注意药 物副作用及药物之间的互相影响。特别是在应用利尿剂时发生水电解质的几率 更高,因注意观察尿量、
6、饮食、电解质等情况。5、心理护理心理因素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衰和心律失常,对心肌病病人的恢复 不利,甚至导致猝死。到目前为止,心肌病尚无特殊治疗法,只能对症治疗, 心肌病一旦确诊,病情进展较快,病人反复发作心衰,需要经常住院治疗,绝 大多数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家属也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 担。病人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沉、烦躁、焦虑、恐惧、绝望等心理。护士应该 多与病人沟通,向病人宣教不良心理对疾病的影响,关心体贴病人,评估病人 产生不良心理的因素,根据病人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如请 治疗效果较好、乐观的病人现身说法,亲人陪伴等。护士因保持积极、乐观的 心态,且富有爱心和同情
7、心,才能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1、与病人和家属一起评估病人心功能情况,确定病人出院后的活动量,让病 人及家属掌握最大活动量的指征。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2、给予低钠、低脂、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忌 烟酒、浓茶、咖啡。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3、指导病人进行呼吸道功能锻炼,以提高机体抵抗能力,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4、坚持长期服药治疗,告诉病人常用药物的副作用(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 洋地黄类药物),让病人掌握自测脉搏的方法。5、交代家属避免对病人的情绪刺激,多鼓励、开导病人,使病人增强战胜疾 病的信心。6、定期门诊随访,症状加重时立即就诊,防止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