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文化融合视域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组研讨发言文化融合视域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心组研i找言文化融合视域下成渝地区双i掇济圈高质量发展自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战略承接地,在多个战略机遇的叠加下,从各个方面共同发力,使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愈发重要。川渝两地历史同脉、文化同源,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推动文化融合带动区域文化和经济实力共同提升是新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一、以文化融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1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文化软实力是实现全方位、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文化融合,进一步构建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打好“文化牌为高质量发展就能,是新时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当前,为寻求地区发展的新动力,我国多个地区都将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作为新的发展方式,以“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文化+”的形式为区域发展喊能。在人文文化的融合方面,不同地区的文化融合可以有力促进社会的融合,推动流动人口落地创业发展,通过提高就业率等方式可以促进流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2。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层次,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3,区域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是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4。例如北京
3、地区科技与文化融合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有效拉动了社会就业率的提高5。从发展的实践来看,通过“科技+文化”的发展方式有利于创新传统产业的业态,新时期数字经济、5G等科学技术的运用,对科技馆、艺术馆等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9J10J11.近年来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战略的提出使得各地区寻求适合本区域的发展方式121314,习近平总书记对文旅融合发展的一系列讲话引起我国各地区对二者融合发展的重视,通过各地区对文旅融合发展的不断探索,发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二者的融合发展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1516,各省市对文化融合发展的探索体现了文化融合发展
4、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08的各个区域也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多个领域都开展了文化融合发展的工作,谋求不同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峰会在成都金堂召开,促进了该地区文化、体育、椒游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2023年11月,川南渝西宣传思想工作融合发展第一次会议在内江市举行,为携手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做出努力。十四五时期,自贡、宜宾等城市也出台了文旅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均将文旅融合作为新时期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并不断探寻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路径
5、.2023年5月26日,文化和密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T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了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充分体现了在国家层面对巴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持。推动文化融合发展,已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关键抓手。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融合发展的基础现状(一)文化资源丰富由于地理上的接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历史悠久,具有天然的亲缘性,存在着较强的经济联系,为该地区的文化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都作为世界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巳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古蜀国开明王朝、三国
6、时期蜀汉被设为都城,为现在的西部中心城市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从秦朝、东汉、北宋至今,成都一直作为西南地区的主要城市发展,经历各种战乱改革最终发展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建设的重要城市,引领若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复杂性使得各种文化在成都汇集,各种人文、自然景观在此处得以保护发展,多重文化的融合丰富了成都的文化形态,成为成都重要的旅游资源,提升了成都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的发展高度。“十三五”时期,基于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以及丰富的人文自然文化基础,成都已经开始了世界文化名城的打造,依托浓厚的历史资源努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基于丰富的人文自然文化以及旌厚的经济实力,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
7、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而重庆市作为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的重要城市17,地处长江上游地区、中国内陆西南部,它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具有丰富的地方文化,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文化丰富,拥有优秀的人文精神积淀18(二)文化产业基础良好2023年,成渝地区生产总值达1.99万亿元,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消防、交通、医院等基础服务设施殖设不断完善。近几年,成梆市为推动文化高质量建设,紧扣文化建设主题,承接了各种文化展览、体育、建设活动,艺术要素丰富,为西南地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2023年,成都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巳
8、取得一定的成效,天府美术馆、当代艺术馆、白鹿钻石音乐厅建成开放,展现了成都市时尚、多元且丰富的现代文化,大大促进了当地的艺术文化发展。同时成都文化馆新馆.成都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也开始试运行,走基用”文化惠民演出超过IOOO场,构成了天府之城丰富的休闲文化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文旅爱好者观赏。打造了基层统服中心示范点46个,丰富了基层的文化生活,为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砒。全市城市阅读美空间”达到24家,文化馆以及公共图书馆均得到了良好的规划建设,并成功跻身成为一级馆。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方式得到充分的体现,为成都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重庆市在2019年开展的“晒
9、文化晒风景”活动带动了该地区的旅游进一步发展,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前来打卡,国庆节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为文旅融合发展做出了良好示范。作为一座英雄城市,重庆抗战遗址众多,经过政府的保护与修缮,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以文旅融合的方式带动了地区笫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近几年旅游形式愈发多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红色旅游景点进行学习,缅怀历史,珍惜当下,$庆市凭借其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成为人们旅游首选的城市之一,通过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方式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文旅融合发展水平较高。ECB98168-AF03-4C65-BCDC-D647ED05E04D(三)文化融合发展活力凸显“十四五”时期
10、,为进一步建设世界历史名城,成都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指出了新时期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新目标,为成都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活力。重庆市强调传承历史文化、建设文化强市,提出要依托本地拥有的自然历史文化,推进“文化+大数据-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利用,促进保护与发展的耦合协调,不断推动重庆市文化与经济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同时,提出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规划建设红岩文化公国、重庆博物馆、重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个市区的十四五”规划中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视,为新时期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赋予了新动能。同时也要
11、看到,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文化融合发展中,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较低。2023年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近三年总结报告,其中四川省排名第七,而重庆市排名第十九,相较于上年无变化。虽然整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有所上升,但是与排名前几位的北京、浙江、上海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较低,说明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较高的提升空间。二是文化融合发展形式还比较单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川渝两地不断加强合作,彼此协同发展,密署了众多协议,进行了多个行业之间的合作发展,但关于文化融合发展的方面较少,且多集中于文旅融合方面,而文化与体育、文化与农业、文化与商业等方面
12、的融合发展较少涉及,涉及融合与合作的可操作性举措并不多。三是区域文化发展仍有不协调。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重庆和成都两个城市经济体量大且城市发展水平高,在全国范围都属于前列,各种资源要素在此聚集,文化丰富且融合度较高。但其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文化融合也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文化融合发展不协调。长此以往,城市间差距加大,更不利于文化产业融合的发展。三、文化融合视域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一)成渝中心带动区域协同充分发挥成渝地区的经济增长极作用,在推动成都、重庆两地区文化融合发展的基砒上,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融合,积极转移相关文化产业向周边城市,带动其他地区提高文化产业的
13、发展速度和质量。通过加强文创产品合作研发、合作宣传等方式,有效整合区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同时加强川南渝西、川东北渝东北地区的合作联系,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投资力度以及推动文化融合发展政策向此倾斜,打造能够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第二个增长极。(二)多元主体推动业态融合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融合发展要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一个高效畅通、规范公平的发展空间,明确文化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标,鼓励地方政府出台文化融合发展策略。结合当前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发展大趋势,鼓励文化融合数字化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文化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区域文
14、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各地区应依据地方文化特色制定文化融合发展谯略.进一步激发地区文化的内生活力,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引导作用,联合策划文体、文族、文商等文化融合活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创新文化融合投资机制,吸引社会企业、慈善机构投资,加强资本赋能从而减小文化融合发展的资金压力,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创新驱动激发融合动力依托5G、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文化+科技文化+体育“文化+康养2文化+影视T文化+商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催生多样化的文化产业业态,以文化+”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质量的提升。拓宽文化融合发展思路,推动文化融合产业
15、网络平台的爱设,大力发展成渝双图在线展览、VR体魁等互联网文化体验项目,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增添新动力。同时建立文化融合产业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地区高校合作、政企合作、政校合作等方式创新人才培训方式,培养文旅、文商等融合人才以及管理层人员,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文化融合发展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基金项目:天府文化研究与文创项目“文化融合视域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质量发展研究”(TYB202303)研究成果。参考文献:西沐.新时代中国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几个战略问凰J.齐鲁艺苑,2023(05):98-104.周战强,蒋晓敏,韩冰清.文化融合与流动人口城市创业同.城市发展研究,2023,28(09):58-6
16、5.即李盼.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时代经贸,2023,19(04):107-111.4王瑞香.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发展新格局思考.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07):48-49.5)纪玉伟,伊彤,沈晓平.北京市科技与文化融合产业发展影喃因素及对首都经济发展作用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3,20(07):19-27.于泽.文化与科技产业融合度测算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23,40(04):88-97.7张戈,张冠斌.新飕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5):145-149.网钱明辉,郭佳璐,匡月晴,齐悦.我国文化科技融合模式:聚类、特征与价值.科技与出版,2023(04):153-160.韩松,王洛硕.数字经济、研发创新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J.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