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技巧方法及应对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阅读技巧方法及应对策略.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技巧方法及应对策略古代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进入古代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采取两步走的复习策略。第一步:读诗。第二步:解题。目前尚在第一步,已复习约十课时。依托复习主资料,“读诗”阶段主要侧重于单首诗的“四读”(结合考试的选择题则为“五读”)和“十题材”的一类诗阅读。计划中的课时安排大约是七课时,考虑到教材中每个学期都有古诗阅读的学习内容,且都是教学重点,高考复习阶段的读诗应该成为一次巩固提升的训练,复习进度可以更快更高效。有许多本应在学习阶段解决的障碍没有真正解决,于是一轮复习不得不重新来解决这些基础问题。障碍一:语言障碍古代诗歌创作运用的是古代汉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常常会碰见现
2、代汉语中没见过的词和义项,从而形成语言障碍。应对策略:一、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积累是根本解决之道。尤其是要提高古诗文的阅读量。许多学生除了教材内的几篇古诗文几乎没有读过别的古诗文了,甚至教材内的古诗文也不熟悉。大量的古诗文阅读是综合提升古代汉语能力的不二法宝。此外,还可以做专门的古代汉语词汇识记训练。二、勤查工具书。遇见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就马上查,查完马上记,这是零散积累古代汉语词汇的途径之一。三、主观推测。无可奈何之下,少数生僻词汇的读音和意义不妨直接主观臆测,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一方面可以保持古诗阅读的信心,不至于因一个词不懂就惧怕古诗阅读;另一方面也是有效的实词推断训练。猜字音往往要观察一下
3、字形,猜字义也要观察字形,还要联系语境及既有的词汇积累。这都是很好的练习。障碍二:言意障碍宽泛地说,这也可以算作第一类语言障碍的。不过,我想强调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即学生在认识诗中所有的字词,并知晓其意义的前提下,依然不能理解诗意。这是由诗歌本身的陌生化和跳跃性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诗歌有其自身的诗语习惯决定的。就诗语习惯来说,诗经时代以四言为主,句中多衬词虚词,喜欢重章叠句;而唐宋的诗歌则以五言、七言为主,每个字都落得比较实。同是七言,诗的断句节奏与词的断句节奏是不同的。这些都是时代、体裁等方面的不同形成的诗语习惯的不同。学生不熟悉这些习惯,就无法突破由言到意的障碍。而诗歌的跳跃性,使得许多内容被
4、省略了,需要读者自行补充;陌生化则使得说出来的内容又重换了身装扮,这需要读者透过这些新奇的装扮去认识它们的真实面貌。应对策略:一、大量的古诗阅读是根本解决之道。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逐渐熟悉不同诗歌的用语习惯;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熟悉诗歌的跳跃特点,形成补充诗意的自觉意识;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熟悉诗歌的陌生化表达,建立起陌生诗语与熟知意义的关联。二、自觉规避自身语言习惯和既有语法知识的消极影响。如果能用自身的语言习惯和语法知识去帮助理解古诗的意思,那么它们发挥的作用是积极的。如果试图把古诗的语言勉强转化为符合自身语言习惯和既有语法知识的语言,那么它们发挥的作用就是消极的。如“绿水人家绕”这句诗,就
5、是“绿水环绕着人家”的意思,如果去纠缠这句诗的语法结构,去执迷于“人家绕了什么”等问题都是消极的、无益的。三、想象力。诗歌的由言到意,不是单纯的翻译理解问题,而是需要想象力对诗语传递出的信息重新编码演译,从而触及到诗歌的真意。障碍三,想象障碍这是学生学习古诗、阅读古诗的重难点。这个障碍表现为,学生无法将诗歌的内容在头脑中再现为具体清晰的画面,对于诗歌中传递出的人的普遍永恒的情感无法感知。这是由于长期的想象力扼杀、错误的古诗词教学和功利的应试思维造成的。应对策略:一、允许学生发呆神游,给时间让他去天马行空地瞎想。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别动不动就是“看这个有什么用,浪费时间”
6、。三、诗歌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构图绘画。尤其是写景的诗句,多引导学生把诗句的画面想象出来。诗中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图中的位置你会怎样排布?它们的大小形状如何?你想给它们上什么样的颜色?还可以鼓励学生径直把它们画出来。抒情的诗句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构画抒情主人公的状态。四、抛弃功利的应试思维。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妄图一眼看懂诗歌,立马得出试题答案。这本质上就不是读诗,自然也就读不懂诗,解不准题。屡屡受挫之后,对古诗阅读彻底失去兴致。想象是非功利的,是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心理满足。而作答是区分利害,衡量得失,它是想象的大敌。障碍四:表达障碍学生在想象画面,体悟情感之后还会遇见一种“口
7、不能言”的窘境,这里称之为表达障碍。原因在于表达得太少。能突破以上三重障碍的学生已经很少了,而到了这一层,老师往往又默认学生已经理解诗歌从而代行其事,学生对自己理解的表达缺乏充分的训练。应对策略:一、模仿。多阅读古诗赏析的文字,有意识地模仿和积累别人的赏析理解,尤其是特点、情感、风格等方面的概括词汇要有意识地积累。老师也可以给出送析表达的示例,但切忌全盘代劳,学生只一味记录而已,注重举一反三。二、多表达。安排时间专门给学生交流自己的古诗阅读体会。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写成读后感、阅读笔记等文字。最好有计划地定期训练。高中语文古诗阅读技巧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一、基
8、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
9、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譬如:1、写景抒情类。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2、即事感怀类。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3、咏物言志类。如咏物诗,则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4、怀古咏史类。这类诗,则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
10、比、衬托、扬抑、讽刺(表现手法)。5、边塞征战类。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喜用术语:豪迈、慷慨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跋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烘托、渲染、对比、双关、讽刺等等(表现手法)。三、明了考查诗歌的几个角度:语言分析、形象分析、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评价思想内容。四、读懂诗歌的主要途径:从题目入手、从作者及时代入手(知人论世)、从试题提供的注解入手,然后结
11、合诗歌的类别(见上文)、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进行推断。五、常见题型的回答要点。1、语言的考查。(多是分析“诗眼”的题目)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解析:这种问题是就整首诗而言,因此记住常用术语就可无往而不胜。如:用语清新、雅致,不落俗套;平淡质朴(朴素自然),全用白描,不加修饰,返璞归真;凝练简洁,绚丽多彩;委婉含蓄,清静幽深;清新明快,如行云流水;雄伟奇特,慷慨悲壮;使用叠字叠词叠句,生动形象,具有音乐美、修辞美等等。注意:答题时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才能少扣分。(2)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或找出用得最传神的实词(虚词)并分析其
12、好处。解析:答题步骤一一先找出此词,肯定其用得好,然后结合诗句解释其表面和深层含义(即这个词描绘出了什么景象或展现了什么画面或意境),最后答使用它产生了什么效果以及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感受。“效果”常用评价语可参见上文的解析,譬如:运用动词、形容词的作用或效果是准确、生动、贴切;数量词、副词往往是起强调或使文气更贯通的作用;叠词往往是增强语言韵律感或强调作用;颜色词可以渲染气氛,增加画面感、色彩感,表达心情。(3)诗中的某个字(句)为什么用得好。(同上,只是略去第一步)(4)诗中的某字换成别的字好不好。(属比较异同类题,同上,稍有区别,一定要答出“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5)某词是全诗的关键
13、,为什么?解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一从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二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如开头则统领全诗,结尾则总括全诗,贯穿全诗则是全诗情线物线。2、形象(意象)或意境的考查。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人物均能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请具体分析。(这是从整体上考)
14、解析:艺术形象主要有一一豪放洒脱,忧国忧民、青衫泪湿,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隐士,爱惜人才,儿女情长,为国戍边的征人,四处漂泊的游子,品行正直、高洁的志士等。回答时,第一步,从上挑选一个(如果找不到,请自己概括),这是概述;然后结合诗句挑出描写形象的词语具体解说即可。以上是人物形象,如果是“物”的形象,答题时,先找出有关诗句,接着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再结合主旨分析。六、寻找代入感在高中语文试题中的诗词、诗歌主要以古体为主,即使有些现代诗也距离我们至少几十年的光景,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自然体现不到当时的背景内涵,这个仅仅靠着课本上的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则需要来寻找代入感,换个词就是设身处
15、地的去想象,把自己代入到作者的灵魂思想中。七、怎样才能寻找到代入感1、根据作者当时的生活背景、家国背景来代入,例如:辛弃疾(家国仇恨、恨不相报等);2、根据诗词各句中关键字词来代入,例如:“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生”,关键词是“梦回”、“连营”、“八百里”、“塞外”,则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家国背景和心情等;3、超强的文学触感。八、见微知著、以今译古但凡语文课本中的诗词必然都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换句话说就是每一首诗词中都有着很大的词语可以以现代社会中的词语理解。那么如果见到不曾学习过的甚至艰难的词语时,不妨试上一试,然后稍加同译,大概的意思就出来了。以小看大,以微知著,今古通
16、译,史通全文。这里不一一举例。九、通译全文,大意总结做完上面的两步,那么相信你已经对整篇诗词已经有着一定的了解了,那么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译全文(现代诗歌稍难),如果有翻译不出来的句子字词可以先放一放,接下来你要做的便是全文意义的总结了,全文意义的总结大致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1、开头前两句,重中之重;2、结尾后两句,总结全文。第一,就整体空问的欣赏读物而言,诗歌的意境、主旨、感情基调等,需要考生着眼全诗整体揣度。如果没有对全诗的全方位的“扫瞄”“滤析”,考生是不能准确得到以上结论的。第二,就局部层面的欣赏读物而言,某些关键词、句往往就是所在诗歌的“诗眼”,或是所在诗歌的语言障碍。分析这些词、句的含义,也要求考生拥有整体思考的意识、能力。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即使是在理解细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