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评价设计表单(12).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78146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持续性评价设计表单(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持续性评价设计表单(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持续性评价设计表单(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持续性评价设计表单(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持续性评价设计表单(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持续性评价设计表单(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持续性评价设计表单(1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三阶段作业:持续性评价设计表单单元学习主题鱼我所欲也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他以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探讨,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整篇文章语言围绕中心反复论述,逻辑严密,具有雄辩的力量,充分体现了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的雄辩、善辩的

2、才华。课文特点1 .逻辑严密,说理透彻。2 .善用修辞,通俗易懂。3 .正反论证,层次清晰。4 .气势恢宏,议论犀利。评价设计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学习目标1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 .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了解孟

3、子的思想及主张,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3 .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4 .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5 .引导学生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理解全篇内容。2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把握其论证方法。3 .体会本文的论述风格和语言特色。教学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教学方法1问题引导法。4 .资料助读法。学习方法1 .诵读批注法。2 .合作探究法。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

4、发展的主体”。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因此我的教法的主导思想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学这篇课文应以诵读法为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感悟课文精美的语言,运用讨论法深入探窕文章的论证过程,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老师在教学中只是一个把握学习整体走向的组织者,一个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要点1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自由质疑;互动探究,理解文意;美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初步背诵课文。2 .第二课时:理清课文的论证思

5、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鉴赏本文的说理艺术;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体会孟子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多媒体显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一一孟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一一匈牙利裴多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一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一一夏明翰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明确: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相信孟子会给我们一些帮助的。(设计意图:导

6、入唤起学生对己学知识的回忆,让学生初步感知“义”,又能引起学生心灵的感悟,悬念的设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课做了铺垫。)二、整体感知,走进课文1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出示语音,句读,节奏,重音示范。3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朗读标准:(字音准确,语气适中,节奏分明,重音恰当。)4 .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和老师点评。可以从字音规范、节奏准确、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多媒体显示:字音:(1)不为苟得也(w6i)(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weiw6i)(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c1)停顿及重音:(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

7、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己乎5 .学生齐读课文。(设计意图: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字义,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三、资料助读,了解作品介绍孟子的生平、政治主张、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说说学习孟子二章后你所了解的孟子)1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弟子,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也是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8、。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其目的虽在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但在当时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提出“性善”论,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但也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主张社会分工,却由此导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他的哲学体系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过分强调人的主观精神作用,断言“万物皆备于我”,对后来宋代儒学影响很深。2 .孟子为了实现他的政治主张,曾游说齐、魏、滕、宋等国。当时各国诸侯正以攻伐争霸为贤,视孟子的“行仁政”学说为,脱离实际,因而不予采纳。孟子退而讲学著述,其言行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孟子现存七篇

9、。每篇都以第一句中的两个或三个字作为篇名。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宋朝朱熹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成为儒家学者初学必读的书籍。3 .孟子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著。其文气势磅礴,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又长于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设计意图:既联系了旧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旨。)四、细读课文,疏通文意1 .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2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老师适时点

10、拨并用多媒体显示归类。多媒体显示:(I)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平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3)翻译重点句子。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若干名同学回答。明确:(1)“辟”通“避”,躲避。“辩”通“辨”,辨别。“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与”通“欤”,语气词。“乡”

11、通“向”,从前。(2)是:这种;这种做法。为:宁愿:为了;接受。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于:比:对。(3)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轻蔑地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3.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设计意图:以上三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它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

1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扫清字词障碍,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初步理解文意,完成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五、美读课文,体会特色1 .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并进行齐读,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2 .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3 .指导学生背诵,齐背课文。(设计意图:通过找出并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特点。以背诵这些句子为基础,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形式帮助学生

13、完成背诵课文的任务。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2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背诵整篇课文二、赏析说理艺术(一)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1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讨论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3 .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

14、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讨论明确:(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3)从上述内容的进

15、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辨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3.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讨论明确:类比论证、比喻论证:“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在两件事不能同时并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正反对比论证: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与事实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道理论证:第一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第二、三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推理更加有力,强调了要讲“义”,不能忍受羞辱,“蹴尔而与之”连乞丐都不接受,何况是把“义”看得很重的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