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体会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体会9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级书记抓振兴,把握主动性,切实把政治优势转化为“三农”工作的发展优势,迎上时代发展的浪潮。锚定发展方向,结合实际“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而要强农,则必须有方。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国情,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做出了具体部署,不断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下沉,保障农村地区群众的基本权益、根本利益。基层在落实的时候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因地制宜选好特色路线。在科技强农的基础上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结合市场需求和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合理规划种植区,加强高标准
2、农田建设和绿色发展力度,发挥土地最大价值。同时,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在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时要有想法,找对富农新路子,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坚实的经济基础支撑农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让农民生活更加美好。精准发力用力,祛除顽苛“开新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除了要物质层面的丰富更要精神层面的富饶。需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针对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顽瘴痼疾、陋习恶习“重拳出击”,党员干部要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乡贤寨老的模范带领作用,在乡村开展好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网格制度中当好网格员,充分履职尽责,让矛盾化解在基层,让难
3、题在家门口得到解决。同时,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和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要起到带头作用,定向发力、重点用力,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党员干部群众齐发力,祛除旧有糟粕,凝聚起强大民生动能迎难而上,在开局之年开新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体会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
4、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正值春耕时节,广大基层干部要凝聚“满分信念”、砥砺“满分干劲”、淬炼“满分担当”,在春耕生产中不负春光,以“满分和弦”奏响“希望田野歌J托举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以“如磐信念”凝聚“暮色苍茫看劲松”的“满分谱曲,绘就组织堡垒连片“红”,为春耕备耕激发持久“源动力”。意见指出,要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春耕备耕,是一年农活的“重头戏”,必须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
5、,基层干部更要永葆“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政治清醒,坚定“风雨不动安如山”政治定力。各级党组织要把抓好春耕备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要结合各地实际,按照产业落实到户、政策落实到人、科技落实到田的要求,压紧压实春耕生产责任,形成“上下一条心”的生动局面,要组织群众、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真正全程参与到春耕备耕中来,要动员群众开展摞荒地整治,开展好粮食播种,让广大农村形成人人参与春耕备耕、干群上下同行的良好氛围,让党员干部辛勤付出过程中的“泥土味”散发出“人民至上”的“香甜味”,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如铁功夫”淬炼“一身正气敢碰硬”的“
6、满分鼓点,绘就科技赋能增收“黄”,为春耕备耕点燃强大“新引擎”。意见指出,要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对于现代农业而言,农技赋能、智慧农业可以为春耕备耕注入强大动能,更能增强农业实现丰收的底气。“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只是“第一步”,要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抓好粮食安全生产,要以“链”的思维来做好粮食生产各个环节的管理,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进“智慧春耕”,使农业科技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增产、增量、增质上用心。广大基层干部要砥砺奋
7、进,用自己的辛苦“步数”丈量人民群众的增收“指数”,要帮助群众依托科技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循环农业等新模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并利用云技术、大数据等新媒体,在选种育苗、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打造智慧农业,又要将数字技术融入春耕备耕的全过程、全链条,让希望的田野呈现生机勃勃的好景象,让一幅饱含科技色彩的春季农业生产图景在希望的田野徐徐展开。以“如水情怀”砥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满分和声,绘就人才集聚活水“蓝”,为春耕备耕注入不竭“源头水意见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不拒众流,方为
8、江海。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春耕生产的关键要素。始终树牢“有用即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人才理念,为本土人才贴好“标签”、打造“品牌”、疏通回乡“绿色通道”,主动吸纳更多的乡土人才,鼓励他们扎根基层,让他们在春耕生产“大戏”中的“当主演”“唱主角”。春耕生产还需要打造一支“土生土长”“能力过硬”的“三农”工作队,鼓励这支人才队伍“上山下乡”“走街串巷”,让乡土人才“火”起来,通过精准培训和人才之力为“春耕”之战“添薪加柴”。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沃野千里,向春而行。新春伊始,让我们胸怀“国之大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广阔农村天地间奏响希望田野歌,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做好今年的春耕备
9、耕工作,必能在丰收的田野上绘就最美画卷。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体会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13日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春耕时节,这份文件的发布给了广大农民和致力于“三农”工作的基层干部清晰的指引,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乡村局面,产业发展依旧是主要突破口。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幸福生活”美起来,助农富农工作必须要牢牢把握“三要素”,扎实推进有突破,稳扎稳打见成效。要牢牢把握“土地”要素,用心体会“土地者,民之本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
10、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给农民吃上了定心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了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渠黎镇创新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发展模式,基于本地终止条件劝说村民大力发展甘蔗种植产业,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的经济互助性,将小东西做成大产业,由大产业带动大发展。渠黎镇甘蔗种植面积18万亩,农民人均年收入翻三番,家家过上“甜蜜生活”。新征程上要让农民富起来,最主要的还是从“土地”出发,考察调研种植历史、土壤特性、农民意等,进行专业规划、资源整合,发展适合本地区的特色农业种植,逐步扩大规模形成产业,让农民真正地在自己的土地上富起来。要牢牢把握“
11、人才”要素,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农业技术水平发展的好坏,而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农业科技人才是关键。为了真正地让农民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黄渡乡农综站工作人员裴志军每年都会来到田间开展农技现场培训活动。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无虫防治、一虫一治”带领农民实地观察和操作水稻、烟叶的病虫害防治,春耕时节深入烟田对烟农开展烟叶盖膜技术指导培训。新征程上要让农民富起来,最关键的还是要建立起一支支服务于当地的科技人才队伍。不单单靠引进,更要注重培养。尤其是要在返乡大学生和致富带头人中发现和培养热爱“三农”事业、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经验知识储备的人才;同时还
12、可以根据本乡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建立起人才库,与各类企业一样参与到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中去,为愿意回农村发展的人才提供有效途径。要牢牢把握“科技”要素,深刻领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产品销售一直是广大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当前广大农村地区农产品销售路径还比较单一,收购价格较低,农民收入不高。为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不少地区把住市场商机,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始打造助农直播间和电商平台。邀请有流量的网红主播进行助农直播,也有不少地方的驻村第一书记或大学生村官开起直播向全国各地的网友介绍自己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架起消费助农的桥梁。新征程上要让农民富起来,要深刻领悟到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民谋福利。大力发
13、展“互联网+农业”打造现代化农业发展,让农民通过数字科技和互联网技术优势参与到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可以和各大电商平台合作打造电商农业集合平台,形成示范带动效应,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利用电商平台打造自己的网络品牌形成自己的销售网,多路径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还任重道远。新征程上我们要牢牢把握住“土地”“人才”和“科技”三要素,充分挖掘资源禀赋,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守好“三农”基本盘,织出民富村美新画卷。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体会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
14、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明确了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农,天下之大业也。”各地区要蘸粮食“稳农”、政策“惠农”、科技“强农”之墨,打造新时代下的“富春山居图”,绘好田填上“向往的生活”。蘸粮食“稳农”之墨,勾勒“穰穰满家”的线条。一滴滴汗水、一季季收获。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731亿斤、同比增产74亿斤,喜获“十九连丰”,实现了以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养活了近世界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人的吃得好,粮食生产方向从“量积累”转变为“质提升”,有力交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完美答卷。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
15、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明确的目标提示我们,粮食生产须臾不可松懈。各地区要扛起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中央粮食安全有关政策文件要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度,完善粮食安全责任考核、监督考核机制,算好经济账、政治账、长远账,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重大战略,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岁稔年丰。蘸政策“惠农”之墨,晕染“满地生金”的色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加大加强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农业工作,归根结底是农民工作,只有让农民成为赚钱的职业,农业变为有奔头的产业,乡村才会有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巩固,农业投入和补贴
16、力度不断加大,不到十年,农民收入便实现了“倍增计划”。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实际增长4.2%。政策春风,满地生金。各地区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因地制宜创新方式方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农民种植收益保障机制,提升农业化专业化服务水平,充分调动农民“两个积极性”,让农民有账算、有钱赚、得实惠。蘸科技“强农”之墨,描画“现代农业”的纹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性、决定性力量。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会”种地到指尖上轻轻一点的“慧”种地,从选种工作千难万难到科技育种产量翻番,从“靠天吃板”到“知天而作”,“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演变。如今,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各地区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激发现代农业创新活力,大力推动产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