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上的交流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上的交流发言.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在全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上的交流发言按照建设“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将全面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统揽,守底线、攻难点、兴产业、抓示范、促振兴,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塑造城乡发展新形态,奋力走出一条符合XX实际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一、围绕夯基础,守牢“三农”发展安全底线。坚决扛牢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机遇,建设高标准农田12万亩,持续开展摞荒地专项整治,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政策,粮食
2、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919万亩、48万吨以上。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建立完善农户自主报、部门立即核、配套跟进帮机制,全面推广使用“XX一键报贫”系统,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对弱劳力半劳力创造条件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第一时间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紧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产业就业等薄弱环节,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聚焦兴产业,大力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产业赋能行动,突出发展菜草畜优势特色产业,做特做强高品质菜草畜百亿产业链。完善落实扶持激励政策,实施奶绵羊种群繁育、乳制品深加工、农产品冷链
3、物流整市推进等项目,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聚焦菜草畜产业链精准招商,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蔬菜产量达到140万吨,畜禽总饲养量稳定在320万头(只)以上,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5万吨以上。全面启动产业链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行动,力争产业链链主企业带镇全覆盖,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新增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5家、5亿元以上企业1家,龙头企业带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因地制宜探索“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高品质菜草畜产业链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以上。三、突出促融合,着力建设和美宜居乡村。认真落实XX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接
4、续推进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市创建,紧盯“全覆盖”“全要素”创建要求,着力实施乡村规划引领等“八大行动”和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七大工程”,突出规划引领和资金保障,统筹抓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高标准完成29个省市级示范村创建,对创建达标的村命名为美丽宜居村庄。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行动,健全完善治理机制,常态化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废旧农膜、畜禽粪污等综合治理。细化制定乡村振兴示范片带年度建设方案,督促县区集中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加快建设进度,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镇村,以点带
5、面、连线成片,以点上示范突破带动面上整体推进,逐步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化生活。四、聚力稳增收,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推动各类资源向产业发展集聚,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重点支持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营销短板。针对农民增收难点,制定出台农民增收实施方案,加大改革创新,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着力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稳住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拓展转移性收入增长空间。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持续优化联农带农富农机制,逐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支农政策,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着力打造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区。2023年,农村居
6、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8%,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6o五、聚焦强保障,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建立班子成员包抓工作落实推进机制,做到工作目标明确、实现路径明确、推动落实举措具体。加大城乡融合发展项目谋划和已确定项目的推进实施,对各类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证照办理、资金到位、建设进展等情况,提供“全程式、跟踪式、管家式”暖企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争取国家、省上扶持资金,确保各类项目早日发挥效益。结合“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健全完善强化落实的保障机制,采取月调度、季通报、半年小结、全年考评等办法,切实靠实责任,强化落实举措,推动城乡融合发
7、展示范区建设任务落实落细。党课: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创新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高度凝炼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中国式现代化和怎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把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一、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存续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国民孜孜以求的美好夙愿。西方率先拉开了人类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序幕,但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却日益加深着贫富分化的鸿沟。中国共产党
8、自成立之日起就把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初心使命写在了革命的旗帜上,探索出一条迥异于西方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早期共产党人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囿于制度局限性始终无法调和“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贫富分化社会矛盾。在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各阶级阶层为实现国富民强苦苦探索,均未成功。直至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指引下,才寻求到“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的中国式现代化正确道路。20世纪之初,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陈独秀在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一文中犀利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之流弊:“财产私有制虽不克因之遽废,然各国之执政及富豪,恍然于贫富之度过差,决
9、非社会之福”。李大钊也展望了人人共享的社会主义理想追求:“社会主义不是使人尽富或皆贫,是使生产、消费、分配适合的发展,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给,得最大的幸福。”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种下了追求共同富裕社会理想的光明火种。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选择。毛泽东同志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谋求解决农村贫富分化问题。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为跨越资本主义贫富分化的“卡夫丁峡谷”,选择了“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带领全国人
10、民共同昂首阔步走上了奔向富裕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清醒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方位对外开放,史无前例地开创了一条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沿着以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社
11、会主义现代代道路大踏步前进。新时代开启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提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从政治高度、战略高度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建党百年之际,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1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的阶段性社会发展目标。202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全面阐释了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和实现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
12、对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的阐释,进一步彰显了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信。二、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讲话时就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突出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具有内在同一性。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史无前例地开辟了中国特
13、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未曾预见的重大社会变革。1983年6月,邓小平同志会见参加北京科学技术政策讨论会的外籍专家时明确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兼顾公平与效率,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富裕起来却也绝不改旗易帜走西方资本主义贫富分化的邪路。正是坚持共同富裕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尊重各国基于自身条件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客观现实,深刻地阐发了中国式现代化是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
14、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现代化,彻底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深刻阐释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充分肯定西方现代化创造了超越人类以往一切世代的生产力总和,取得了巨大的“富裕”成就的同时,从资本“本质”的深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的发展规律,彻底批判了导致两极分化的私有制制度根源。社会主义作为高于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优越性就在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本分配制度,可以从制度根源克服私有制导致的贫富两极分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公有制、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筑牢了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