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魏晋时期人格的审美精神.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85102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魏晋时期人格的审美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魏晋时期人格的审美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魏晋时期人格的审美精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魏晋时期人格的审美精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魏晋时期人格的审美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魏晋时期人格的审美精神.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无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文艺等,都经历了转折,这个时期如同东方的文艺复兴。宗白华曾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处在汉朝大一统时代瓦解之后的魏晋时期,政治混乱、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饱受各方面的痛苦。随着人们对儒学信仰危机的加深,魏晋玄学便顺势产生了。他们对于人的美的思考超出了纲常名教中忠、孝、仁、义、慈、礼等单一社会角色定位,突出强调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所具有的生命之美;这独立的生命也没有被减缩为道德

2、楷模,或成为为朝廷、国家效力的工具,而是感性丰盈的人的精神、情感、风度、个性、言谈举止、欲望嗜好、容貌、姿态等生命本体自身。”魏晋时期这种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的根本原因,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时代人的觉醒。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人的觉醒一魏晋时代人格的审美精神,那么用宗白华先生的真血性真性情这六个字最恰当不过了。笔者认为魏晋时期人格的审美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注重人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美在人类历史的低级阶段,我们的先民只能以群居的生活方式,通过图腾歌舞”和巫术礼仪”来祈求自然与他们和平相处,在那个蛮荒时代根本谈不上人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美。进入奴隶制社会之后,随着国家机器的建立,人民处于宗法制的统

3、治之下,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和家族意识,个人的自我意识消融在家族观念之中。在两汉时代,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的控制,更不可能有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个性美的追求。生活在一个要挣脱汉代定于一尊归于一统的经学思想的控制和立法制度的束缚,必须有真血性的生命,以及建立在这一生命基础之上的个体意识、反抗意识。晋人人格之美,就思寸个体生命、自我价值的肯定。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魏晋南北朝人认为,任何一个个体,都有他不可取代的价值。当年桓公问刘瑾,自己和王子敬相比如何?刘瑾回答:护、梨、橘、柚各有其美。所以魏晋南北朝很欣赏人的独立的自我意识和独特的个性美。

4、魏晋时期人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美在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那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流传着阮籍的醉酒抗婚和刘伶的纵酒放达的故事,在我们看来这几个人的性格都是桀瞥不驯、行为异常怪异、放荡不羁的。正是他们的放浪形骸和不拘礼法显示了他们自我意识和个性美。礼法是束缚人性的枷锁,乡愿是社会动乱的祸根。魏晋士人对这些泯灭人格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悲壮的抗争,如嵇康、阮籍,就是在社会黑暗时期为人类冒险、争取真实人生和真实道德的殉葬者。不管别人怎么说,不管社会怎么看,忠于自己的感受,忠于自己的情感,忠于自己的个性,成为六朝士人的思想、行为、生活的特色。二、超旷的心灵和自由玄远的精神魏晋时期玄学

5、代经学而起,人们的心灵获得了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他们通过“清谈和析理探寻宇宙人生沉冥幽深的奥秘,思想达至究论天人之际”的境界。晋人超旷的心灵源于老庄思想,老子的宇宙观庄子的人生观成为魏晋思想的基础,尤其成为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审美人格的哲学依据。魏晋人超旷的心灵表现在静观、山水意境”和艺术精神上。静观,指的就是既不为一己私欲所驱使,也不受社会偏西口虚假礼法的奴役,而是以超脱世俗的眼光和功利心,用超然独立的自我意识观照宇宙人生。山水意境指的就是有了一颗静照”的心。晋人就能在群籁参差、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云兴霞蔚的山水景物之中体味出生命,领悟到意义,形成意境中的山水,为中国几千年的山水画、山水诗奠定

6、了美感意识的基础,开启了中国艺术发展的基本方向。艺术精神的典型表现是书法艺术中的行草。行草艺术,超越了实用功利,艺术家以柔韧的毛笔在纸上挥洒着激情,谱写出点线交织的乐章。张怀评王献之的书法:情系神纵,超逸优游,有若风行雨伞,润色花开(书议)。二王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是中国书法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行草书艺,通过抽象的点线运动将自然神化,又把精神自然化,从中我们可以窥见生动活泼的个体人格。三、乐天知命而又自强不息从东汉的建安年间到晋宋时期,从社会中下层到皇室贵族,有相当一段时间人们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典型的音调。曹氏父子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7、,去日苦多(曹操);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亦何早(曹丕);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自顾非金石,咄令人悲(曹植)。阮籍有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陆机有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刘琨有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王羲之有四声亦大矣,岂不痛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其彭伤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陶潜有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以上这些人唱出的都是同一思绪、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音调。由此可以看出,生死这个问题在当时的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8、。面对人生的短暂和变化无常,魏晋人把目光就投向了当下。所以,昼夜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世说新语任诞载: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日: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答日: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这些表面看来似乎是尽情地贪图享乐、堕落,其实恰好相反,他们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魏晋流传下来的那些“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不同于后世的腐败之作。它们是在人生感叹中抒发着蕴藏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情感。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之后紧接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和老骥伏杨,志在千里,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之后紧接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这些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和哀叹并不使人心衰气哀,相反,我们读完他们的这些诗句,内心会迸发出一种奋发向上的情感。这些千古流传的诗句向我们展现了魏晋人在面对生死这一问题时表现出的那种乐天知命而又自强不息”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