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解说词-7敦煌.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40068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西走廊解说词-7敦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西走廊解说词-7敦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西走廊解说词-7敦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西走廊解说词-7敦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西走廊解说词-7敦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西走廊解说词-7敦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西走廊解说词-7敦煌.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7.敦煌河西走廊之七敦煌敦煌莫高窟。我们不知道他是谁。他的名字应该被留在编号220的洞窟里。但是,按照当时的惯例,绘画的工匠的名字不能出现在他们所做的壁画上。于是,这个杰出的画工被时间的洪流湮没了。但,为了呈现发生在莫高窟的这个故事,我们还是为他取了一个名字一一李工。弹指间,沧海桑田。一刹那,转身千年。敦煌,河西走廊西端的重镇,它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两千年前,因为河西走廊的风云际会向一个年轻的皇帝招手,于是,霍去病两次深入河西走廊,驱逐匈奴。当他停下来的时候,发现这里恰好有从祁连山流下来的雪山河,有绿洲,是一个理想的

2、防御和出击的基地。于是,敦煌成为汉帝国向西域迈进的边城。它很快从汉帝国最初设置的河西走廊两郡中独立出来,成为著名的河西四郡之一。发源于祁连山积雪和冰川的党河流经敦煌,使这块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变成得天独厚的绿洲。汉帝国高强度的军屯与经略,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这里迅速成为西部重镇。又过了400年。公元344年的一天黄昏,有一个叫乐傅的和尚途经宕泉河谷时,看见鸣沙山在金光之中千佛显现。乐傅认为,这个地方是佛教圣地。他决定不再匆忙赶路了。要留在这里开窟造像。正是这个决定让敦煌有了它的第一个石窟。但他不会想到,从此,这里的开凿与绘制延续了若干个世纪,并且,成为享誉世界的人类艺术宝库。不仅如此,敦煌,恰好处在

3、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北、中、南三条线路,这三条道路都以敦煌为起点,到达中亚、欧洲。作为沟通欧亚的商业大道、中原王朝的前出基地,敦煌寄托了熙来攘往各色人等的梦想。而从敦煌再往西进入西域,则要穿越世界第二大沙漠一一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死叵测。于是,人们在离开敦煌前就在莫高窟捐钱造一个窟,供养神灵佛祖,祈求得到保佑;从西域荒漠里平安过来的人们,为感谢佛祖的保佑和恩赐,也开窟造佛供养;平民百姓在丰年和平安盛世,希望好累长久,遇荒年战乱义盼米口噩摆脱苦难,为精神上的寄托,心理上的满足,也开窟造像,求得安慰。敦煌的各级官吏、世家大族、高僧大德也会营建属于自己的功德窟,以表达对佛教的虔诚。

4、也有的是借开凿佛窟炫耀各自的政治、宗教或经济势力。就这样,三危山下、鸣沙山畔、宕泉河谷的石壁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洞窟。日出日落、斧凿声声,敦煌佛窟的营建从未在如流的岁月中停止。石窟在不断增加,窟中的佛像在改变着容颜,从雄浑健壮变成秀骨清像,继而转向柔和丰腴,色彩逐渐细致艳丽,构图愈加大胆,佛国世界变得前所未有的宏大欢乐。一代又一代的僧侣、画匠、供养人将他们的信仰和希望刻绘在石壁之上。各种各样的山川景物、亭台楼阁、花卉图案等令人目不暇接,这些雄伟瑰丽的画面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以排成20多公里长的画廊。这是上世纪初,一个名叫查尔斯的法国摄影师拍摄于敦煌莫高窟的一张照片。1908年2月24日,查尔斯

5、和伯希和及另外两位位法国人组成的探险队风尘仆仆,来到莫高窟。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一长达1700余米的岩壁上遍布密密麻麻的洞窟,罗其中南区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中都有彩塑,四壁和窟顶画满佛像、壁画。当伯希和和查尔斯进入今天被编号为220窟的洞洞窟时,非同寻常的佛像扑面而来。3个星期后,精通汉文化的伯希和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来敦煌时。仔细研究一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220窟。但,他再也没有机会了。很快,中国学者启动了一场事关中国文明的抢救运动。36年后,1944年的夏天,国立敦煌艺术研窕所的工作人员发现220窟北壁瑞像壁画正在逐渐脱落。而脱落的地方隐约露出色彩艳丽、线条挺秀的早

6、期壁画。当他们小心翼翼对220窟主室四壁壁画进行了剥离之后,整间石窟四面墙壁上显露出了场面宏大、人物传神、瑰丽无比的初唐壁画。更令人惊奇的是,多数敦煌壁画中的人物面孔和手臂都己经因为氧化而变黑,但当220窟的初唐壁画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却保持着异常鲜亮的色彩一一这让所有的研究者激动不己。在石窟的南壁,绘制着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妙图景:天上佛像与菩萨庄严神圣,地下歌伎舞伎身姿翩趾。在石窟的北壁,七尊药师佛像站在莲台之上,流光溢彩、装饰华美。东壁上展现了菩萨维摩诘的经典故事,场景中的人物个个神情生动,姿态得体。虽然画的是佛国景物,但精神却是世俗风貌,供佛的舞蹈者、菩萨面前的帝王臣子,都展现出各自的身份和

7、个性。所有到过敦煌奠高窟220窟的学者和艺术家都被这里的壁画所震撼。他们共同的感觉是,220窟的壁画绝非出自普通工匠之手,更像是大师作品。遗憾的是,并无文献佐证,那一时期有什么大师巨匠来过敦煌。但如果说这些壁画是由无名工匠所绘制,又的确令人难以置信。220窟东壁的维摩诘经变画被视为敦煌壁画中的巅峰作品,每当我们看到这幅人物肖像,都会感到一种震撼。画面中的维摩诘居士身体微向前倾,似乎正与文殊菩萨激烈辩论着佛教哲理。而另一侧的文殊菩萨则在诸菩萨、大弟子及诸天人的簇拥下,神态自若地与维摩诘对问。特别是在东壁“汉族帝王听法”的场景中,帝王形象的塑造手法和风格看起来和著名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如出一

8、辙。而令人费解的是,大画家阎立本身在长安,敦煌与长安相距两千公里,220屈的壁画与历代帝王图之间会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公元637年,在长安的一座寺庙里,李工正在专注地绘制一幅维摩诘经变画。李工的笔下展现了居士维摩诘与文殊菩萨辩论的场景,神情十分生动,围观的人对他所画的菩萨形象啧啧称奇。此时,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已有10年光景了。这,正是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的火红岁月,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了,一切都显得那么朝气蓬勃。随着贞观之治带来的经济繁荣,各种各样的建筑被建造出来,开放富足的时代令唐人特别热爱生活,喜欢用色彩来装点墙壁。从寺庙到官府,从私宅到皇宫,他们将美丽的风景、绚丽的人物、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场

9、景绘制到墙壁上。此时的唐帝国著名画师阎立本就是一位壁画高手,他的画是朝野公认的“神品”。李工虽然还不是名家,但他是整个画坊最出色的画匠,围观人群中有人说,李工画的人物和宫中的阎立本颇为神似。李工心中有几分得意,他每日在画坊刻苦临摹宫中的粉本,就是梦想有朝一日可以进入翰林院任职,成为一名有身份的画师。粉本,多是当时流行的大师作品,或者皇宫中流传出来的画稿。画匠常常照着这些粉本来画壁画,以满足客户对流行趋势的需求。临摹粉本是作为一个画匠最基本的功夫,如果不合格将不能独立工作,甚至受到惩罚。因此一般画匠的水平都必须达到一定标准,这就使得一个时期内,普通画匠的作品在艺术风格及水平方面与大师的作品差距并

10、不遥远。同时,粉本的流传也使得唐朝长安的绘画一时风靡,从最西面的西域诸国到东海之外的扶桑,都能看到盛唐长安艺术的风采。尽管李工的绘画技巧已经非常高了,但是要想进入翰林院成为皇家专属的画师几乎没有可能。有名的寺院或权贵人家为了互相攀比,更愿意邀请有名望的画师。而不是像李工这种籍籍无名的画匠来画壁。感觉前途渺茫的李工有时候会想,自己是不是入错了行。公元639年。大唐王朝的富庶和开放,使丝绸之路迎来了自汉以来的第二个鼎盛时期,敦煌也成为史书中形容的“华戎所交一大都会”。就在此时,西域地区和地处新疆吐鲁番东南的高昌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当时西域一带均受蒙古游牧部落西突厥的统治。西突厥开始出现了与唐朝

11、敌对的势力。地处西域门户、丝路要冲的高昌国国王麴文泰依附西突厥,拘留西域诸国赴唐朝的使者,试图阻止他们过境与唐帝国交往。原本“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丝绸之路也因此阻塞不通。这是中原王朝所不能接受的。对唐太宗来说,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西域的安宁是国家战略的既定目标。唐帝国的远征军迅速集结。在广泛动员招募士兵的同时,也征召了一批文化人士和手工艺者随行。大军一路去到河西走廊和西域,作为跨区域的国家军事行动,军队无疑也担负起将大唐的文化和艺术传播到更广阔的土地上的责任。李工的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冲动。他想,与其在长安城做一个没有名气又不受重视的小小画匠,不如到远方去看看,说不定会有机会做更大的事业。公元

12、639年,李工带着自己的画笔与粉本。加入了侯君集大帅的军队。由于敦煌是距离高昌最近的河西重镇,这里自然成了唐朝大军最重要的后勤补给基地。李工和其他工匠奉命在敦煌为帝国的军队装配攻打高昌的军械。唐帝国大军在大帅侯君集率领下很快就攻陷了高昌城。军队回撤之时,一些工匠选择留在敦煌。李工便是其中之一。因为他看到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他发现敦煌虽然地处边陲,但田园垦辟、商贸发达,各种肤色和语言的人聚居在这里,是个十分有趣的边疆国际城市。最特别的是,这里还保留着最初从天竺传来的佛教传统,人们普遍信仰佛教,喜爱开凿石窟,并在石窟中塑像和绘制壁画。此时的莫高窟经过隋朝的大力营建。己经出现了上百个洞窟,数量和规

13、模上都达到了非常可观的程度。李工来到莫高窟,仔细观看这里的壁画,前代的画匠们用他们质朴的笔触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佛国世界,让李工深受感动。李工和他的同伴们开始尝试着为敦煌的寺庙和洞窟绘制壁画。代表着长安前卫绘画风格的他们带来的这种色彩鲜艳、气势宏大、人物宛若宫廷美人一般的壁画令敦煌居民眼前一亮,有人觉得把神佛画得如此具有世俗感是对佛的不敬。但更多的人很喜欢这种华丽的风格,神佛就像长安城中的时髦人物,令人备感亲切。李工画技高超的消息很快就在敦煌传开。他开始源源不断地接到邀约,去为新开凿的洞窟绘制壁画。很快他就成为了敦煌画匠中的“都料”。“都料”是工匠中技术级别最高的人,也是绘画工程的规划、指挥者。

14、李工通常自己为壁画起底,然后让其他画匠根据粉本来描画颜色。他感到,敦煌前代的壁画非常精彩,而自己也要把这个时代的风格带给敦煌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在他的心中涌动。不久,李工接到了当地大族翟氏出资的一项重要工程。翟氏家族是敦煌的望族,人口众多,广泛分布于敦煌的各城乡当中。这些来自中亚粟特九姓或迁自陇西的翟氏于唐初发展为敦煌当地的士族。他们十分重视儒学,同时也是一个世代崇信佛教的家族。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翟氏家族开始在莫高窟开窟造像。公元642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朝议郎、敦煌郡司仓参军翟通开始出资建造作为家窟的莫高窟第220窟,这是敦煌比较早的以家族为主导的石窟。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

15、一个官宦或贵族家族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敦煌石窟的“家窟”中,不仅刻画着其家族的历史,也刻画着古代敦煌乃至整个中国的印记。据记载,主持翟家窟营建工作的是翟氏家族在敦煌大云寺出家的僧人道弘。学者们考证,大云寺就是今天莫高窟最大的大佛一一35米高的“北大像”所在的第96窟弥勒佛窟。如今,人们己经无法见到这座寺庙了,但窟前还保存有大型殿堂建筑的遗迹。受到道弘的委托,李工负责翟家窟的壁画绘制。一个洞窟从始建到完成,要经过复杂精密的程序,需要李工和石匠、泥匠、塑匠、木匠等不同工种的工匠一起,合作完成。在古代敦煌有专门的一支施工队伍,他们被称作“打窟人”,负责整修崖面和开凿岩洞,这是营建石窟的第一步。接着就

16、是修筑与石窟结合的一些殿堂、窟檐、楼阁等土木结构的建筑,这需要木匠与泥匠配合来完成。然后,由灰匠负责壁画地仗的制作。地仗是指用黏土和麻棉的混合泥抹在石壁上,使墙壁光滑如纸,最后将白灰层敷在泥皮上,这是绘制壁画的基础。塑匠专门负责窟内塑像的制作,他们一般用木条或石胎做骨架,再用泥土来塑型。塑像的内胎完成后,彩绘的工作就交由画匠团队来完成。彩绘工匠们用的是事先准备好的矿物颜料。他们将矿物粉碎,用清水研磨成不同颗粒度的色浆,再混以植物胶,就做成了敦煌画匠最常用的颜料。工匠的笔下,朱砂的红色、雌黄的黄色、青金石的蓝色和云母的白色流淌出来,一幅幅瑰丽的壁画徐徐铺开。敦煌的画匠一般为集体作业,也有一两名画家独立承担并画完一座佛窟的。敦煌第220窟从风格上来看,似乎是以同一个人的粉本起稿,由多人上色完成的。李工观察了石窟的四壁,向石窟负责人道弘建议,是不是按照长安的粉本样式来绘制翟家窟?这样,一定会给敦煌带来最能代表大唐风格的壁画,这也是李工愿意留下来的目的。看过李工的草稿之后,道弘完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