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二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二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统编二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对朋友林子方的不舍与留恋之情。整首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想象。【教学目标】1 .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荷”“穷”四个生字。2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诗的意境。3 .感受西湖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4 .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1 .会认“晓、慈、毕、竟、映
2、5个生字。会写“莲”“荷”等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诗的意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图猜古诗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玩看图猜古诗的游戏。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图片】观看图片,你想到了哪首古诗?(生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师:还记得这两句诗是出自哪首诗吗?(小池)作者是谁呢?(杨万里)师:孩子们你们知识掌握得真牢固。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课件出示:小池】师:你们可真会猜【展示道具:小荷才露尖尖角】在这首诗中,小荷还没有长大呢。这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在阳光的呵护下,在雨露的滋润中,
3、慢慢地长大了。它会长成什么样子呢?(大大的荷叶,圆圆的荷叶)是呀,大大的,圆圆的荷叶要写进诗里该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杨万里的另一首诗一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诗题】二、初读题目,获取信息师:这个题目跟小池比起来,乍一看,有什么特别之处?(有点长。)师:题目太长可不好读,不过要想读好它也是有方法的。同学们仔细观察题目,谁能从题目当中看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一-地点。(生答:净慈寺。)【教师板书:净慈寺】师:谁还有发现?除了地点,还有人物也出现了。(生答:林子方。)【教师板书:林子方,后补充“送”字。】师:同学们有没有送过别人,或者爸爸妈妈送过别人呀?(生答。)你们发现没有,你送的人一
4、般都是(关系特别好的)亲戚朋友,那这里的作者杨万里和林子方是什么关系?(生答。)(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师:题目当中还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一一时间,(生答:晓。)【教师板书:晓出】师:学生齐读一遍题目。(同学们把这么长的题目都能读得这么好,真了不起!因为我们知道了题目当中某一个重点字、重点词大概表达的意思,所以读得特别好。)请个别学生再读题目。师:送别时一般至少有两个人,那是谁送的林子方啊?(生答:杨万里)那你们见过别人送别时都说什么呀?(请学生回答:再见、后会有期、一路平安)对,都讲了和送别
5、相关的,那这首诗会写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古诗。三、初读古诗,学写生字1 .疏通字词同学们坐姿都很端正,都读得非常认真,提出表扬。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啊?那老师来考考大家。课件出示:毕竟、西湖、莲叶、无穷、荷花(请学生读)老师领读。2 .指导写字:湖:先观察,发现写法特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及时点评)。再读词语:西湖。西湖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请同学们欣赏视频。(播放西湖美景视频)在视频结尾你们看到了哪些事物?(生答:荷叶、荷花)你能在诗中找到荷叶吗?(莲叶)(你们知道的真多,荷叶就是莲叶,莲叶就是荷叶啊。)莲,荷:先观察,发现两个生字的相似点:上下结构,上面草字头
6、,表示植物,下面表读音,教师范写,学生练习。选取书写规范的作品用展台展示。师:同学们都很认真,坐姿也很端正,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把字写得像西湖一样漂亮,那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再来齐读一遍古诗。四、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研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学生齐读诗句,寻找表示时间的词语。(六月、四时)六月是什么季节?(夏季)四时是什么意思呢?(四个季节?)这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的景色呢?(西湖六月中)西湖六月的景色是怎样的呢?(不与四时同)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西湖各个季节的景色。同学们,看完春夏秋的西湖美景,猜猜六月的西湖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回答)【课件出示西湖美景图】(简要介绍:人们
7、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真是美的如画卷一般呢。古代的人们说的六月是指农历的六月,这个时候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荷花可是被封为六月的花神,可见这六月的西湖美景真是非同一般呢!)怪不得杨万里发出这样的赞美,一起读:【课件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到底是六月的西湖啊,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你现在知道这里的四时是什么意思了吗?(你来说,就是除了六月的其他时节,你听得真仔细,领悟能力可真强。)2,研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同学们,六月的西湖这么美,诗人杨万里是怎么写的呢?(生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接天莲叶无穷碧。你们觉得老师贴地荷叶与诗句“接天莲叶
8、无穷碧”相符吗?(师贴一片荷叶)应该怎样贴,才能与诗句相符呢?(预设:诗里说接天莲叶应该多画些荷叶上去。)(是呀,你能帮老师把这些荷叶贴上去吗?)哇,这莲叶铺得满满的,都接到天上去了。请同学们再读诗句。(生读)杨万里笔下的莲叶有什么特点呢?(多、碧绿)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到对应的字或词(多一一无穷,碧绿一一碧)指导写字:穷,上下结构,教师范写,学生练习。是呀,六月的荷叶特别特别的绿,绿色铺满荷塘,无穷无尽的,所以作者才说,一起读:接天莲叶无穷碧。(2)映日荷花别样红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再看看这幅画,它还缺少了什么呢?(荷花)(哪位同学能帮老师把荷花贴上去吗?)你能在诗中找到描写荷花
9、的句子吗?请你来读一读。读了这句诗,你觉得咱的画还少了点什么呢?(太阳)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映日)看来你也很会提取关键信息呢!真棒(师贴太阳。)在阳光的照射下,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呢!一起读:“映日荷花别样红。”别样红,被太阳光照射下的荷花特别的红,发光的红,甚至红得透明。(3)你们看,这两句诗放到一块就能凑成色彩鲜明的图画呢!我们一起来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想请两位同学来读读这首诗,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真美啊!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们才把这么美的诗句画了出来,你们真棒!五、体会情感,想象画面同学们,诗人杨万里和他的朋友林子方在六月荷花盛开的西湖边上,观赏着美景【播放视频】这满
10、湖的荷叶,满眼的绿色,远远地伸向天边。亭亭玉立的荷花如仙子般点缀其间,他们就在湖畔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中,离别的时候就到了,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他会对林子方说些什么呢?【请同学扮演诗人与林子方,重现离别场景,置身于情景中悟诗情】让我们带着对好朋友的不舍与祝福,再来齐读古诗。【配乐】这样我们的诗就有感情了,这就叫有感情的朗读。同学们能试着背出来吗?闭眼想象画面并背诵。六、布置作业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鸟都能入诗,这节课我们学了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领略了西湖的美景,也感受到了诗人杨万里对朋友林子方的不舍,他呢有两个小心愿想让大家帮忙实现:1有感情的背诵古诗。2.画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11、荷花别样红”的诗配画,杨万里想要送给林子方。教学反思【教学反思】4月4日,我执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编者的意图是想让学生学习写景的高妙并体会诗中描绘的意境。这样,这首诗在解读的时候就应该按照课标中所要求的“阅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解诗题、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环节上都一一落实,而且格外注重学生从读中明诗意和悟诗情,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还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 .在讲解生字“莲”“荷”时,让学生找两个字的相似之处,学生已经找出部首和结构这两点了,第三点读音方面
12、浪费过多时间,我也引导过,可能用词不太专业,现在想来其实这两个字读音并不是难点,不需要着重强调。这也是导致我拖堂的原因之一。2 .问题指向性不明。当学生接二连三回答错一个问题时,说明我的问法有错误,比如有一个问题我是想让同学们用诗句来回答,可孩子们一直说西湖景色很美,很漂亮,有荷花、荷叶、鱼、青蛙那我可以再明确一下问题,六月的西湖很美,那杨万里是怎么描绘的呢?请找到相应的诗句。3 .背诵古诗这一学习目标未落实,在教学设计中我安排了背诵古诗的环节,可由于时间原因,我直接省略布置成了课后作业。4 .课堂秩序有些混乱,控场能力欠缺。原本担心同一班上两节同样的课学生在第二节课就会疲倦、不感兴趣,所以我采取了发小卡片的激励制度,效果很好,孩子们都能踊跃回答问题,热情一度高涨,但稍微有点过了头,我也没能很好地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