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优质教案选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优质教案选编.docx(4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寒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寒食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诗人韩朝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并不陌生,但相比于春节、元宵等节日,学生对寒食节比较陌生。通过课下注释和资料的补充,可以让学生了解寒食节的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教
2、学时,应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初步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诗中描写的传统节日的场景,在脑海里形成画面,自然成诵。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等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抓关键词,赏析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俗语导入,引出课题“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传统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3、。谁能够想起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呢?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清明清明节师: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另一个传统节日一一寒食节的景象吧。(板书:寒食)二、知诗人,解诗题。1请学生自己介绍课前搜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3 .提示: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
4、,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深有记忆,但只限于思想,实际节日这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寒食节习俗,有祭奠、郊游、斗鸡、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4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期笔下的寒食节。三、学习生字词,会读诗1 .自学“宫、侯”两个汉字。2 .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候”,用组词法:“王侯”“时候”区分形近字。
5、3 .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师指导。四、解词连句,知大意1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句作标记。理解“春城、御柳斜、汉宫、五侯、传蜡烛”等词语,大致梳理诗歌内容。2 .展开想象悟诗情。让我们走进长安的春天,看看那里的景象吧: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书:飞花御柳斜)飞花:飘扬的杨花。御柳斜:皇家的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摇动。(1)“飞花”是种什么情景?“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生:落花纷飞引导学生想象春天柳絮、杨花飞满天的场景。师:我们见到的杨花、柳絮什么情况下才会飞起来?生:刮风的时候。师:“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飞花”,就是落
6、花随风飞舞。不说“落花”而说“飞花”,其实就是在写风。(2)诗句中的“无处不飞花”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来表达呢?这双重否定的句式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3 3)“御斜柳”写出了柳树怎样的姿态?生:柳树的枝丫随风飘动生:风都把柳树的树枝吹斜了师:谁能想出几句诗句来形容一下春天的柳树?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生:草长莺飞二月天,扶堤杨柳醉春烟。生: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3)你能带着这样的理解,想象着这样的画面,沐浴着这样的春风,美
7、美地读一读吗?师播放飞花视频配乐,指名读。3 .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指名读三四句。(板书:蜡烛轻烟入)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止火烛,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点燃烛火。袅袅炊烟。整句话的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4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你能想象一下此时这些王侯贵族、重臣之家正点着蜡烛做什么吗?用“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说说。(1)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重臣们在吃着山珍海味,饮着仙露琼浆的样子。(2)我仿佛看到他们饮酒作乐、欢天酒地的样子。(3)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开怀大笑的声音。5 .而此时,民间的百姓又是如
8、何度过寒食节的呢?(1)他们会禁烟火,只吃冷食。(2)他们会穿着粗布麻衣,可能会祭扫、踏青等。(3)还可能会在家悼念介子推。6 .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你会有什么感受?(1)我会非常气愤,凭什么百姓要吃冷食,禁用火,过寒食节,而皇宫里却灯火通明?(2)这简直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二从这儿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腐败政治强烈的讽刺!(板书:讽刺)通过讽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状的不满。向学生介绍讽刺手法: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矛盾或缺点。(四)朗读全诗,熟读成诵。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理解
9、,想象着这样的画而,融入这样的感情来读一遍吧!会背的同学可以试着不看书来一遍。三、拓展延伸1这节课,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到了:暮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花香,寒食节里,强劲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天色已晚,皇宫里传出了点燃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轻烟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韩亚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又通过讽刺的手法流露出对封建政治腐败思想的不满。2 .除了我们刚学完的这首诗,还有那首诗作用了讽刺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呢?生:题临安邸里面有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3 .这是我们五年级学会的一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也是用讽刺的手法写出了这些政客们还在不停的
10、歌舞。4 .寒食节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令,除了韩亚描写了寒食节,唐代诗人孟云卿也曾经写过寒食节,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寒食朗诵音频。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四、课后作业背诵寒食节,每位同学收集一首写传统节日的诗积累在摘抄本。板书设计寒食唐韩翔一般风光:春城飞花东风御柳讽刺特殊情景:日暮蜡烛轻烟五候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寒食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借助插图和注解展开想象力自学古诗,学会“御”和“暮”两个生字,2 .理解诗意,了解作者的写作情怀。2.有节奏、有韵味的的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脚,用自己的声音呈现古诗的画面感,最终达到自然成
11、诵的效果。教学重点理解诗意,领悟诗情,激发诵读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教学难点把诗情读厚,把诗意读简。教学准备课件、音频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唐诗,题目是一一寒食。2 .板书课题和作者,学生齐读诗题。二、范读古诗1播放课件,古筝音乐起,老师范读古诗。3 .指出“花、斜、家”三个字是这首诗的韵脚。三、抓住诗眼,自学诗句。1 .请同学们用心的读一读诗句,思考:寒食这首诗作者写了些什么呢?(作者分两部分写的:风景和风情。)2 .这首诗写的真好,每一句中都有一个用的极好的动词。这四个动词就是诗的眼睛,把诗给写活了。自己读一读,找到这四个动词画下来,同时边读边学习“御”和
12、“暮”这两个生字。3 .指名读诗句,找出动词。(逐句读诗,逐一汇报)第一句:“飞”中看花;第二句:“斜”中观柳;第三句:“传”中赐烛;第四句:“散”中承恩。4 .指名读诗句,初晓句意。四、逐句晓诗意,感受画面。导入:一句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幅全景图。这首寒食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卷呢?1学习第一句,“飞”中看花。(1)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句,指名读诗句。(2)课件播放第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3)提问1:春城哪里有飞花?(春城无处不飞花。)提问2:春城何处在飞花?(春城无处不飞花。)(4)总结:作者用了一个双重否定的句式,更加强烈的表达了春城到处是花的海洋。(5)谈话交流:春城指的是哪
13、里?(长安城,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5 .学习第二句:“斜”中观柳(1)指名读诗句,注意正音。关注“斜”字读音。(2)指导识记、书写“御”字。御字笔画好多呀!仔细观察一下有什么好办法能一下子记住它?(方法一:用顺口溜记住它。“御”一一双人午止单刀方法二:我们用“理解字义法”学习御字。御是会意字。左为“行”的省写,中为绳索形,右是“人”形。意为人握缰绳行于道中,本义就是驾驶车马。)(3)课件播放书写师范,学生随之书空。(4)理解“御”字的意思。“御”字还有一层意思是: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皇上吃的饭叫(御膳)(咱们吃的东西可以叫膳食)皇上用的笔叫(御笔)皇上看书的地方叫(御书房)皇上领兵
14、打仗叫(御驾亲征)皇家的柳树叫(御柳)(5)通过“斜”字想象画面,训练想象力。提问:一个灵动的“斜”字给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象力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意。指名读诗句,想一想诗人当时看到的是哪里的柳树?是什么样的柳树?(斜,写出了清风吹来柳条的姿态。婀娜多姿,轻舞飞扬。)(6)了解“东风”的引申义。提问:这里的东风指的是什么?(东风就是春风,它既是自然界中的风,像朱熹诗中写的那样”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同时还暗含着帝王的意向。)(7)引发联想,说说描写柳树的诗句或词语。看到这样的柳树,我禁不住想起陆游的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千条弱柳垂青琐,自喈流莺满建章。春风吹醒了皇宫
15、里的柳芽,吹飞了柳条,这就是“寒食东风御柳斜”呀!3 .学习第三句,“传”中赐烛(1)课件播放诗句,指名读,相机指导学生读出韵味。(2)学习“暮”字。(3)提问:这首诗从白天写到夕阳西下,从哪里能看出是夕阳西下?(4)引出“暮”字的教学,理解字义,学生说一说和“暮”相关的词语和诗句,教师适当补充。(暮江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烈士暮年,壮心不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5)体会动词“传”。提问:天色将晚,皇宫里在做什么?强调:诗中说的汉宫指的是唐宫,唐朝常常以汉代唐。(6) 了解寒食节明明禁烟火为什么皇宫还在“传蜡烛”呢?皇宫禁不禁烟火?(7) 了解蜡烛的意义。引导学生在两个方面总结:其一,按照唐朝的制度规定,寒食节这天全国上下不能举火,唯有皇宫特殊可以点蜡烛。一千多年前,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为什么呢?(没有照明,那蜡烛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二,按照唐朝的制度规定,清明为生新火之日,百姓自己钻木取火,高官贵戚则由黄帝赐火,表示恩宠。那提前一天在寒食节的傍晚就借赐新火