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治理的思考调研报告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治理的思考调研报告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治理的思考一、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和不足面对疫情,全国上下迅速组织动员,筑牢联防联控的第一线,社 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基本单元和群众生活的基本依托,为打赢疫情防控 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疫情冲击下,基 层社会治理存在的“短板”和“软肋”也集中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 以下四个方面。(一)基层风险防控能力不足。风险防控是基层应急的关口前移 和源头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疫情应对过程中,暴 露出基层风险防控能力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首先,风险和危机意识 淡薄,如一些基层领导干部风险预判能力不足,存在“重处置,轻预 防”的思想;很多群众的自我防护、自救互救
2、意识普遍较弱。其次, 风险排查和监测预警机制有效性不足,基层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如 在疫情防控前期,由于缺少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预警、响应和处置 等工作多处于被动状态,存在隐患排查不细致,监测不规范,预警不 及时等问题,直接影响疫情应对的效果。(二)社会协同参与有效性不足。抗击疫情过程中,众多的社会 力量积极参与到疫情的防控之中,充分体现了多方参与的重要力量, 但在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方面还存在社会治理能力不足、基层社 会组织有效参与不足等问题。首先,由于引领力与自治力不平衡导致 自治组织能力不足,如疫情初期,基层社会组织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等 决策命令、靠党组织发动、要人力物力支持等现象,且参
3、与社会治理 的机制、平台不多,运行没有形成常态化,从而造成强引领、弱自治 的现象。其次,大多数社会组织面向全社会,专门服务基层社区的较 少,且多以文体活动类为主,社会事务类很少,导致在应对疫情时, 组织松散、协同机制失序,难以迅速形成战斗合力,社会组织在基层 治理中的作用有待加强。(三)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的自治导向、市 场导向与行政导向还不平衡,突出表现为日常治理的行政化工作多、 社会化服务少。如疫情防控初期,基层社区和村组存在疲于应付上级 各类会议、统计数据、报表和情况反馈等现象,没有深入基层掌握一 手情况,导致疫情防控初期对情况把握不准,社会化服务、救助体系 的作用发挥受
4、阻等。同时,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基层事务的渠道不畅, 部分群众的正常呼声得不到倾听,因此产生的信访举报、集访上访等 问题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严重隐患。(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思维缺失。法治思维是基层干部必备的 一种重要思维形式,是守住法治底线的必备素质。但面对突发的疫情, 部分领导干部有“宁左勿右”的倾向,片面追求管理的有效性。有的 基层干部欠缺法治思维,没能够运用法治理念推动疫情防控工作。一 些地方和单位制定的管理措施不符合法律规定和法治要求,甚至侵犯 公民的合法权益。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在这场没有硝烟且人人都是“战士”的抗“疫”战场上,我国精 准施策,采取联防联控机制,为疫情防控筑牢了
5、一道密实的基层疫情 防控线。这场战“疫”,即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精神的力量,又让我 们看到了中国制度的优势,也让我们认识到了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参与 者,更是基层治理的受益者。因此,要想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必 须要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彰显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显著优势。疫情防控下,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在控制疫情蔓延、保障民生、有序开展复工复 产等方面体现了显著优势,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一是政治引领优势。 面对疫情,党领导全国各级党组织自上而下成立了应对疫情防控领导 小组,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守岗位,形成疫情防控的坚强堡 垒,自下而上层层筑牢防控阵地,从而形成了 “一核多维”
6、的同心圆。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守卡口、送物资、强宣教,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 解决了群众生活中的不便、保障了社会基本运行。如XX街道辖区面 积X平方公里,人口 X万,下辖X个城市社区和X个村改居社区。全 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第一时间组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成 立X个工作小组,设置楼院卡点X个,发动X名党员群众参与一线防 控,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凸显了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优势。 二是组织引领优势。疫情防控中,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 成立临时党支部,增强了基层防控的组织引领,凝聚并整合了党员力 量。同时,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守在最危险的地方,如为规范居家隔离 人员服务流程,我街道积极
7、开展“五个一”暖心服务,即每天测量一 次体温、提供一次代购服务、清理一次生活垃圾、进行一次区域消杀、 提供一次心理疏导,提供防疫隔离指导和贴心的日常服务,做到隔离 不疏离,增强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三是思想引领优势。党通 过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发动,反复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政 治意识,这是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迎难而上战胜疫情的力量之源。坚持 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基层社会的街道、社区、各级组织与人民群 众建立起广泛而深入的联系,构筑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全面防线, 人人都关注并且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总体战,汇聚起人民群众团结 抗疫的强大精神力量。(二)构建了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8、。一是强化了基 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疫情期间,基层党组织立足职能职责,落实好 各项防控措施,组织广大群众切实守土担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激发了全民参与 的积极性。让群众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需激发群众的“主 人翁”意识。抗击疫情人人有责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坚持在党的领 导下,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抗击疫情,构筑了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的 防控体系。三是创新培育了社会组织发展模式。疫情期间,很多社会 组织依托专业优势,发挥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提供者、陪伴支持者、资 源链接者等多种角色开展多元服务,协助社区及居民解决问题,做好 社区的帮手。同时,结合机构
9、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的主营业务,带领所 辖社区的社会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服务,推动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 治理的发展。三、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一)做实党建引领,把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着眼点。 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政治保障。政治引领是方向 引领、根本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 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在全力 应对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党建工作要放在更加突 出位置,强化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引领作用,建设完善社区党群活动中 心,建立健全楼宇区域党组织,发展和壮大“两新”组织,探索构建 “楼院党支部一
10、楼幢党小组一党员家庭”组织架构,优化“党建+” “党员+”服务模式,创新基层党建引领治理生动实践,坚定不移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方向永不 偏离。二是以党的思想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更新理念。以“创新、协 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 统领、协调、引导社会治理活动。在社会治理实践中,以党的思想理 论建设凝聚党员群众,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群众真正 理解、支持政府的社会治理工作,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与党和国 家的发展目标有机统一,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建构打下 思想基础。三是以党的组织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习
11、近平 总书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 战斗堡垒作用”。一方面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把群众积极 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共治水平;另一方面 把党的建设延伸到社会最小单元,激活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细胞,总 结“红色物业”发展经验,推动基层党组织有机嵌入群众自治组织、 社会组织、企业组织,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平台、有抓手。四是以 党的制度建设促使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创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 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枢纽,各类组织力量有机 融合的组织体系,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服务“千条线”,打通基层治理经脉,健全党建引领下多方参
12、与的共治机制,并通过制 度建设将其固化,真正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二)夯实基层基础,把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着脚点。“郡县治,则天下安”。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根本在于抓好基 层基础,切实做好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等基 础工作,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 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一是推进社区主导治理。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社区,尽可能把资源、服务、 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 务和管理。”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加强部 门联合、资源整合和政策聚合,进一步挖掘
13、社区潜能、完善社区功能、 强化社区管理职责、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实现社区人力资源的有效整 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组织资源的有效优化,充分发挥社区在人 口管理、维护治安、居家养老、基层文化、科普教育和医疗服务等方 面的基础平台作用,努力为社会治理的深入推进和全面强化提供坚实 的支撑。同时,创新社区网格管理机制,结合我街道自20xx年以来 开展的大走访、大化解、大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三大一提升”活 动,根据社区地域、楼宇、人口等因素重新划分调整社区网格,突出 重点地区,注重薄弱环节,由社区服务中心统筹管理,通过整合岗位 资源,成立专门工作队伍,明确工作职责,实行划片包干管理,形成 纵向到底、横向
14、到边的管理格局。二是推进部门联动治理。加强和创 新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多行业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 综合施治、整体联动。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必须充分 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治理部门的职能作用,通过建立协 调议事、联席会议、目标考核等制度,严格落实部门职责,推动部门 之间政策兼容、资源整合、服务融合,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协 调配合、协同管理,统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落实。三是推进社 会协同治理。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提升基层社 会治理水平,就要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激发其活力、让更 多民众成为参与主体。因此,我们应着力推动包括社会团体、行
15、业协 会、中介机构、志愿团体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同时,推动社 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事 务管理,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努力构 建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 新模式。如我们在推进“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工作中积极组建“三 类组织”即楼院党组织、楼院居民自治组织、楼院志愿服务组织,使 小区居民成为楼院“大管家”,真正实现“小区治理大家议、小区事 务大家定、决策成效大家评”,从而推进社会协同治理。(三)优化治理体系,把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着力点。 一是坚持平战结合,深化应急处突能力。面对疫情暴露出基
16、层力量不 足、专业处置能力较弱、预案实操性不够、部分干部群众防护意识等 短板,我们要树立应急处突与防范谋远的统筹思想,坚持综合施策, 扎实推进风险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提高危机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坚 持“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平战结合”思路,做好风险评估、物资储 备、日常演练等应急处突准备,健全完善重大疫情预防、救治、物资 保障和应急处置体系,形成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科学高效应急处突 的坚实保障体系。二是坚持“三治”融合,夯实基础环境。法治是基 层社会治理的根本保障和底线,自治是基层社会运行的重要方式和依 托,德治是社会治理的传统实践和基础。在创新推进社会治理工作中, 要坚持以法治为基础,加快建设区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体系,充分整 合区、镇街、社区(村)三级法律服务资源,推动法律服务下沉,依 托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优势,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引导公众形成崇法、用法、守法的法治思维和习惯;要加强基层自治 规范性建设,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发动群众参与,引入榜 样力量介入公共事务和居民治理丰富群众自治形式;广泛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