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一篇重要的文本,后来许多重要的思想(如异化)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最初的痕迹。阅读这部著作不仅仅是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是理论爱好者们不可绕过的经典。关键词:马克思,手稿,读书笔记“即使是批判的神学家,毕竟还是神学家。”马克思是在说明对哲学进行剖析的必要性时说出这样的话的,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神学依然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并在相当的程度上限制着哲学的发展,甚至黑格尔及其生命力的辩证法思想也被运用于维护官方的统治,在这样的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对整个哲学进行剖析,因为此前的工作都是由“批判的神学家”去完成的,而这些所谓的“批判的
2、神学家”并不能完全独立地去解释哲学,他们是由“禁忌”不能解读的。“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的斗争。胜利必定属于资本家J这句话即使拿到今天也是非常适用的,更何况这是马克思在160年前说的,就更加弥足珍贵。从马克思的时代到现在,资本家一直在工人的斗争中占据上风,原因仅仅是他们战友资本,虽然工人也曾有过“辉煌的胜利”,但这些诗中不过时资本家基于巨大收益下的一点点让步而已。工人始终摆脱不了靠出卖劳动力生存的状态。“资本、地租和劳动的分离对工人来说是致命的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可以依靠资本和地租来生存,而工人除了劳动收入一无所有,工人必须把自己当成商品一样拿到市场上去卖,甚至为拥有这样一个出卖劳动力
3、的机会而雀跃,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对人的需求必然调节人的生产,正如其他任何商品生产的情况一样J在这里,工人被完全当作商品来对待,其人数也由市场来决定。当需求旺盛时,工人的数量就会增加,反之则减少,而减少则意味着工人群体一部分个体的消失一死亡。用经济学来阐述人口的增减虽然太过荒唐,但事实确实是这样。马克思在“工资” 一章里,简单地阐述了工人阶级所处的悲惨状况,并揭示了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工人没有资本,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生存。在国民经济学家眼中,“工人”不是“人”,仅仅是作为“工人”存在,虽然他们妄图用社会平均财富的增加来证明社会所取得的进步,但是站社会总人口相当比重的工人阶级长期处于“赤贫
4、”的状态给予了他们最有力的驳斥,马克思甚至用“奴隶” 一词来形容工人阶级,可见其状况之悲惨。另外,在本章中马克思的论述还加进了一些有关“异化”的思想,“工人自己的劳动越来越作为别人的财产同他相对立资本的利润,地租这两个部分主要是经济学方面的论述,在前者中,马克思详细地解释了什么是资本,以及资本如何积累,甚至还有一些内容涉及管理学(例如对成本的控制)。难怪西方学者在提到马克思的时候,首先认为他是一个经济学家。在地租部分中,马克思对于地租的类别进行了划分,并对国民经济学家关于地租的评论进行了驳斥,进而阐述了他自己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日后的事实也证明,马克思在这方面的论断是非常正确的。异化劳动和私有
5、财产“工人降低为商品,而且降低为最贱的商品,工人的贫困同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成反比;竞争的必然结果是资本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来,也就是垄断的更惊人的回复;资本家和地租所得者之间、农民和工人之间的区别消失了,而整个社会必然分化为两个阶级,既有产者阶级和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J由于工人没有资本,只能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生存,自己生产的商品越多,资本家就越富裕,而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仅仅够维持其个体的生存以及劳动力的再生,工人生产出来的商品不是属于工人,虽然它被工人生产出来,但是却站在了工人的对立面,商品不再依赖于工人,而是相反,假如商品的生产停工,工人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手段一一出卖劳动力。工人生产出来的商
6、品不再受工人的控制,工人反而为其商品所制约,商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本身相对立,并且这种对立越来越严重。在现实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关于异化的例子。比如说宗教,“神”是否存在一直是千百年来争论的焦点,在这里,我们暂不讨论这个。我想说的是,宗教,在人类诞生之前是不存在的,它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创造了它,并把自己生产出来的各种财富拿去供奉“神”,可是,“人类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己的就越少J (P52)打个比方,一个人把道德规范交给“上帝”,那么他本身就失去了进行道德评判的自由,他把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利让渡给了自己创造出来的“神”,并赋予它越来越大的权力,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他献给上帝
7、的越多,留给自身的就越少。其实,不仅仅是宗教,生活中关于异化的例子还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出。“工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是两个方面失去生活资料:第一,感性的外部世界越来越不成为属于他的劳动的对象,不成为他的劳动的生活资料;第二,感性的外部世界越来越不给他提供直接意义的生活资料,即维持工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工人越是辛勤地劳动,他就越贫困,他的产品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相对立的力量存在着。工人劳动地越多,自然界能够提供的资料就越少,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甚至已经危及到了工人的生存,工人首先不是作为人,而是作为工人存在的,他只有作为工人的时候才能维持自己肉体的存在。在这样的意
8、义上,工人已经不再是人了,仅仅是种商品,马克思直接用“奴隶”来称呼他们。在手稿中,类似的描述是很常见的,而马克思这方面的论述即使是拿到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依然适用。钱,货币,一般等价物,起初也是商品,一种特殊的商品,自然而然也是人类劳动的产物,但现代社会的人们为了拥有更多这样的商品,整日为其奔波,好像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占有这种商品,殊不知越是这样做,反而会使其力量越强大,就像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工人的描述一样,成为其商品的奴隶,即“金钱的奴隶“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J最通俗的解释就是工人在劳动时是不情愿的,他是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这样,如果可能的话一一只要有一点
9、点的可能性,工人是不会选择劳动的。劳动的外化石如此之深,以至于工人仅仅是为了生存下去而劳动,在劳动中,工人不再是人,而只是具有人的外表的劳动着的工具罢了,在生活中,工人与动物无异,吃、喝、生殖等虽然也是人的机能,但当这些机能成为最终的目的时,工人就不再是人,而是动物了。“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时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一直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钟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早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J可以说,动物和人的最
10、大区别在于,动物是在生存,而人则是在生活,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却相差甚远。对动物来说,它的自身就是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就是自身,对它来说,二者是“直接同一”的;但人不一样,人在进行生命活动的时候,是把生命活动当作自己意识的对象来看待的。换句话说,动物的行为是在本能指导下进行的,是不经过思考的;而人的行为则是经过深思熟虑后采取的行动,人在行动之前,就已经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遇见到成果,而动物不一样,它的行为仅仅是本能驱使下的活动罢了,马克思曾用“最蹩脚的建筑师和最聪明的密封”来说明这点。“异化劳动吧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J人对动
11、物的最大优势就是“人是由意识的存在物”,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是,异化却使人丧失了这种优势,本应作为目的或结果的类生活反而变成了维持人的生命存在的手段,人的生活降格为生存一一跟动物相同,同时,曾是人类自己特有的本子这时候与变成动物的人相对立,人同自己想对立,并且同其他每个人对立。“工资是异化劳动的直接结果,而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异化劳动所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工人不再像农民种地收获果实那样得到报酬,取而代之的是以工资形式出现的“收获”,可是,工资只是仅仅够工人维持其最低限度的生活一一吃、喝、生殖,异化劳动使工人首先必须成为工人,才能作为“人”生存下去;同时,工人生产出的远远超出自己
12、所得的劳动产品到了哪儿去呢?唯一的可能就是资本家,通过异化劳动,工人创造得越多,自己拥有的就越少,而资本家手中的力量却越大,工人的劳动逐步成为资本家的个人财产私有财产。“异化”概念在44手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不仅为其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并且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在手稿的经济学部分中,对于工人生产得越多却越贫困的现象,马克思用异化理论对其进行了合理的解答,进而上升到对人的本质的关怀,并努力探寻现象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引申出了一系列引人思考的问题,例如人的本质,私有财产等等,从而为后面讨论的“人的解放”问题设下伏笔。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仅有
13、极高的学术价值,对现实生活也有非常强的解释能力。例如,农民工们“生产”出了高楼大厦,但却只能住在窝棚里,大厦造得越高,窝棚就显得越矮小,自己的产品不属于自己,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自己相对立,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悲哀。“异化劳动”是建立在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的基础上的,而国民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声场方式是要大加维护的,但其内容却充满了矛盾,甚至其起点“劳动”也不过是马克思笔下的“异化劳动”。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逐步建构着自己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同样,它的起点也是“劳动”,但却是否定过后的“劳动”,如果说国民经济学是为了维护市民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话,那么,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打破它,而“
14、异化劳动”则是其“批判的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人生产资本,资本生产工人,因而工人生产自身,而且人作为工人,作为商品就是这整个运动的产物。人只不过是工人,对作为工人的人,他的人的特性只有在这些特性对异己的资本来说是存在的时候才存在。”“在国民经济学看来,工人的需要不过是维持工人在劳动期间的生活的需要,而且只限于保持工人后代不致死绝的程度。”在对私有关系的论述中,马克思又一次地把工人描述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资本家的眼里,工人不过是会说话的机器,对其只需付给足以购买生活资料并繁育下一代的最低工资即可,工人不是人,其需要也不被认为是人的需要,工人自身的劳动已经使自身异化到了如此的程度,完全失去
15、了人之为人的特性,失去人的本质,因此,马克思说,无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任何阶段,工人都是最贫困的。“共产主义是扬弃了的私有财产的积极表现;起先它是作为普遍的私有财产出现的“(3)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能生成的J起初,人类的劳动完全是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也就是为自己劳动;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劳动”逐渐变成了为他人劳动,这时的“劳动”已经是对原先意义上劳动的扬弃;消灭私有财产后,此时的“劳动”完成了对“异化劳动”的氧气,经过了两次的否定,“劳动”看似回到了原点,但却包含了原点所没有的深刻含义,完成了一个循环的“劳动”此时已与原点的“劳动”不可同日而语。“只有音乐才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毫无意义。”当完成了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时,人也完成了对那个异己的我的超越,从而复归人自身,马克思就是在此意义下说出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